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古渡源 于 2019-12-18 06:18 编辑
临澧故事《五》:历史传说故事 楚大夫申鸣的传说(一) 典故"因与之语"的由来—— 申鸣(公元前479年),春秋末期楚国人。家居于澧水。为原楚国大夫。成语"因与之语"即出自申鸣的故事。 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孝闻于楚国,王欲授之相,申鸣辞不受,其父曰:"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鸣对曰:"舍父之孝子而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汝乐吾无忧矣,吾欲汝之相也。"申鸣曰:"诺。"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父止之曰:"弃父而死,其可乎?"申鸣曰:"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子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因以兵围之。白公谓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白公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申鸣流涕而应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杀白公,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申鸣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自杀也。 今译:楚国有一个士人叫申鸣,在家奉养他的父亲,全楚国的人都知道他的孝行。楚王想请他做宰相,申鸣辞谢了。他的父亲说:"楚王想请你做宰相,你为什么不接受?"申鸣答道:"不作父亲的孝子,而要做王的忠臣,为什么?"他的父亲说:"造福于国家,在朝廷里有地位,你很愉快我也没有忧愁,所以我要你做宰相。"申鸣说:"好的。"于是就上朝去。楚王就请他做宰相。 过了三年,白公作乱,杀了司马子期,申鸣将去为楚王战死沙场,他的父亲阻止他,说:"丢开父亲,自己去牺牲,可以吗?"申鸣说:"听说作官的人,身体归人主所有,而俸禄送给双亲,现在既然抛开人子的身份而去侍奉人主,难道不应该为他牺牲吗?"于是就辞别双亲而去,并用兵去包围白公。 白公对石乞说:"申鸣这个人是天下的勇士,现在用兵包围我,我应该怎样办才好?"石乞说:"申鸣是天下的孝子,用武力来劫持他的父亲,申鸣听到了这消息一定要来。"白公说:"好的。"就立刻用兵去劫持他的父亲,并告诉申鸣说:"你同意我,我同你分楚国;你不答应我,你的父亲就要被杀。"申鸣流下眼泪说:"当初我是父亲的孝子,现在是人主的忠臣;我听说,吃那个人的饭要为那个人而牺牲,接受俸禄,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做,现在我不可能做我父亲的孝子了,还能不做国君的忠臣吗?"拿起鼓槌来击鼓,杀掉白公,他的父亲也被杀了。 楚王赏给他一百斤金,申鸣说:"吃人主的饭,又躲避人主的难,不是忠臣;为安定人主的政权,而杀了父亲,不是孝子;不可能同时兼备两种名分,不可能同时保全两种行为。如果这样活着,还有什么面目立于天下?"于是就自杀了。 申鸣死后,惠王很觉伤心,便按照国家的规定,把申鸣葬在楚国南国地方(即今临澧合口镇),封其子孙在申鸣当年为"士"的地方(即今新安古城村),筑起1座纪念申鸣的城。 申鸣古城城址位于临澧县新安镇古城村。平面呈长方形,东西残长约500米,南北残宽约300米。夯土城垣残存7段,高约3米、宽4米。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申鸣城于上世纪80年代被发现,当时以为规模不大。在古城北面、东北面、西面寻找到一些古河道,可能是从前的护城河,并且可能有水门,遗址最晚是东周时期。古城周围的九里墓群不仅有数量众多的大中型墓群,还有许多成片的小墓。由此推测,申鸣城不是一个小城,应该是楚国南方的一个中心城市。远在春秋时期,古城是楚国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楚国大夫申鸣及其子孙后代在古城倡导的"孝义、尚友"的申鸣精神世代在古城社区传承。 据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高成林介绍,根据对常德临澧县境内申鸣古城的最新考古发掘成果分析,申鸣城可能是东周时期楚境内最大的城市之一。申鸣城于上世纪80年代被发现,当时以为规模不大。最近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临澧县博物馆一起对该城址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原来发现城址可能只是一个内城,在其之外可能还存在一个范围更大的外城。在古城北面、东北面、西面寻找到一些古河道,可能是从前的护城河,并且可能有水门,遗址最晚是东周时期。古城周围的九里墓群不仅有数量众多的大中型墓群,还有许多成片的小墓。由此推测,申鸣城不是一个小城,应该是楚国南方的一个中心城市。 楚国士子申鸣以孝闻名天下,楚王想请他做宰相,他回答要做父亲的孝子,不做王的忠臣。他的父亲劝勉他说:造福于国家,在朝廷里有地位,你很愉快我也高兴,你应该出去做官。于是申鸣辞别父母入朝为官。三年之后,楚国王子白公作乱,申鸣准备率军出征平叛。他的父亲此知道此行凶险,劝阻他说:你以孝闻名,丢下父母而死是不孝顺的。申鸣对父亲说,做官的人就应该把身体交给主人,把俸禄送给双亲,我当初抛开人子的身份而去侍奉人主,现在就应该为他牺牲。他下定决心,亲自上阵,率军包围了叛军。白公知道申鸣是有名的孝子,派人劫持了他的父亲,胁迫申鸣退兵并以平分天下相诱。申鸣流下了眼泪,说:"当初我是父亲的孝子,现在是却人主的忠臣。拿了国家的俸禄,我就做不了父亲的孝子了,只能做国君的忠臣了。"下令击鼓进军。要胁不成,白公杀死了申鸣的父亲,申鸣最后也击败叛军并杀死了白公。胜利后楚王以百斤黄金犒赏申鸣,申鸣拒不接受,说先前我拿了国君的俸禄却又想躲避国家的危难,这是不忠;为了国家却又杀死了父亲,这是不孝;如此不忠不孝,还有何面目立于天下?说完于朝堂之上当场自杀身亡。楚王十分感动,下令在申鸣故地筑城纪念,这就是申鸣城的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