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儒回忆录(四十八)走上教育工作岗位
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为了缓和我和大队支部(主要是和支部书记)之间的关系,妻子找她义母从中调和,她义母是支部委员。并在适当的时候请了一桌酒。 一九七六年夏,我先期参加教育工作的两个同学调来了红岩中学任教。红岩中学是我们公社一个较大的中学点,就在我们大队辖区内。当时正是入学儿童上升快的时期。要增加民办教师,我的两个同学极力向红岩中学的校长推荐我,似乎校长对我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招收民办老师的时候,给我们大队放了一个指标。这个指标放下去以后,也曾经有2——3个人找支部和红岩中学的校长磨蹭,想当这个民办老师。可这一次,校长的话够硬的了:除了王昌友,其他任何人都不要!我在后来的教学中也给他争了气。 这样,我高中毕业四年半以后,终于当了个民办老师。8月16号我参加联校暑假学习班的时候,联校长问我叫什么名字,我告诉他叫王昌友,他足足对我看了一分钟——两年前我因推荐上大学的事写告状信的时候,经过他的手了的,招生的事由联校具体经办。所以他对这个名字有印象。 一九七六年,教育工作还没有十分走上正轨,就是说学生劳动,搞文艺演出等活动的时间比较多,教材也比较简单,还是那种“三机一泵”的教材。开课设节也没有什么科学性。当时初中学制还是两年制。我劳动了四年半以后,第一次当老师,就给我安排了一个毕业班的数学,两个毕业班的物理,四个班的英语。 感谢我的两位同学,感谢红岩中学的周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