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儒回忆录(六十四)恼人的评职称 一九八八年开始第一次职称评定,那时农村中学还没有高级职称指标,中学一级教师是当时最高的职称了,而且名额很少,一个乡多则七、八个,少则三、五个。评上中学一级教师有较大的实惠,每月工资多100多块,那时的 100多块钱相当实用了,而且开始两年还每年免费体检一次。其实必要条件并不太高,只要连续在中学任教五年以上,工龄七年以上(民办老师两年折算一年)。可我就差那么一年。我从1976年到1984年这是八年民办老师,折算工龄四年,1986年到1988年两年公办老师,加两年工龄,一共只有六年工龄。要是1984年到1986年,不考进常德师范,从1984年直接转成公办,就不会减去两年工龄,这样加起来就有八年工龄,符合基本条件还多一年了,真叫背时。 第二次评职称已经到了一九九二年了,这时基本条件也高些了,尽管我符合基本条件,而且在大专学历、论文发表上比有些人还有优势,但我的致命伤还是工龄。有的老资格一九六六年就教书了,比我整整早了十年!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工龄长的,你有什么办法?再说名额也很少,每年只有1-2个。今年管政工的副联校长,明年区联校长的夫人,后年中学校长,这些人基本条件也不缺,你能争得过他们?一直到一九九四年才轮到我,比第一批评的已经迟了六年了!这六年中进行了一次大的工资调整,我没有赶上,评上中学一级教师后,工资不但没有和他们拉近,差别反而扩大了。你说这人要是背时呀,喝冷水都要噎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