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夏应运 于 2019-7-11 18:23 编辑
文/夏应运
青山十年 峥嵘岁月稠(之二)
——陈二民兵青山工程的回顾报告
奋战岩渠
1974年至1976年,临澧人民打响了青山岩渠的战斗。陈二民兵营又在云峰山渠段四公里的战线上开始了新的战斗,在这里又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最使人难忘的是时间老人在云峰山下镌刻的那两幅无形雕塑。 雕塑之一:临危不惧 一九七四年十月十日,红日高照,阳光灿烂。青山岩渠陈二营工地上,红旗迎风舞,凯歌冲云霄。粟家连文定锡正率领民工在红土管进口的废堤上紧张地进行着开挖决口的战斗。 原来,根据工程要求,由于前段时间连续阴雨造成的渠道积水,需要快排除。营里决定在原青山渠道的废堤上开挖一道2米宽的缺口。粟家连光荣的接受了这一任务。缺口开了一米多深后,为了不影响运岩车辆的通过。他们抬了两块预制板架在上面当“桥”。“桥”上人来车往,穿梭不断;桥下银锄飞舞,干劲冲天。缺口越来越深,眼看就要通水了。正在这时意外发生了,由于堤上土层太活,加上人行车走。发生了严重塌方。正在缺口里挖土的民工田美桥由于躲闪不及被淹埋在土里,不断下垮的土方刹时淹到了他的颈部。战友的生命危在旦夕,土还在不停的下垮,架在决口上的预制板也在摇摇欲坠。若稍震动,更大的垮方就会发生,那重重的两块预制板也会砸下来,情况十分危急。怎么办,怎么办?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只听见一个宏亮的声音:“让开,我来”只见文定锡同志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急忙用双手扒开田美桥脖子周围的泥土,接着用铁锹奋力的铲起土来。这时许多民兵也准备冲上去,定锡同志想,宁肯牺牲自己,也要为他人担风险,因为人多了震动越大,会造成更大的事故。他大喊一声“不要来,危险!” 这时,文定锡同志脑海里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尽快把战友救出来。不时,垮下来的小土块砸在他头上,身上,他不理睬;黄豆大的汗珠流遍全身,衣服全湿透了,他不觉得;指头划出了一条长长的口子,鲜血直流,手臂酸痛,他全然不顾。田美桥同志呼吸不匀,脸上渐渐发紫。他心急如焚,恨不得一锹铲起千方土,双手搬开那万重山。他早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一锹又一锹,用力掀着。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时间仿佛在此刻凝住,文定锡同志整整掀了十分钟,终于把土挖到田美桥同志的膝下,他使尽全身力气抱起田美桥一步跨离了危险区。这时,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整个堤段连两块预制板一齐崩垮了。堵住了整个决口,他的那把铁锹也被严严实实地埋在土里…… 战友得救了,文定锡同志因用力过度,脸色苍白,软软地坐在地上,半天吐不过气来。 舍生忘死救战友,甘洒热血谱新篇。共产党员文定锡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一曲动人心弦的壮丽凯歌。 雕塑之二:舍身取义 1976年11月23日六时许,天下着蒙蒙细雨。南垱连连长田伯发同志和往常一样,在工地验收完最后一批工程质量。他同岩土堰生产队的几位民工一齐收工,正匆匆赶往回营地路上。途径朱伦大队新屋嘴生产队的一个斜坡弯道处,突然,迎面一节无头车厢飞速驶来。走在他前面的民工田十枝和田五秀同志刚走进马路中央,眼看会被车厢碾着。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说是迟,那是快。共产党员田伯发同志飞奔过去,用尽全身力气,左手推开田十枝,右手提起田五秀同志向车道外推去,由于车速过快田五秀同志身受重伤,昏倒在地。田十枝转过神来,去拉田连长,腿被砸伤了。两名战友虽然受伤了,但生命得救了。田伯发同志身体重重地被车轮碾过,倒在血泊中,昏迷不醒。一旁的民工连忙围拢来,并立即叫来救护车,把田伯发同志送往医院。在车上,田伯发同志微微地睁开眼睛。断断续续地问道:“他们怎…怎…么…样…了?”由于伤势过重,救护车还在半途,田伯发同志就牺牲了。共产党员田伯发同志用自己的鲜血换回了战友的生命,用自己的生命实现了共产党员的宣誓誓言。 青山的道路犹如万里长征是那样的漫长而崎岖,青山十年岁月犹如滔滔长江奔腾不息。十年青山奋战不仅为临澧人造就了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那就是伟大青山枢纽工程,它浇灌着万顷良田,滋养着临澧人民;十年青山奋战还为临澧人民造就了一笔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那就是临澧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人定胜天”的青山精神,它永远激励着人们改天换地的斗志。 念别悠悠,思心依依。青山啊,青山,我们就要辞别你了。我手中苍白无力的笔无法描绘出你的脊梁,你的砥柱;但那滔滔的天河水清淅地勾勒出了你的风骨,你的气魄,你的灵魂……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没有你的艰难与凝重,人生将显得何等的轻飘;没有你的险峻与崎岖,人世间将少了多少豪壮的攀登…… 啊,青山精神,永恒的巍峨! 啊,青山精神,我们心中的珠穆朗玛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