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330|回复: 32

感慨《知青》中的鲜活人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6 09: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超球 于 2024-7-29 11:51 编辑

       感慨《知青》中的鲜活人物


                             

    青春偶像、农村题材的电视剧《知青》,由央视一套播映大半年后,我仍对其印象深刻。尤其是,剧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几乎一直在我脑海里跳跃着,让人十分地怀念与感慨。  
    我想,由梁晓声编剧的这《知青》,不仅凸显了他那叙事平实的一贯风格,而且成功地塑造出了具有那个年代特征的、一批个性鲜活的人物形象。  
    通过塑造个性各具的人物形象,剧作以充沛浓烈而不失细腻动人的情感、理性思辨又不乏浪漫情怀的笔触,立体地铺开那段发人深思的历史画卷,生动地表现出知青的青春与理想、热忱与真诚,谱写了一曲雄浑与崇高的交响乐。  
    在众多人物中,不得不首先说的是赵天亮  
    作为知青代表、剧中的主要人物,来自北京、出生军人家庭的赵天亮,首先是一个血气方刚、同情弱者,又很负责任、极有号召力的知青。剧情一展开,赵的性格便逐一呈现出来。只见他__  
    从火车上下来后,见“停派”的一帮知青在向“复派”同学发难,赵就冲过去与他们争吵、打斗起来。要不是现场接这些新兵的吕东阳团长喝令止住,赵肯定要在这车站里,与这些“停派”造反派们大战一场的!原来,赵代表着“复派”,即响应党中央号召,坚持“复课闹革命”的一派。他们与那违背中央决定,主张“停课闹革命”的一派,即“停派”,一直势不两立、水火不容!  
    在往七连驻地快速奔进的路上,中途歇息吃饭时,女知青周萍已掉队很远。闻知此事后,赵怕她遭遇狼群袭击,便毫不犹豫地跑转身接她。见周柔弱、疲惫不堪,又走不动路的情况下,赵强行把她背到了自己背上。  
    到营地后,被任命为班长的赵,把个男一班带得生龙活虎呱呱叫。收到误发来的“兄遭矿难”的电报后,赵悲痛欲绝,在请假未准时,便在排长张靖严默许下,私自离队去了陕北一趟。归来后,被撤去班长的他,无怨无悔,仍坚持在各项劳动中积极肯干。  
    从陕北坡底村赵曙光那里回来后,见兄在这里最要好的同学已因公牺牲,赵就好奇地拆看了兄带给其同学的信,即那封私下谈论当时国家那令人费解、忧虑问题的信后,赵大惊失色。先是觉得这是“现行XX言论”,不可理解;接着陷入迷惑中;再后是象他哥哥那样沉郁思索起来。  
     恢复班长工作后,赵遇事开始沉着冷静。尤其是奉命带班单独到边防哨所值守后,就处了稳妥态度。如小地包他们,在冰上追打那吃掉小白兔的黑狗时,不小心越过中苏界河中间线,被伏击在那里的苏军发现并将开枪之际,赵发觉后,立即命令战友卧倒,以防不测,同时要会俄语的战友向苏军致歉解释。这因而避免了一场将引起两国军事冲突的巨大危险。  
    在与齐勇、小地包孙敬武一起打炮眼,而小地包为救他们,自己却被山上滚落下的岩石砸伤牺牲。之后,赵一直内疚不已,以至与周萍新婚之夜时,仍还走不出怀念战友的痛苦阴影。  
     就是这样一位知青,慢慢由一般青年成长为骨干青年了!  
    《知青》安排赵的出现,在剧作中还起到了连接情节结构的作用。正是通过这一人物的活动,采用两个时空平行交叉的叙事结构,围绕着赵天亮、赵曙光兄弟二人的互相挂念与书信往来,北大荒和陕北坡底村两条叙事主线同时向前推进,两条主线又生发出许多小的叙事线索,将更为丰富的情节与细节以及更为复杂的人物关系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多线并举,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显示出创作者精湛纯熟的叙事技巧。通过赵天亮,先是把远在陕北坡底村带队插队的哥哥赵曙光,还有大军区副司令的女儿冯晓兰、“右派”子弟武红兵他们的不幸遭遇,逐一演绎出来了。再后是通过他去探望恋人周萍,把附近山东屯的知青,还有呵护她们的梁支书等人物,也一一展现出来,从而扩大见证了广大知青,当时下放农村后,所处来自“文革”带来的极度贫困生活,还有遭受来自运动种种的不幸遭遇。  
    说说女知青周萍  
    在剧中,纤弱的周萍身负沉重的人生枷锁,无权选择自己的去处。这个来自上海,出生资本家家庭的美丽天使,悄悄跟来北大荒,是想通过进兵团当兵,能给家庭带来荣誉,给受压挨斗的父母争口气。虽然中间被迫离开兵团,插队到了指定的山东屯,可因她的柔弱可人,又十分听领导的话,当即受到了梁支书的同情与重视,俩人私下还以姐妹相称起来。  
    周不仅外表漂亮,而且心灵很美。表现在,她不仅以自觉吃苦耐劳来磨炼自己,而且处处与人为善,与身边知青们关系也极好。她不仅很爱小白兔这样纯白可爱的小动物,并且把它送给几十里路开外,那正寂寞守边的赵天亮他们,而且在路遇一船兵团边防女战士落水遇险时,还毫不犹豫地跳入江中,只身奋力救出了两名女知青。此事,被上级表彰为“可教育好的子女”后,周内心十分不安。于是,她悄悄地烧掉了盼望已久的这张奖状。她于心十分痛苦。她无法忘记那些失去青春生命的女知青们。后来,周被兵团特招回来后,不仅与同伴们一起,在路边捡回一个遭遗弃的女婴,而且说服婚后丈夫赵天亮领养了这孩子。她不仅本本分分地做好自己份内的事,而且劳累之际,还主动为周围女知青担水、洗衣。周萍最后,在回营房途中,与方排长她们一道,因奋不顾身参与森林灭火,而最终失去了年轻可爱的生命。可她的美丽,永远是非常可信而感人的!  
