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901|回复: 19

桃源岩匠的魅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24 17: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桃源石雕艺术已有上千年历史,盛于明、清时代,与其它艺术一道汇成中华雕刻艺术的洪流,在历史文化艺术的长河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而闻名于世。

当地人把这些从事石雕的艺人称为岩匠,(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石匠)桃源从事石雕与木雕的手工艺人被世人称为“桃源工”,久负盛名。“桃源工”技艺之源在皇宫,据史载,明孝宗弘治四年,明宪宗第十二子朱枢封王于常德。为修建王府,调集京城大批能工巧匠来常,因而带来了豪华精湛的宫廷技艺,这种技艺之后与桃源质朴大气的民间工艺互相融合,(桃源属常德辖下县)形成了精美细致与粗犷质朴相结合的风格独特手工艺,后人把这些手艺人称之为“桃源工”。

桃源石雕极具创造性和力量感,特别以石狮闻名。石狮等工艺产品一度远销日本等国内外,它已成为桃源一张亮丽的明片。其它石雕如墓碑、功德碑、图章、石磨等生活用品也是当地岩匠的谋生之道。    其实,这些工艺品、生活品之类的石雕艺术虽然值得称道,但还有一点是人们忽略了的,那就是修建石拱桥。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岩匠们不光只雕凿岩石,还要懂得设计、力学等方面的知识。现桃源县观音寺镇的观音寺岩拱桥就是桃源岩匠的杰作,于1975年修建。它全长200多米,横跨于沅水支流的大洑溪之上,全桥都是用1米长、50公分宽的青石垒建而成,桥体中间共用了20个桥洞拱起,没用一包水泥、没用一根钢材,当年国家重点工程五强溪水电站建修,其重达上100吨的发电设备用大货车拉着从桥上经过,也不见大桥有丝毫松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大桥已服务于人类40年,承载40年风雨,至今完好如初。当年大桥的设计者(当地人喊“墨头”,也就是现在人说的总工程师),名叫邹协初,现年68岁,健在,系桃源龙潭镇黄伞坡村人,当地有名的世代岩匠出身。他没读过书,识不了几个字,从小随父学艺,不懂得力学原理,凭祖上技艺修建了此桥,桃源岩匠是不是有魅力?

从小学徒,今年61岁的岩匠印玉四告诉笔者,邹协初是他的师兄,当年他也参与了观音寺岩拱桥的设计建修,讲起这座桥,他的脸上露出了得意之色。他说他还参加了桃花源风景区各类石雕、石桥的设计建修。现在,他租住在观音寺岩拱桥下的一间小屋里,在大桥下面经营雕刻墓碑、功德碑为生,桃源、沅陵两县的人们都找他碑刻字,雕凿各类石器,其生意非常好。不知他为何要租住在这里,是不是缅怀昔日的辉煌,还是蹲守过去的荣光不得而知。

桃源岩匠的艺术成就,其价值的挖掘研究有着广阔的空间。现在,“桃源工”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桃源岩匠的魅力当得到又一次展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24 17: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桃源工"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桃源岩匠的魅力当得到又一次展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24 17: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帖,欣赏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24 17: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桃源石雕极具创造性和力量感,特别以石狮闻名。石狮等工艺产品一度远销日本等国内外,它已成为桃源一张亮丽的明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24 17: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桃源石雕艺术已有上千年历史,盛于明、清时代,与其它艺术一道汇成中华雕刻艺术的洪流,在历史文化艺术的长河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而闻名于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24 17: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桃源岩匠的艺术成就,其价值的挖掘研究有着广阔的空间。现在,“桃源工”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桃源岩匠的魅力当得到又一次展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24 17: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24 19: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分享精彩,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24 19: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分享精彩,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24 19:44: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4 04:08 , Processed in 0.03635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