本帖最后由 龙阳汉风 于 2019-5-15 11:59 编辑
九、搬回县人民政府老院
1981年9月3日,我参加了常德行署召开的全区县(市)政府办公室主任会议。会议主要是传达省政府办公厅会议精神,研究党政分工和政府办工作。 自从1968年成立汉寿县革命委员会,全县工作由革命委员会领导。1970年选举产生中共汉寿县第三届委员会,从此由县委领导一切,县革命委员会虽有牌子,却无院子。党的领导高度集中统一,连早稻晒田控苗也由县委书记开全县电话会,统一指挥。农民调侃说:“俺种田就是县委书记一把锹呢!”
恢复县人民政府后,只不过在县委大院门口加挂了一块“汉寿县人民政府”的牌子。县长本身是县委副书记,在4名副县长中有3名是县委常委,服从县委统一指挥理所当然。但是因为党政不分,既影响了党务工作,也影响了政务工作。所以行署办公室召开县(市)政府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党政分工的问题。
行署办公室认为,全地区10县(市)党政分开做得好的有常德市(现武陵区)津市、临澧、澧县和桃源,其次是安乡、石门、常德(现鼎城区)和慈利(后划归张家界市)。最差的是汉寿,还是揽在一起的。
其实并非如此。行署专员罗寅阶在会上说:“党政分开的标志,就看农业归不归政府管。这是地委书记刘佳时同志的意见。”当时农业是主要经济工作,地委刘书记的意见是应由政府管经济工作。罗专员还说,全地区有3个县是县政府管农业,但没有指出是哪3个县。我想,我们县的农业已经由县长解正南主管,还有副县长芦泽勋协管。如果按照罗专员的标准,汉寿的党政分工,就应该算分得最好的。罗专员之所以不指名,可能是不便否定行署办公室的看法。所以,说汉寿分得不好,我很不服气。不服气也说不清呀,因为县人民政府没有独立院子。
会议开了三天,讨论政府办公室的职能和自身建设问题。政府办的职能主要是三个方面:当好参谋,包括调查研究、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和起草文件等;当好秘书,包括上传下达、左右沟通、过滤把关、拾遗补缺等;当好后勤。 办公室干部的自身建设:首先是加强学习,特别是要学会做经济工作;其次是改进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再者是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办公室是政府的门面,上为领导服务,下为群众服务。要认真接待信访,不草率,不推诿,不可掉以轻心。
回县向解县长汇报。解县长说:“办公室的人员组成、分工、职责你和李干忠同志(副县长)商量办理。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将县政府搬回老院去。” 老院坐北朝南,在县委大院西面,与县委大院并排,只一巷之隔。大院历史攸久,是清代县署,民国县政府也设在这里。解放后,新修了县长办公楼和政府办办公楼。文革中县人民政府被“砸烂”,院内已经塞满了二层机构的局、会、委、办等,因无人统一管理,院内杂乱不堪。
经过几个月的外迁、调济和维修,县长办公室和县政府办公室才得以搬回大院老楼。
现在县城日新月异,高楼拔地而起,这两栋历经60年风雨的老楼还保留着。虽然不够华丽,但大方得体,朴实庄严,仍然显示着人民政府执政为民的形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