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210|回复: 64

夏应运(原创)青山十年 峥嵘岁月稠(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11 17: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夏应运 于 2019-7-11 18:25 编辑

文/夏应运
青山十年  峥嵘岁月稠(之一)
——陈二民兵青山工程回顾报告  
    七月流火,赤日炎炎。笔者和几位老青山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重走青山路,重忆青山那段难忘的历史。汽车在青山渠道上缓缓行驶,映入你的眼帘的是那一丘丘金黄的稻子,微微点头;一顷顷绿油油的玉米正在打包抽穗,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一片片青而泛黄的烟叶,片片起舞……她们仿佛向人们传递着一个又一个丰收的捷报,仿佛赞颂着青山琼浆玉液滋润的丰功伟绩,仿佛追述着四十多年前那段血与火的战斗岁月。
    谁也不会忘记1966年这个极其特殊的年代。这一年,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展;这一年临澧人民遭遇了百年难遇的百日大旱;正是这一年临澧人民响应县委的号召开始修建青山这一举世闻名的宏伟工程。十年青山鏖战,陈二一万五千多人民为青山工程立下了汗马功劳,为青山史诗添上了浓浓的一笔。
激战龙口
      1967年,大坝失事,文化大革命进入高潮,青山工程暂时放慢了脚步。
     困难和挫折压不倒临澧人民,文革动乱乱不了临澧人民改天换地的决心。
       1969年深秋,临澧县民兵师三万多筑堤大军又来到了大坝工地,开始了一场新的“精卫填海”的战斗。
    陈二民兵营和几个兄弟民兵营主要担任澧水截流的艰巨任务。陈二营工地上,红旗飘扬,人山人海,歌声如潮。那挑着满满的担子运沙石的队伍一个紧接一个,像是机器传动的链条,环环相扣,没有一个掉队的;那走在队伍最前面是副教导员卢兴喜同志。他连续挑了十多天,大家劝他换一下工种,他总是委婉的谢绝大家,“我是共产党员,应该积极带头”。在干部的带动下,陈二民兵营天天超额完成任务,每天夺到轮夺红旗。
    通过全体民兵二十多天的奋战,龙口一天天变乍,三十米、二十米、十八米、十六米……,十一月下旬的一天,合拢的关键时刻到了,中午时分,喇叭里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喜讯:“大坝马上就要合拢了,请陈二、新安、文家的营长马上赶到师部开会”。这时龙口两边,几十个三角铁架整齐的摆在最前面,后面几十台大型翻斗车满载着岩石,装满沙石的土箕,一担担叠起来像一座座小山似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会议不到十分钟,营长黎兴忠急匆匆的赶回工地,周密部署了各路人马:填石的,填土的,放三角铁架的……一切安排是那样的紧紧有条。
    随着龙口的狹乍,汹涌的澧水在咆哮着,好像要吞噬一切。安放铁架的是从几个营精挑细选的十八勇士,他们个个磨拳擦掌,跃跃欲试。只见营长手势一挥,随着哨声,三四个铁架一齐投向河中。由于水流湍急,铁架被大水冲得老远。试放了几次都不行,怎么办?向有“多智星”之称的陈二连连长安传再献出一策,铁架和人都系上安全带,上面由人拉着,他立即组织由他本人挂帅的“尖刀班”,战士刘春舫、王吉北、王协堂每人握住一根主架,安传再紧紧地再握住中间的主梁。营长一声口令,四人抬着三角架向急流游去。三角架稳稳地立在水中央。“成功了!”人们欢呼着,接着一个个铁架整齐地排在龙口上。第一批铁架放好后,几台翻斗车同时将石块倒向河中,人们将运来的石头,沙土一齐倒向龙口,这时龙口两边的大堤像地震似的震动起来。师首长向放铁架的战士们喊着,“请同志们注意安全”,战士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说:“不要紧,请首长放心”。随着第二批、第三批铁架的布放,龙口渐渐合了,五米、四米、两米、一米……二十分钟后,滔滔澧水顿时停止了流动。工地又是一片欢呼。
    龙口合拢后,小的石缝还不停的渗漏,陈二营的一百多名战士和其他营的战友,不顾寒冷,跳入水中将早已用麻袋装好的沙石,将一个个漏洞堵好,直到天黑时,大坝的漏洞才全部堵死。
    大坝合拢后,陈二民兵营又接受新的任务。陈二营1600多民兵马不停蹄地来到筛沙备料工地。
鏖战云峰
    一九七一年十月五日,太阳刚刚露出脸,陈二民兵团4870人在刘平安团长的率领下,来到了云峰山战场。秀丽的云峰山以其高耸入云而得名,青山南渠直穿山腰,它的高峰比南干渠堤面还高十多米,南干渠穿过长度达一千多米。明智的师首长深知要在百天内完成这项任务非陈二民兵团莫属。原因有二,一是这是陈二本土的战役,便于调动千军万马大兵团作战,更重要的原因是陈二人民在过去青山工程中有着多次啃硬骨头的光荣历史。因此,师部领导毫不犹豫的把这项任务交给了陈二民兵团。
