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粮为纲 携手共赢同追梦
——临澧县乔氏、延宏两家农业合作社调研采风侧记
图文/浮山松
追梦两个一百年,乡村振兴共争先。临澧人杰地灵,英雄倍出。在临澧这片沃土上,有着两位以农为本,以粮为纲的种田人,他们澧南澧北各居一方,却为了乡村振兴这一共同的目标走在了一起,他们就是乔氏水稻专业合作社社长乔光平与湖南延宏富硒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朱德胜。
乔光平,家住澧北刻木乡岩桥村,自2013年开办乔氏水稻专业合作社,一路风雨兼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合作社的发展有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朱德胜,家住澧南四新岗镇春湖村,2017 年初,在四新岗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利用天然富硒土壤十生物转硒法技术开展科学种田,创办湖南延宏富硒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推广富硒优质稻谷种植,发展生态现代农业,合作社如鱼得水,旗开得胜。2018年以来,两家合作社签约合作,携手并进,大力开发富硒生态环保优质稻谷和油菜籽种植,打开了一片超常发展新型农业的灿烂天空。
9月28日上午,尽管是星期六休息时间,但临澧老干网宣的几名老同志却仍然老骥伏枥,在会长杨书舫同志的带领下慕名前往乔氐水稻专业合作社调研采风。
听说县老干网宣的同志要去合作社,朱德胜社长非常高兴,尽管家住澧南四新岗镇春湖村,一清早就赶到县城,陪同前往,并在车上如数家珍的一路介绍两家合作社联手发展共赢的情况。
湖南延宏富硒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是由朱德胜为社长等6人发起,于2017 年初登记注册,特聘中农硒科院和省富硒生物产业协会,以及县老科协、县农业局等专家为技术指导,利用天然富硒土壤+生物转硒进行标准化生产富有功能性特色产业有机硒农产品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集富硒粮油、果品生产,收购加工,包装贮藏,销售于一体,现有成员户108户,种植生产基地1700余亩。主要生产“延宏”牌富硒香米、春湖大米,菜子油、花生油、茶子油等产品。各类产品富硒环保,深受市场消费者喜爱。
由于延宏富硒合作社生产的产品需要选择植被绿化青山、天然氧吧、阳光充足、无污染的黃金之地,利用天然富硒土壤十生物转硒法技术进行科学种植生产。而乔氏水稻专业合作社所有种植基地,全部分布在刻木山乡、合口镇、新安镇广袤的澧北平原区域内,各项条件正好完全相符延宏富硒合作社产品生产的需求,双方一拍即合,建立了战略同盟,实行合作生产优质富硒杂交水稻和油菜籽。
如今乔氏水稻专业合作社在延宏合作社提供的技术和部分资金支持下,采用紫云英绿肥和菜枯粉+有机复合肥与适量的化肥,运用诱娥扑杀和使用生物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进行富硒杂交水稻和油菜籽生产,产品优质高产,成果丰硕,效益颇佳。
当我们一行来乔氏水稻专业合作社时,刻木山乡农科站于站长,岩桥村党支部胡书记,乔光平社长等人早已在此等候多时。在于站长的带领下,我们沿途参观了合作社近千亩再生杂交晚稻。当时,自己还在疑惑,为什么不种植高产的早晚稻,而要种植再生稻。后来才知,再生稻省时省力,为春季油菜籽提供了时间保障,实现一田一年三熟。
走在再生稻田边,轻风拂来,绿浪翻滚,田间因机器收割碾压损害,稻禾成波浪形生长,未损害的禾苗如浪峰,正抽穗扬花,穗多株高,令人爱慕感叹;受损害的禾苗似浪谷,株苗较为矮小,尚含穗待出,虽苗矮却穗包不小,令人喜爱有佳。
田边一块巨大的标牌让人眼前一亮,激情满怀:《“三分地养活一个人”粮食高产绿色优质科技创新工程,万亩综合示范区临澧县基地》,总指挥隋忠诚(副省长);首席专家袁隆平(院士);示范模式超级杂交早稻+超级杂交晚稻、一季杂交稻+再生稻;示范规模一万亩;目标产量1200公斤等等。大家边走边看边议,种植再生稻好处多多,培管简单,只需适当保持水肥,就能坐享其成,大家无不众口称赞。据于站长他们估算,合作社的再生稻,最好的丘块一季也可以跨早些年的纲要800斤,大部分的丘块都可以收获4一500斤。
