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罗永常 于 2019-9-18 16:42 编辑
人物故事 宋教仁自号“渔父”的风波 罗 永 常
中国旧民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国民党创始人之一宋教仁,曾自号“渔夫”。这其中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还掀起过一场“狂人”的风波。
1904年旧历十月初十,正值慈禧七十大寿,朝廷传旨大搞庆祝活动。黄兴领导的革命组织华兴会,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发动以长沙为中心的武装起义。时任华兴会副会长的宋教仁被委派负责湘西一路的起义事宜。起义前夕,由于革命队伍内部出了叛徒,清廷查抄了设在长沙的华兴会总部,并星夜派人去桃源县缉拿宋教仁。此时的宋教仁还一无所知,多亏儿时一位同学匆匆起来报信,他才离家怆煌出逃。宋教仁一口气跑到沅水边上,天已断黑,不见江面上有一只船,身后追兵越追越近,宋教仁不由仰天长叹,自度必死无疑。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从芦苇丛中划出一只小船,船头立着一位打渔老汉拱手问道:“你是宋家二公子吗?”宋教仁连忙答应道:“小辈正是,老伯,请赶快救我一救吧!”渔翁伸手把宋教仁拉上船,然后将篙一撑,小船箭一般射向江心,很快消失在雾霭之中了。好心肠的渔翁一直把宋教仁送到长沙。宋教仁万分感激,掏出五十块大洋作为酬金,渔翁却坚持不受。宋教仁询问渔翁姓名,渔翁却大笑道:“二公子,你就叫我打渔佬吧!”说罢,划起小船扬长而去。辛亥革命后,宋教仁担任了民国的重要领导职务,但无论地位多高,他总是念念不忘那位渔翁。他自号“渔夫”,又给儿子起乳名“稚渔”,都是为了表示宋家世代不忘“打渔佬”的救命之恩。后来他给《民立报》写文章,即以“渔夫”为笔名,由于编辑一时疏忽,错排印成了“渔父”,没想到由此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1912年,清帝逊位,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让位于袁世凯。宋教仁受两院委托前往北京迎袁南下。袁一见到宋教仁便虚情假意地说:“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宋渔父吧,久仰久仰!......老夫对垂钓也蛮感兴趣,你见过老夫那张垂钓的照片么?” 原来,光绪、慈禧“晏驾”后,袁世凯曾一度被摄政王、光绪帝的胞弟载沣开缺回原籍。袁为掩盖自己的政治野心,他故意打扮成渔翁,坐在洹水边上垂钓,并吩咐手下心腹拍成照片登在报上,说袁从此“息影政界,终老山林,甘做一位太平盛世的渔翁”。
宋教仁当然知道这一段原委,所以袁世凯提及此事,他便讥讽地回道:“大总统向来心在天下,是以退为进吧!”袁世凯自讨没趣,怀恨在心,以后见人便说:“宋教仁年纪轻轻,竟然以‘渔父’自称,也太狂妄自大了!”他手下的干将还在报上撰文攻击宋教仁:“他野心极大,名曰‘渔父’,实在‘国父’,意在篡权谋位”云云。一时间,闹腾得满城风雨。
对此,《民立报》社长于右任十分愤慨,他亲笔撰文说明“渔夫”的来历及报社错排印成“渔父”的经过,这才使谣言不攻自破,使这场政治风波平息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