    今天,云峰山上红旗飘扬,云峰山下歌声嘹亮。陈二民兵团分四个营十九个连在云峰山腰一千多米的战线上一字儿摆开。最打眼的是最高峰的两面红旗,一面是百草的“钢铁英雄连”,另一面是万福连的“雄狮尖刀连”。这两个连队既是邻居,又是对手;而且都有着各自的光荣历史。
    只见百草连工地上,连长张泽林推着满车一路小跑。这个身材矮小身体却很结实的中年汉子,仿佛肩上挑着千斤重担,他想起了昨天与万福连挑战时的情景,想起了团首长昨天在干部会上给予他的热切期望,他觉得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不知不觉的步子又加快了。紧跟在后面的是一群小伙子,他们一边推着车子,一边吟着歌儿,那土车“吱哑,吱哑”的响声,人们的谈笑声,歌声汇成一曲美妙动听的交响曲。
    紧挨着的万福连队,连长文学新是位年轻的小伙子。他正在有条不紊的指挥着战斗。他把连队分成九个组,每组又分成若干小组,或三人一小组,或五人一小组。根据劳动力强弱搭配。每组挖土、上车、运土分工十分明确。八十来张土车,你来我往,循环往复。一刻也没有间断停歇,没有窝工现象。通过第一天的战斗万福连创造了每人每天平均四个立方的高功效,远远超过了百草连。他们首战旗开得胜,每个民工脸上都洋溢着得意的神彩。
    晚饭时,百草连食堂里正在召开紧急群众大会。指导员田大炮的连珠炮开始了:“同志们,今天我们吃了一个败仗,第一仗打败了不要怕,怕的是仗仗都打败。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失败中站起来,挺直腰干,争取明天打败万福连。同志们,有信心没有?”“有,有,有……”食堂里响起了一片海浪般的呼声。
    在第二天的战斗中,百草连采取了新的战术。他们从后方调来了四十头大水牛,三十个抢板,有两个生产队还带来了十把镪,他们把镪齿用竹篾编实。这一工具的革新,解决了运土难的问题,既省力又省工,把多余的劳动力投入到挖土的工序中。功效提高了一倍。第二天的竞赛中,百草连以每人平均六个立方轻而易举的打败了对手万福连。
不甘示弱的万福连长文学新,指导员张树林,副连长祝士华马上召开碰头会。他们总结了百草连的先进经验,决心向百草连学习,从后方调来了几十头耕牛,几十把抢板和镪等先进工具。会上张树林向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运输工具解决了,挖土的效率怎么提高?”是的,云峰山的土壤是一种相当严实的“锁骨土”,二叶锄只能损伤点皮毛,即使锋利的两齿锄也难以伤其骨。要把云峰山挖平,挖土成了一大难题。号称“小诸葛”的祝士华同志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挖‘神仙土’。因为山高,可以就势将一大方土下面挖空,然后在上方挖一条壕,最后用扛子和锄头把齐心协力的刁。”因这方土貌似雕塑神仙而得名。大家认为这个方案可行,只要注意安全,一方“神仙土”少则十几方,多则几十方。这天万福连用这些先进方法突破了每人平均七点八个立方,又取得了暂时领先的地位。
    这两个连队就这样你战胜我,我打败你,在竞争中学习,在学习中竞争。这场拉锯战的结局是双方打成平局。他们在竞争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用自己的智慧土法上马,改进工具,改进技术;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两个连队双双提前十天完成任务,为陈二民兵团树起了两面旗帜。
    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效率。团长刘平安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党委书记,他深知这个道理。时值11月15日,离完成任务的时间仅有两个来月。战争,只有打人民战争,人海战术。于是,他毫不犹豫的又从后方调来了1000多兵力。这天,天刚蒙蒙亮,团长刘平安同志就来到了工地,工地早已人声鼎沸。他来到南垱连铁姑娘战斗队,只见在队长夏梅英带领下,夏碧莲、祝雪珍、夏红珍、夏桂香正在打炮眼,他们双手掌双杆,动作是那样麻利。几十斤重的铁锤打得钢钎直冒火花,但这些女将稳稳地握住钢钎,没有一个畏惧的。当团长来到他们身边时,大家异口同声的说:“欢迎团长视察,向团长致敬!”团长向大伙摆摆手,微笑着回答说“我是来向你们学习的,向你们致敬!”说着从一位民工手中接过八磅大锤,高高举起,稳稳地砸在钢钎上,伴随着四溅的火花,钢钎深深地扎在炮眼里。在场的民工齐声夸奖道“真是好把式!”团长说“我也是农民”说着,大伙儿笑了。团长也笑了。此时工地上掀起了一阵高潮。那边陈二连的小伙子们“唱着多装快跑”的歌儿,一满车一满车推着一路小跑。尽管寒风呼呼的吹着,可这些小伙子们都光着膀子,个个头冒热气,脸上挂着豆大的汗珠。为了减轻车扁给肩膀的磨擦,每人项上带着一个用汽车胎剪成的大垫片。犹如古战场上的一群勇士。土场上一位白发苍苍的七旬老人王大伯,他正在一锄一锄不紧不慢的平整着土堆,老人还清淅的记得昨天和老伴分手时的一幕:老伴拉着他的手说:“老头子,修青山你年年参加,人老了,还得悠着点儿,莫把老命搭上了。”王老伯恢谐的回答说“修青山,为子孙后代造福,我这条老命搭上也值得。”你看他干起活来像个小伙子,一边指挥着运土要倒的位置,一边高扬着锄头平整着。在来往穿梭的人群中,最精彩的还是那些老把式,他们吆喝着牛儿,熟练的驾着抢板,像耘田那样一圈一圈的周而复始的旋转着。一方方土石迅速的从挖土处运走。别看这种方法最原始,可又最科学。它省去了上车的工序,而且省时省力。能成倍的提高工作效率。他们用这种方法创造了每人每天平均七八个立方的高纪录。
