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53|回复: 11

大器晚成,耄耋作家辛酸梦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16 08: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沅江樵夫 于 2019-7-16 08:50 编辑

大器晚成,耄耋作家辛酸梦一
                         文/刘小明
    桃源县最大年龄农民作家汪大凯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四年了,但他那不向命运屈服,坚持向预定目标奋斗,晚年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写作的精神时刻鼓舞着我们,使我们常常记忆犹新。回首汪老一生,命运坎坷,穷困僚倒,但作家之梦矢志不渝,凭着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为我们留下了近三百万字的文学作品,足以让世人怀念和敬仰。他是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普通农民,当过兵、进过厂、打过工、种过地,毕生追求文学创作,九十年代初相继成为省、市作家协会会员。晚年创作颇丰,出版各种长中短篇小说二十余册,耄耋之年硕果累累。2013年,被评为“十大感动桃源新闻人物”,所著作品《蓝大武传奇》被评为“丁玲文学三等奖”,创造了太阳山下耄耋农民作家梦的神话。
                           命运多舛 心怀文学梦
    1931年4月,汪大凯出生在湖南省桃源县原太平桥乡太阳山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的家座落在山清水秀的太阳山下。5岁时,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就把他送到附近汪家祠堂私塾读书,师从一个姓兰的先生。老师对他要求非常严格,每天限他认30个字,背两首诗。童年时的汪大凯对读书习字很有天斌,每天都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且次次考试都得一名。13岁时,父母先后染上重病不能劳动,再也无能力送他念书了,小小年纪就担负起了种田养家的重任,即使在做农活时,手中也常揣一本借来的《水浒传》或《增广贤文》研读。他对里面的人物故事过目不忘,如数家珍,因此深得周围父老乡亲的喜爱,亲切叫他“小师爷”。
    1950年10月,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了鸭录江边,他忍痛和多病父母道别,毅然决然地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由于当时他在所属连队算一个“文化人”,就在38军某师一团二营当一名机要文书。52年4月,“金城战役”打响,汪大凯所在部队全部参加了战斗。他随营部靠前调度,当营首长的通讯传令兵,当时志愿军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陷入了拉锯战,阵地几经失手又重新夺得,双方打得很艰苦,伤亡很大,最后凭着志愿军的顽强毅力,终于打退了美军的疯狂反扑,取得了“金城战役”的最后胜利。汪大凯由于参谋有方,传达命令及时,撰写战地报道突出,荣立三等功。
    朝鲜停战后,汪大凯于1956年3月作为入朝第三批指战员归国,被分配到陕西省西安市576厂工作,任厂宣传干事。为取得第一手宣传资料,他经常深入农村、厂矿调查,看到个别领导为迎合上级,搞浮夸,放“卫星”,部分地方已有饿死人的现象发生,觉得很痛心。于是在厂里开会的时候就根据自己的调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浮夸风提出质疑和批评。厂领导对他的言论很不满,多次找他谈话,要他注意影响并写出深刻检讨,他的好友也劝他克服自己的个性,不要太直率了,否则会吃亏的。汪大凯觉得自己没错仍坚持自己的观点。57年4月,全厂召开反右大会,汪大凯被定为“右派分子“,下放到基层车间当一名车床学徒工。汪大凯义愤填膺,四处申诉但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为了生存,一切都得从头学起。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车间偷偷练习车床技术,钻头把手指扎破了,鲜血直冒,他稍微包扎后又继续工作,两个月后他生产的模具质量就能赶上师傅了。即使这样,“右派分子”的帽子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这期间他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厂里姑娘虽多,也有爱慕他的,但一听他戴着一顶“帽子”就敬而远之。因此他工作的时间就拚命工作,休息时间就躲在集体宿舍内拚命看书,以此麻痹自己的神经。同年12月,他作为第二批精简下放对象下放回原藉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戴着“帽子”凄然回家,他几乎一无所有。年迈的爷爷奶奶过世了,那时他还在朝鲜战场;体弱多病的父母是他被打成右派那个月先后去世的,当时他不知道信息也没有回家,房子也因前两月邻居失火一道变为灰烬。他没有一个亲人,也没有房子。但人还是要生存下去。在好心乡亲的帮助下,他找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坟墓,坟墓已长满了小树和野草,在寒风中抖瑟。汪大凯跪在坟前嚎啕大哭,泪水长流。回想起自己出去的近十年间,充满了理想,寄托了希望,吃尽了苦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回到原地一贫如洗,而且还多了一顶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右派分子“帽子”,处处受人歧视鄙夷。他泪涌眼眶仰天长吼:“苍天哪,菩萨啊!你为什么这样待我不公平啊1”他拉扯着自己的头发,觉得愧对亲人,枉为人子,对不起乡亲,真想一死了之。但他想到自己在朝鲜战场枪林弹雨中都活下来了,为想不开的事自杀,不是大丈夫所为。他擦干眼泪,回到了乡亲身边。当时的生产队长热情接纳了他,在队屋里专门安排一间房子让他住,看到他能说会写有文化,就安排他当生产队的记工员。他边劳动边学习,周围十几里政府机关、学校甚至老百姓家里,凡有书的地方,他都想尽千方百计借来阅读,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学素养。