    这为救山火献出短暂生命的周萍,就是这样,用她内外都很美的形象,对当时“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的政策作了最有力的诠释。  
     再来看赵曙光  
    “老三届”的知青赵曙光,早于几年前就带队来到坡底村插队。他本该与同学们一起去条件好的兵团当兵的,可受军人父母的嘱托,为保护蒙冤关押的大军区副司令员的女儿,即当时被视为“黑五类”子女的冯晓兰同学,而来这偏僻、落后、贫穷地方的。赵来坡底村后,经艰苦磨炼,从一个普通知青,成长为最会为群众办事、最受群众拥戴的党支部书记。他眼光敏锐,很有思想,对当时的政治运动有着说不出的疑惑。他那为群众着想、为大家尽力办事的行为也因此触怒了县、公社(乡)造反派出身的人们。他们给他戴上“私分集体财产”等莫须有的罪名,想把他关在上面反省。然而,顾忌到赵在群众中的极高威信,害怕触犯众怒,只好把他关在当地反省。然而,他问心无愧,机智勇敢,在众知青和群众设法保护与努力下,总是逢凶化吉了。  
    赵的形象,代表了当时那些善于思想、奋发上进、自觉锻炼成长的知青们;也代表了有知识、有头脑、有能力、热情献身农村、农民的知青,是他们为社会、为当地群众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黑格尔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他们这个民族才有希望。”现回过头来看,“文革”结束后,祖国大地上,正是因为有类似赵曙光这批有思想、敢献身的下乡和回乡知青的骨干作用,而促成了全国各地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  
    我从《看天下》第16期杂志上,读到这样一篇文章,题为“省级正职官员近半数曾为知青”。文中指出,全国省级正职100名领导中,有46人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过“上山下乡”的经历。因为,“当年的知青生涯使这些人从青年时期就开始接触社会,对民间疾苦有着切实的体会。同时,这段苦难的经历也在不同程度上造就了他们的不同风格”。可见,“文革”的灾难经历与疑云,确实从苦难中玉成了他们!  
    还看冯晓兰  
    这是一个遭冤屈,却又被群众十分信任的女知青形象。剧中,虽然对她着墨不多,可通过这个形象,让人看到了当时那政治高层斗争的一点内幕:一个大军区的副手,立下赫赫战功的高级将领,竟遭人诬陷,被关押多年。其女千金,将门之后,竟因此一下,被戴上“黑五类”子女帽子,而遭驱离京城,下放到坡底村这偏僻穷困的地方,监督劳动改造!将军蒙冤,知情者岂能看水流舟!在几个老帅的出面干预下,不仅将军本人会被解救出来,而且,其女也被特招去西藏当兵,从此解除了她那遭歧视的命运。还有,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管冯是怎样“黑”的身份,人们只看她的行为表现,都非常相信她、看重她、护着她。  
    从冯这一形象来看,可能是剧作力图表明,不管当时奸臣如何当道,代表正义的力量,还有下面的广大人民群众,总是公开或暗地里都在维护着正确和良善的一方的!  
    谈到这个话题,笔者记起,1972年底,听中央关于保护知青人身安全文件传达时,说了这样一件事:李先念副总理闻知新疆一个团长利用职权强奸女知青的事后,当即批示了“杀掉”二字。此事传达后,类似这些影响极坏的事情,便很少听说了。看来,乌云总是遮不住太阳的!  