    午饭后,利用民工们休息的几分钟的时间,十二位男女青年穿着沾满泥土的衣服,随身带着自己的劳动工具从各个连队集合起来。这就是陈二民兵团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伴随着小喇叭一阵阵悠扬悦耳的歌声,一场场精彩的表演开始了。他们用三句半、快板、表演唱多种形式表演了:大塘连队五好民兵田自洪同志“舍身救耕牛”的故事;汪家连队女班长杨腊枝活学活毛泽东思想,团结全班如一人,通宵达旦洗河沙的故事;重阳山下小英雄江正喜的故事……工地上时而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时而传来“向田自洪同志学习!”“向女班长杨腊枝学习!”“向小英雄江正喜学习!”的口号声。工地上一片欢腾。短短的十来分钟表演,民工们早已陶醉在这些节目里。他们仿效着演唱的调子又愉快地投入到了紧张的战斗中。
   一向以高出勤、高工效、高质量闻名全团的太山连队,战士们提出了“学愚公,敢移山,奋战一百天,铲平云峰山,牵着澧水团团转。”的战斗口号。战士们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全连253位民工,在工地的有249人。走在挑土队伍最前面的是老连长杨绪春同志,他人老心不老,正满担大步的带着小伙子们往前冲。那担子足足有一百六七十来斤。最打眼的是他的那担土箕,补丁加补丁,少说也有十六七斤。据他的战友说,这担土箕跟随他南征北战,补了十多次,如今仍然敝帚如珍。
    夜幕降临,蒙胧的月光下,太山营地里人影晃动,两支硪队正在紧张的作业。“下定决心啦么哟哟,不怕牺牲啦么哦哦……不吃隔夜饭啦么哟哟,不打隔夜硪啦么哦哦……”一阵阵硪歌在夜空中回荡。他们给自己立了一项规矩:那就是不打隔夜硪,再苦再累也要保证青山工程质量。
   陈二民兵团六千多民工就这样夜以继日的奋战了九十七天,终于提前三天向师部交上了满意的答卷。(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1 19: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改天换地的战斗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1 19: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1 19:56: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1 19: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陈二民兵团六千多民工就这样夜以继日的奋战了九十七天,终于提前三天向师部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1 19: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山水轮泵站是当时常德地区的大型水利工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1 20: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1 21:49: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拜读学习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2 05: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山精神,永恒的巍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2 07: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渡源 发表于 2019-7-12 05:21
青山精神,永恒的巍峨!

谢谢老师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06:53 , Processed in 0.11974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