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古渡源 于 2019-10-17 08:15 编辑
吉林长白山游记
长白山游记之三
神话传说:历史上天池被涂上层层神秘的色彩。有的史书记载,天池中有百里可闻的"龙宫演操"有如鸣金戛玉的"宫中鼓乐"。还记有许多其他美丽的传说。历史上和今天都有人发现天池中有"神兽"。古老的传说和新近的发现交织在一起,使长白山天池更引人人胜。天池的美丽风光吸引着更多的游客来游览、观光、考查。 远古时期,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争战,共工兵败,气急之下用头怒撞不周山的撑天之柱。天柱崩溃导致天庭塌陷,天河水从天豁峰处灌入人间导致洪水泛滥,女娲娘娘为民福祉,在大荒之中不咸山无稽崖下烈焰冲天、岩浆翻滚的巨大火山口中,炼出练成了高经12丈、方经24丈的顽石36501块。娲皇氏用了36500块五色石,堵住了缺口,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留了个小小的豁口,叫天庭之水缓缓地流下沃灌人间,形成了通天乘槎河,又斩下龟足把倒塌的天边支撑起来。那无用之石便遗弃在青埂峰下,就是今天的补天石,后演绎了一场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长白山十六峰 长白山上的景观多谓"鬼斧神工"的大自然造化。长白山群峰无数,最有名的是天池周围的十六峰。当时武穆纳只看见其中五峰:"山顶有池,五峰围绕,临水而立"刘建封上山始命名十六峰。这十六峰是由火山喷发物堆积而成的环状山岭,和由花岗岩组成的山峰林地貌形成强烈的对比。 长白山在自己特殊的岩性、构造的基础上,由多种外营力塑造了独特而奇异的地貌景观,如环抱天池的十六峰、断岩、削壁、自鸣壁(因寒冻风化,在火山口内壁听到的岩石劈裂的响声),裸露的蟾岩、岩龛、凹穴、冰斗、U形谷,两壁直立的嶂谷、槽沟、豁口、峡谷、倒石堆、怪石、石流扇等等。这些奇特的峰峦坡谷是内力因素、外力因素、构造基础和地表岩性的综合体现,是长白山地貌自身历史演变的产物。因此,从观赏角度看,长白山的奇峰、妙谷绝不与其他名山雷同,也不能为之代替。长白山十六峰是火山爆发后形成的长白群峰,有16座海拔在2500米以上的奇峰罗列在火山口的周围。 长白山十六峰它们是: "白云峰"、"芝盘峰"、"天文峰"、"华盖峰"; "天豁峰"、"龙门峰"、"紫霞峰"、"铁壁峰"; "观日峰"、"玉柱峰"、"冠冕峰"、"梯云峰"; "卧虎峰"、"孤隼峰"、"锦屏峰"、"白头峰"。 这十六峰千姿百态,经过漫长岁月的风雨雕蚀,山峰嶙峋峭奇,姿态各异,有的如宝剑刺天、有的似少女梳妆、有的如雄鹰衔物,环列成一个大圆周,或白或黄、或青或绿护佑着一池碧水天池。 乘搓河:龙门、天豁二峰中间,天池的出水口,就是乘槎河的河口, 乘槎河,瀑布。二道白河,摄影:扬眉全长1250米。天池水流经补天石,牛郎渡,"高燕吻瀑",便钟鼓雷鸣、飞泉挂壁,形成68米高程的长白瀑布,再注入二道白河。据载,早年猎户徐某,曾看见河边有一独木舟,横于东岸;刘建封踏查长白山寻松花江源时,也发现河边斜置一木。因古代有乘槎(木排)去天河的典故,遂命名为乘槎河。刘建封还写下了"松花江上乘槎客,寻到天池信有源"的诗句。 补天石:位于长白山天池畔,乘槎河河口,补天石,摄影:扬眉从高处望去胜似一棵巨大的象牙伸入天池,也像"天"字的一捺。一百多年前,全面科学考察长白山的第一人、给长白山诸多山水峰峦命名的刘建封,在其所做的《长白山江岗志略》中称补天石在龙门峰东侧,天池出水之处。石半居水中半居峰上,特起而高。窥其形势杜池水口,作中流砥柱,亦似有补天池缺陷之象。 牛郎渡:位于乘槎河上,是一块横在河里的石头,它好似一座小桥,帮助人们过河。因为从此踏过乘槎河后,便可直到织女峰,故名。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天河配》在长白山找到了物证。 天池水刚刚流入乘槎河,水平如镜,清澈见底。河水闪着碧蓝的光,映着蓝天、白云和山影,下种田园的寂静笼罩着荒野,透出一种恬淡的诗情。只看这里,根本不见大荒山的磅薄气势,倒有一种农家田园风情。在河道最窄处,人们踏着石头即可过去,年轻的人,甚至可以跳过去。在河湾处,建有巨大的碑石。卧牛形状的巨石上面镌刻着"牛郎渡"三个大字。如今,许多青年男女在此留影,以示坚贞的爱情。牛郎渡巨石成了一块爱情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