    回乡四年后,汪大凯已经三十多岁了,好心的乡亲给他介绍了附近村子里一名姓黄的姑娘。黄姑娘看重汪大凯人憨厚诚实,且有文化,也不嫌弃他穷和带着“右派分子”帽子,义无反顾地嫁给了他。婚后一年生下了女儿娟子,虽然生活艰苦但两口子相亲相爱,甜甜蜜蜜渡过了一段美好幸福时光。
    汪大凯时刻不忘自己的文学梦,婚后除生产队出工外,其余时间基本上就泡在家里看书,开始构思写作第一部反映朝鲜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尧舜剑》。由于家穷,没钱买稿纸,便用母鸡下蛋所卖的钱买得一些粗糙纸进行创作,家务活及孩子就交给妻子打理。时间长了,妻子埋怨话就来了,“汪大凯,你天天看书,书中能给你带来钱吗?当什么作家,吃饭穿衣才是第一要紧的事。你就是一个农民的命,别赖蛤蟆想吃天鹅肉”。一来二去,两人蛆语不断,打起了冷战。妻子一气之下,留下孩子跑到娘家去了。妻子原以为丈夫过一段时间后会接她回去的,但汪大凯性格也倔,尽管带着孩子非常辛苦,也不向妻子低头认错。夫妻“冷战”数月后,妻子向他提出了离婚,他不加思索地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
    离婚的打击使他痛苦不堪,在家即当爹又当妈,根本没有丁点时间搞创作。他非常后悔自己一时的冲动和草率,觉得愧对妻子和孩子,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只有硬着头皮撑下去。1982年,他的“右派分子”帽子被摘,被安排到县无线电厂工作,由于他的孩子在家没人照顾,便要求调往近一点的地方,后被安排到太平桥乡鞭炮厂办公室工作,这样可以朝出晚归照顾一下孩子。他的工作较清闲,因此得以继续撰写他的小说。当时乡镇企业很不景气,效益不好,工资经常没有着落,就是到手了的一点薪水还不够养活自己。后来他辞掉工作,在一个好朋友那里借了两万元钱与他人合作办厂。开始雄心勃勃,想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由于没有经验,自己在进原材料时货款全部被骗,血本无归,他瘫倒在地上,欲哭无泪。怎么办啦?没办法,他只好把孩子托付给一个远房亲戚,独自南下广东打工。由于他年龄偏大又没突出的专业技能,只能干一些重体力活,如挑灰桶,搬送建筑材料等,有时高强度的劳动累得吐血,所得工资也仅能糊口度日。他非常茫然,两鬓已经斑白,岁月如水流逝,生存之路在那里,文学之梦在何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6 09: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对里面的人物故事过目不忘,如数家珍,因此深得周围父老乡亲的喜爱,亲切叫他“小师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6 09: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1982年,他的“右派分子”帽子被摘,被安排到县无线电厂工作,由于他的孩子在家没人照顾,便要求调往近一点的地方,后被安排到太平桥乡鞭炮厂办公室工作,这样可以朝出晚归照顾一下孩子。他的工作较清闲,因此得以继续撰写他的小说。当时乡镇企业很不景气,效益不好,工资经常没有着落,就是到手了的一点薪水还不够养活自己。后来他辞掉工作,在一个好朋友那里借了两万元钱与他人合作办厂。开始雄心勃勃,想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由于没有经验,自己在进原材料时货款全部被骗,血本无归,他瘫倒在地上,欲哭无泪。怎么办啦?没办法,他只好把孩子托付给一个远房亲戚,独自南下广东打工。由于他年龄偏大又没突出的专业技能,只能干一些重体力活,如挑灰桶,搬送建筑材料等,有时高强度的劳动累得吐血,所得工资也仅能糊口度日。他非常茫然,两鬓已经斑白,岁月如水流逝,生存之路在那里,文学之梦在何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6 10:08: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您的描迷下把汪大凯这个作家坎坷奋斗,力圆作家梦的事迹写得栩栩如生,朴实,感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6 10:09: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学习,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6 15: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汪大凯学习致敬!为美文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6 21: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8 12: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勤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8 1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神可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8 13: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梦想,有追求,坎坷人生还是坚持写作,可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13 05:20 , Processed in 0.03697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