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初九,是汉族民间传统的“重阳节”。《易经》中将九定为阳数,因日月重九,两阳相重,故称“重阳”。九九又与久久谐音,所以古人把九月九日看作是大吉大利的日子。常德人过重阳节的习俗丰富多样,如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吃糕等。 重阳节登高的习俗得到传承有两个原因:一是认为登高可以消除灾祸;二是重阳时节,秋高气爽,云淡风清,橙黄橘绿,人们结伴登高远眺,既可锻炼身体,又可观赏美景,确实使人心旷神怡。 重阳佳节正值菊花怒放,千姿百态,清雅幽香之时,因此,中国古代将九月又称为“菊月”。重阳节在常德民间有大重阳(九月十九)和小重阳(九月初九)之分。但大部分人爱过大重阳。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登高是一次富有诗意的远足,目标是经过认真选择的。常德城区民众登高的地方一般是德山、太阳山和河袱山。在远足中,人们尽地观赏金色的秋景,呼吸大自然的清新气息。常德民间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比较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燃蜡烛灯。 重阳节时常德境内历来有赏菊花、戴菊花的风俗,菊是长寿之花,又名“延寿客”,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经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节的前后举行,因此,重阳节又称菊花节。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重阳节也是出嫁女儿回家的日子,接出嫁女儿回家吃重阳糕是重阳节的另一节俗,常德民谚说:“九月九,接回闺女息息手。”所以重阳如端午一样,被称为“女儿节”。 1989年,国家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这天常德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和学校等纷纷开展敬老活动。用以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使重阳节添加了敬老的内涵。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有条件的单位,还组织老人们外出旅游观光,让老人们回归自然,欣赏祖国大好山河。还给老年人馈赠礼品,请老人观看文艺演出,参加庆祝活动,祝贺老年人健康长寿。因此,这给重阳节又增添了一层新的含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