看完再生稻,大家来到收割现场。在收割田间,成熟的稻谷叶青茎黄,穗大粒多,沉甸甸,金灿灿,似层层黄毯堆积,轻风拂过,金涛连绵。我们站在田边晃于置身金色的海洋。84岁高龄的史老,喜形于色,情似孩童,情不自禁地捡起一株稻穗,独自一人在田边津津有味地数起了穗粒,没想到一株稻穗竟然多达438粒。让他惊奇,让他感叹,他高兴的说:“我活了80多岁,才第一次看到这样粒粒金黄饱满,粒数这么多的稻穗”。他一时喜乐忘性,究然将自己的相机遗忘在了田边,在大家的帮助下才得以找回。
大家站在田边,看着田间高大的收割机往来如梭,就象一把巨大的理发推剪,将金黄的稻穗一行一行地割下,并源源不断地输到脱粒机上脱粒,同时将稻草绞碎喷洒在田间。当收割稻谷满仓后,收割机就开到机耕路上,将稻谷卸载到负责运输的小货车上,再运往合作社晒场或烘房。为了表达大家的喜悦心情,留住美好的时光,大家高兴的在收割机旁进行了合影留念。
结束现场参观时,已是上午10点多钟,大家不辞辛苦还参观一处新建桔园基地,直到11点多钟,方才走进刻木山乡农科站,听取两个合作社的专题情况介绍。特别是40多岁的乔光平社长认真介绍了他本人和合作社的发展史:乔光平原是一位地地道道、务实肯干的老实农民,他不畏困苦,不甘平淡,敢想敢干,只为奋发,只为追梦。他八岁丧父,虽然只读初中,但凭借自己坚强的毅力,参加多种专业培训,拿到了多个农机农业专业证书。他不怕挫折,以超出常人“敢吃苦、敢冒险、敢拼命”的精神不断打拚。10多岁时外去打工,10多年后回家创业,开始承包数十亩山地种植生姜,结果血本无归;后来种植西瓜,仍是一亏再亏。再后来,他通过刻苦学习,掌握了农机操作技术,购买了耕整机,承包水田栽种水稻,又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一份挚着,一股干劲,以及坚定的信心和勇气,经过一番艰苦打拚,终于雨过天晴,建起了乔氏水稻专业合作社,干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拼搏。如今,乔光平合作社种稻种植,不是简单的传统模式的种植,而是从耕地、插秧到除草、打药治虫、再到收割储运,全过程的地空机械化现代化的作业。通过机械耕整土地,插秧机插秧,无人机洒药,收割机收割,烘干车间烘烤,实现了陆海空、高效率的一体化现代耕种模式,合作社生产基地规模也由2013年的500亩,发展到现在的1800多亩,同时,还为近三百户非合作社农户承担1700多亩水稻种植的栽培管理服务。
目前,乔光平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扶持与推动下,在岩桥村支村委扶持下,以及县农业局和乡农科站的热忱帮助指导下,不仅闯出了自己的事业,让合作社的面貌日新月异,更是助推了当地村民致富,助推了当地乡村振兴。合作社不仅每年让村民们从土地聚约中取得土地租金400元,农业补助105元。还能为四千多亩水田提供粮食种植技术,耕种、培管和干焙服务。特别是合作社通过开展农田改造,机耕道路建设和水利设施建设,加大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粮食生产率,提高了科学种田水平,有效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为当地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情况介绍中,两个合作社也谈到了他们目前所存在的一些困难,如基地内非合作社插花田地影响机械操作,农田改造、机耕道路、水利设施等基础建设困难大,以及生产资金不足等问题。希望各级党政和相关部门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和扶持。在谈到未来发展时,两位社长信心满满说:“只要有党的惠农政策支持,有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扶持,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战胜一切困难,让合作社发展得更快,将合作社建设得更好,尽快将基地种植面积扩大到5000亩”。
情况介绍会上,村党支部胡书记,乡农科站于站长,网宣杨书舫会长先后进行发言讲话。杨书舫会长在讲话中,希望两家合作社进一步加强设备投入,加强土地流转,加强舆论呼吁,努力将合作社做强做大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