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古渡源 于 2019-11-24 06:19 编辑
临澧故事 临澧地下党迎解斗争回顾(一)
肖宗荣
临澧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25年,就有胡求仙等一批革命党人在临澧开展革命活动,并成立第一个共产党小组。以后的各个时期,均有革命志士发动和组织临澧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临澧县地下党的迎解斗争,是从1948年秋开始的。1948年8月,在北平燕京大学读书的共产党员晏苏民,改名晏国敬,通过省立十四中学校长俞劲的关系,到该校任教员。接上组织关系后,经地下党省工委书记同意,在湘西工委书记方用的领导下,开展革命活动。当时我中国人民解放军正以摧枯拉朽之势进军南下,而国民党反动军队节节败退,溃不成军,地方政府官员也惶惶不可终日。但是他们还想作垂死挣扎,一方面收集散兵游勇,拼凑各种“暂编师、团”(老百姓称为盾牌佬),扩充反动势力,自立为王;另一方面,残酷镇压革命人民,丢条喊款,搜刮民财,欺压民众。这种形势下,地下党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动民众与反动势力作斗争,创造条件,迎接解放。 首先是宣传发动,建立各种革命组织。晏国敬在学校里以教书作掩护,先通过教书把革命思想溶进教学内容中。在教地理课时,一面介绍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一面揭露美、英帝国主义的腐朽本质。教音乐课时,教唱“黄河大合唱”、“古怪歌”等进步歌曲。同时,为了团结进步青年学生,先后组织了“道波”、“改进”等20多个文艺社团,并辅导他们编写出版校刊,配合当时全国开展起来的“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的学生运动,出版了《晨曦》、《反抗》等革命专刊,秘密举办训练班,灌输革命理论,唤起青年学生要民主、争自由的革命意识。与学校里反动势力拼凑起来的“力行”(军统的化身)、“才丁”等社团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这时还适时发动了驱赶反动教师的学潮。初战取得了胜利。
1949年3月,地下党组织在县城和我家里建立了印刷点和联络点。我利用在家乡即合口乡第八保小学当教员的身份,白天教书,晚上或星期日刻印各种进步书刊、小册子和宣传品。我曾刻印了毛泽东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中的“中国向何处去”、“解放区城市十大政策”、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解放区革命小故事等十多种书刊摘录和宣传品,由陈耀刚带到澧县、津市等地寄给临澧县地方官员、工商业经营者、本地有声望的要人以及亲戚、朋友、同学,以便一方面唤起民众的民主革命意识,一方面批驳“共产党共产、共妻、杀人放火”的谣传,稳定了民心。合口镇商会还通过十四突击大队队长陈元位哥哥的关系,召开了工商业经营者会议,宣传解放区的政策,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直到我人民解放军过境,他们照常经营,没有一个逃跑的,有的还插红旗、烧茶水欢迎。
1949年3月还成立了“临澧县民主青年革命先锋队”(以下简称民先队),先后发展队员近100人,分头开展活动,发动串连群众,扩大影响,并以他们为骨干,组织护校保产,维持社会治安秩序。
接着,根据上级指示,于同年5月发展共产党员。开始吸收毕业离校学生陈耀刚、在校学生周文淇,并成立了党支部,晏国敬任书记,陈耀刚任组织委员,周文淇任宣传委员。6月,上级指示改为临澧县区工委,以上3位同志仍为区工委成员,晏国敬任书记。尔后,又分批发展了伍杰、李忠涛和我等13名学生和社会青年以及5名教师共18名党员。之后又陆续发展了十几名党员。到临澧县解放,南下工作团与地下党会师时为止,共有党员30人。这些同志,除李忠涛牺牲外,都为临澧和平解放、接管政权、筹粮支前,以及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其次是建立地下武装,开展武装斗争。在国民党军队一败千里,内部分崩离析之际,湘西北一片混乱,各种游杂武装拥兵自重,招兵买马,拼凑暂编师团。仅临澧县西北部就有李伯洲、邱英等多股武装。要顺利解放湘西北,非要开展武装斗争,用革命的武装控制湘西北不可。对此,地下党湖南省工委极为重视湘西北的武装斗争。通过程潜的关系,将统战对象陈采夫调来常德,任常澧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第四区保安司令,动员他暗中策动武装起义,组织湘西北人民抗暴自卫军。他来常德后,先后在临澧建起了两支队伍,即后来党组织命名的湖南人民解放突击第八大队和第十四大队。这两支队伍都为临澧的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
![](http://www.szds.suzhou.gov.cn/uppic/2009922141213385.jpg)
![](http://www.sinaimg.cn/dy/slidenews/1_img/2016_52/45272_764802_629205.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