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拓思 于 2019-6-13 09:02 编辑
德智体美 全面共赢
上世纪70 年代,我国党的教育方针是:“在各类学校中,必须贯彻执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党的教育方针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行动指南,每个老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贯彻执行。 我从1970年5月起担任民办教师,从1971年2月起担任学校负责人即校长,在三年多的教书工作中,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努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我认为必须贯穿在整个学校生活和教学各个环节中去,老师必须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老师做人做事必须严格、严谨,严格要求自己,用无形的力量去感染教育学生。为了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我们请老贫农于承本、戴元廷进校讲家史,忆苦思甜,教育学生树立为革命为建设国家而学习的目的。如我教的班有一个出身于贫农家庭的学生于乾桃,以前在学校好和同学吵闹,有一次他把一条泥鳅塞进女同学的书包里,回家路上不是扯庄稼就是踩月口。开始我板着面孔训斥他,不见效果。后来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乾桃虽然顽皮,但他有喜欢看革命故事书,向往英雄人物的特点,于是我经常借书给他看,给他讲英雄人物的故事,和他逐步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多次进行家访,与家长一道进行教育,他终于发生了转变,他不但克服了原先的缺点,而且坚持为集体大做好人好事,1972年春,他和他队里的小同学一道上学来,天雨路滑,他主动背小同学过溢洪道,走在最后的小同学于新春不慎落水,他奋不顾身跳下水去,把于新春救上岸,自己喝了几口水,回家把衣一换,又坚持上学来了,这个昔日的“厌太保”转变成了大家称赞的“三好学生”。如今于乾桃已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国家公务员。 对学生的智育教育,无异是学校教育的重头戏和主要任务,授业解惑,传授知识是教师的天职。我认为首先老师备课要精,讲课应讲深讲透,要贯彻十大教授法,如上语文课,注意讲清词句的本意和引伸意,学生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造句就不成问题了。我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学会掌握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章的教学原则。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小学生主要要学会写记叙文,我给学生讲清记叙文的几要素以及写作特点,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一定程度地提高。我还注意讲文章的写作技巧。我在一篇课文学完再学新的课文时,注意很艺术地实行课文之间的过渡衔接,学生们对此很感兴趣,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习效果就提高。又如,我在给五年级学生的作文讲评时,我特地把沈文忠的一篇作文抄到黑板上,师生共同改,这样可以使学生知道,句子怎么写才通顺,怎么写贴切,怎么表达才优美。我还采取当面批改学生作文的办法,有时一篇文章学生写几遍,我就批改几遍,学生的作文就是这样刻苦得来的,结果学生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通过这样的办法,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如于汉清写的《冒着风雨上学校》选送地区教育组,并被编入《小学生范文》汇本。 再如讲数学课时,有一个难点,就是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有小部分学生对异分母的加减法过不了关。如果一味要他们重做,他们不过再猜一次而已。针对这个情况,我就对他们进行个别地逐个辅导,使不懂的同学终于弄懂了,也提高了他们学好文化课的信心。 小学生的书法也很重要,没有大字本,我便下决心给同学们翻印,利用课余时间不休息,写了四张蜡纸,印300张,装订了三十本大字本,比起买的来并不算逊色。学生们拿到老师印刷出来的大字本时,真是眉飞色舞,非常高兴,表示一定要认真写字。后来,钱正柏校长来雨台检查工作,看到学生们写的大字,给予了肯定,问我是什么体?我说没有字帖,就是我的体,他笑着说:“那就是‘沈体’,以后还是要买字帖,按字帖写。”后来,我就给学生们买了字帖按字帖练习写大字。 加强体育,是贯彻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就说明了学生体育的重要性。 1971年5月20—23日,柏枝公社青少年军体运动会在柏枝中学举行,我们学校有几个学生在田径上取得了名次,但是总分不高,不是很理想。通过这次运动会,我们找到了差距,明确了今后的方向。 要想使学校的体育搞上去,使学生的体质得到增强,一是体育课保证足够的时间;二是要有必要的设施保证。我们学校比较小,体育设施不齐全,于是我们自己动手砌了几个乒乓球台、维护好篮球场。1972年3月,我带领学生修了100米的跑道。 4月11—13日,公社举办中小学春季军体运动会,我校选出9名运动员,我校运动员获2个第一名,2个第二名,为片里获得二、三名各一项,获全公社小学总分第一。我们自己找差距,田赛不错,径赛还有差距,开完公社体运会回来,我们趁热打铁,向大队支部汇报,我们的三球(乒乓球、篮球、排球)设施还不健全,三球滞后,大队沈克森副书记表示支持我们。于是,我们动手开好一个排球场,栽好了网桩,上好了球网,一个排球场就建好了,学生们很高兴,经常练练球。 学校的美育教育也是很重要的,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情操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根据我们小学的特点,我们主要抓了音乐、美术课的教学,教育学生注意仪表,穿着要整洁,对人要有礼貌等。通过这些措施,学生们还是有不少收获。 劳动教育也是学生的必修课。大队给我们学校划了几亩地,老师们带领学生按照不同季节栽种不同的作物,如甘蔗、花生、蚕豆、黄豆、红薯和各种蔬菜,既使学生学到相关知识,也多少有些收入,用以补充学杂费的不足。学生们都非常爱劳动,兴趣也很浓。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老师们辛苦一点,学生就会多学些知识。我带的班,我教的课,学生进步很快,知识掌握的较好。如五年级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了记叙文的写法,有部分同学会写批判文章。除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外,其他成绩都有提高。如1972年上学期县里组织了一次统考,尽管当时“读书无用论”影响存在,我教的五年级语数及格率为100%,其中80分以上的语文为100%,数学为92.6%。1973年元月我所教三年的毕业班27人参加初中升学考试,结果100%考入初中,而有的学校按成绩一个也未考上。我带的这个班还出了些人才,如于汉清、沈冰兰、沈克放、沈启跃、于乾桃、杨新生、杨慧兰等。于汉清后来成长为正处干部、沈冰兰成为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连载之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