     还看看吴敏  
    剧中,让人十分讨厌、生恨的吴敏,是个塑造得很典型、很有代表性的反面形象。她是一个造反派头头的女儿,浑身浸透着极“左”的血液,看似像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畸形知青。为标榜自己“最革命”,她公开表态:自己从此坚持“不梳头、不照镜子的二十四个“不”的资产阶级那一套。而实际呢,却是另一套!她事事处处盯着同伴知青和连队的一切,一旦发现有机可趁,便立即向“中央文革”告黑状。这,弄得兵团领导和连长他们十分被动,她的知青同伴也遭受冤屈。她言语刻薄,行为阴阳怪气,令人十分反感,唯恐避之而不及。她对长相美丽、各方面表现又好、大家非常同情的周萍,总是十分地嫉妒,极尽讽刺、挖苦、攻击,恨不得生吃了她!吴曾因私下焚毁她父亲那见不得人的来信后,把没熄灭的火把扔到别人铺上,而致后来女知青营房被烧毁。此事发生后,险些赖在了刚离开连队而去山东屯的周萍身上。吴后来因自己没人投票选她当副班长,也没人推荐她上大学,便妒火上升,恼羞成怒,借沈力的画作,冲击高考选拔考场。其行为不仅令人作呕,而且致使作画的知青沈力,当即遭不明真相的别的连队考生的拳打脚踢,又挨了由此产生误解的赵天亮一巴掌。就因吴的丑行,使得很无辜的沈力精神失常;本连四位大家推荐的考生,也白白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而她本人,却因踩着战友的身子,而被“中央文革”有的人点名上大学去了!  
    吴敏这知青中的败类,在那时的现实中是有代表性的。这类人虽当时得道,可一旦“文革”结束,便逐一遭到报应。因为,“恶有恶报”!这吴敏后来,不见得不遭清算。当时就有被称为“作家”的同连知青,恨死了她,便不顾领导的交待,私自骑了马,跑去公路拦吴,图的就是要狠狠地揍她。  
    剧中,还有许许多多感人的知青形象,如化“敌”为至亲的齐勇、孙敬文和孙曼丽三人,狂风巨浪中勇救小孩、牺牲后还遭极“左”之人攻击的付正,政治头脑清醒、写诗悼念周总理而被逮捕的老知青、共产党员、引导知青向前看的张靖严排长,还有憨厚可掬、说话很风趣的徐进步,等等。  
    至于那真真切切关心、爱护知青们的七连连长、指导员;坡底村前后两任的村支书;先是山东屯的女支书,“文革”结束后升职副县长的梁喜喜;还有老红军杨秉奎,团长吕东阳他们;更还有多次到坡底村为难赵曙光他们,后来被赵暴雨塌窑前救出而受感动、转变的牛副主任,等等,都是被塑造得有血有肉、非常形象感人的。  
    透过《知青》这部当代历史剧,也通过剧中这上述人物形象的逐一分析,不仅可以加深对剧中故事情节的了解、对剧中人物的认识,而且进一步审视了刚刚过去这段历史的灵魂,追寻了“文革”深处的文化精神。如此,若能为博友辨善恶之分,明兴衰之道,察治乱之理,起到抛砖引玉作用,那就太好了。  
    有道是,历史是面镜子。或曰,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反过来说,历史是已经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活着的历史。一句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书写永远是为了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正因为这样,所以有关专家指出,一部上乘的影视作品,应当能够带给人们内心的震撼,而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快感、裸露的伤疤。45集的《知青》播出后,虽有不少观众认为,剧作反映知青的苦难不够,还有女知青遭强奸的罪恶没表现出来,知青返城后进的多是很差的企业,还有后来下岗后苦不堪言,等等。但大多数人却认可此剧。因为,它通过上述人物形象的演绎,将知青遭遇“文革”灾难之事,已正确地反映了出来,从而让今天的人们对此震撼不已、反思不断。这也亦如《知青》总导演所指出的那样:“十年文革对新中国而言,总体上说是一场灾难。但是,站在今天更高一些的客观角度来看,我们需要从中去挖掘并创造出这场灾难中具有历史价值的元素,并以此作为我们创作的基本依据和魂魄之一。说白了,《知青》这部剧决不能拍成‘文革的灾难片’。”  
    通过看《知青》,体味上述人物形象后,我想,人们是非常厌恶“文革”类的灾难运动的,是很佩服赵曙光兄弟俩的,是很赞美周萍一类美好知青的,是害怕遭遇冯晓兰父子悲剧的,是非常反感吴敏这一形象的!若大都如此,便是《知青》剧的艺术成就,是上述人物形象演绎的作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6 10: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6 10: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密脑壳想得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6 1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新泉 发表于 2019-6-6 10:05
欣赏点赞写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6 11: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新泉 发表于 2019-6-6 10:05
周密脑壳想得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6 12: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一名知青。但我对那段时光至今无怨无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6 15: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将军 发表于 2019-6-6 12:53
我是一名知青。但我对那段时光至今无怨无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7 06: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青春偶像、农村题材的电视剧《知青》,由央视一套播映大半年后,我仍对其印象深刻。尤其是,剧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几乎一直在我脑海里跳跃着,让人十分地怀念与感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0 10: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把《知青》中的人物写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10 11: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巧中 发表于 2019-6-10 10:59
您把《知青》中的人物写活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03:02 , Processed in 0.03955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