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985|回复: 11

想写就写的安乡县城记忆(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17 09: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补锅 锔碗。现在,锅破了,扔了买新的,碗破了,扔了买新的,可是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是锅破了,补。50年代以前是碗破了,锔(音菊)。现在看来有些可笑。
          先说说补锅,大家最熟悉不过的是花鼓戏《补锅》了。戏中的补锅过程是一根红线。集体养猪场煮猪菜的锅破了,刘大妈叫女儿请来了年轻的补锅匠李小双,演绎了一段甜美的爱情故事。戏中的唱段成了传世经典。1965年湖南省花鼓剧团来安乡在群众剧院(东后街与新堤街交汇处,湘陵商场址,已拆除)演出《补锅》,李谷一主演。一票难求。县城着实热闹了好几天。李谷一素颜逛街,没有人追星。
那时候锅破了为什么要补?那是因为补锅比买锅便宜。这里说的是铁锅。
       补锅是一门传统手工职业  一些补锅匠走街串户,唱着嘹亮的嗓音"补--锅--嘞--"绕梁不绝,印象中湘乡、益阳人居多。     
补锅要准备坩埚、火炉、风箱、煤块、砧凳、小锤、钻子和棉布卷。要安放好连着风箱的小炉子,填入焦煤,在小坩埚内放几块碎铁片,拉上几手风箱,等待铁片融化。趁铁片尚未融化的间隙,清除铁锅上的烟垢。铁片融成铁水后,将铁水顺着裂缝一点一点地补上去。补好了洞并未算完,还得用粗砂轮将锅内凸起的补疤略加打磨,然后用细砂纸平整一遍,使之不妨碍锅铲的搅动,最后再抹上些黄泥浆,方才大功告成。随着时代的变迁,补锅这一行走到了历史的尽头。估计再无传人。
    锅破了;可以补,碗破了,不能补只能锔。不太准确的解释是用一种方法把瓷碗的破片吻合地有点像订书针一样缝起来。这是可能比补锅更早的民间手艺。最早见于《清明上河图》。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这门手艺。我不知道锔碗的过程,我只见过锔碗的挑担手艺人艰难的讨生活。60年代渐不见踪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17 09: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技大发展了,传统手艺会慢慢淘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7 10: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巧中 发表于 2019-11-17 09:50
科技大发展了,传统手艺会慢慢淘汰。

我的初衷是想留下历史的痕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17 10: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行当不复存在,这是科学发达的必然。可是,好的勤俭朴素的办事作风,在民间只是依稀可见,在公家,好像看不见了,都以大化公款为荣。什么都是上台阶上档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17 10: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社会要呼唤正气去掉奢华为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17 10: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17 10: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17 10: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传统的手艺,行业都不存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17 10: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门手艺要年近七十和七十岁以上的人才见过。我丈人六十年代以前就是干这个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17 18: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4 02:14 , Processed in 0.03590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