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龙阳汉风 于 2019-12-24 21:36 编辑
邹蕴真(1893——1985)
毛主席与同窗好友邹蕴真
在纪念毛泽东主席诞生126周年之际,让我记起了毛主席的一位同窗好友。他是我们汉寿县人,名叫邹蕴真(1893——1985),曾任中共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作有《国学概论》、《哲学概论》、《文学概论》、《汉字改革概论》、《潄霞室丛集》和《诗词原理及其他》。他与毛泽东主席的友谊,一直在汉寿县传为佳话。特别是汉寿的邹氏家族,无不引以为荣。
一、邹蕴真与毛泽东就读湖南一师
邹蕴真(泮芹)家住汉寿县城南8公里的邹家坪,秉承祖业,拥有水田700余百亩,房屋40多间。他从小聪颖过人,6岁入私塾,过目不忘。天生兔唇,虽经手术缝合,仍有痕迹,所以人称“邹缺缺儿”。这个诨号,一是乡里人认为小孩有个诨名,易养成人。再者是“缺缺儿”,有个儿化音,也包含了一种喜爱的意思。
1911年,18岁的邹蕴真,被选拔到汉寿县立小学教育养成所读书。辛亥革命成功,1912年建民国。1913年春(民国2年)邹稳真被汉寿县民国政府送考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恰好与湘潭来的毛泽东(润芝)一同被编入第8班,而且又被安排到一小寝室。特别值得一提的,他俩同在1893年出生,邹比毛大半岁,俗称“老庚“。他乡遇老庚,就像遇故知,二人如同兄弟一般。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前身为南宋张栻(与朱熹、吕祖谦合称“东南三贤”)创办的长沙城南书院,历来名望很高,造就了许多国家栋梁人才。
毛泽东、邹蕴真在此读书时,正处于清朝灭亡、民国兴起时期。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和中国两千年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因为这次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没有发动人民群众,结果被代表地主买办阶级利益的袁世凯窃据了政权,还当了83天皇帝。袁世凯被迫倒台,军阀混战,建立军政府,劳苦人民仍然处在水深火热中。所以毛泽东、邹蕴真及其他有志报国的青年,一边读书深造,一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毛泽东、邹蕴真二人形影不离。休息时,一同登岳麓山,一同游湘江。他们还记着孟子说的,准备担当大任的人,必须“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有一次,他俩约定从“饿”做起。学校本来一日三餐,他们却悄悄儿只吃中餐,不吃早餐和晚餐。就餐时其他的菜不动箸,只吃那只有圤而没有油的臭豆腐。坚持了好多天,这对小时候生活艰苦的毛泽东来说,可以对付。而对小时候生活优裕的邹蕴真来说,就非常难受了。他只得羞涩毁约,甘拜下风地对毛泽东说:“润芝,我比不上你,如果再饿,我就会饿死。我劝你也别饿了,饿垮了身子,还能担大任吗?”毛泽东也认为他说得对,年轻人要不怕饿,但也不要故意去饿。
二、支持毛泽东闹革命 光阴似箭,1918年夏,毛泽东、邹蕴真五年半学习期满,他们和其他多数同学一样,留在长沙,寻找工作,也探索救国救民的方法。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把马列主义传到了中国,也传到了长沙。1918年4月,毛泽东提议创立新民学会,学习和研究新思想。蔡和森、邹蕴真等积极响应。14日,他们在长沙刘家台子蔡和森家中召开成立会。参加成立会的有:毛泽东(润之)、蔡林彬(和森)萧旭东(子升)、萧植藩(子暲)、陈绍林(赞周)、罗璈阶(章龙)、邹彝鼎(鼎丞)、张昆弟(芝甫)、邹蕴真(泮芹)、周名弟(晓三)、陈书农(启民)、叶瑞龄(兆禛)、何瞻岵(叔衡)、李维汉(和笙)。同年8月,罗学瓒、周世钊、熊楚雄、陈昌、傅昌钰、曾以鲁、彭道良等相继入会。后来,会员由21人展到近70多人。这些人,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湖南的革命核心,不久,很多人参加了共产党和共青团。
邹蕴真回忆说,当时国内革命群众运动正在蓬勃兴起。毛主席站在运动前列,废寝忘食写标语、印传单,集众演讲。所到之处,人山人海,掌声如沸。当时,他写诗赞扬毛主席:“衣破鞋穿发不梳,唇焦舌敝语如流。人生疾苦灭人理,说得顽石亦点头。” 1919年夏,毛泽东创办文化书社,主要骨干是新民学员成员。书社经费周蕴真积极资助。1921年8月,邹稳真又帮助毛泽东创办湖南自修大学。
1921年,毛泽东任一师附属小学校长,并兼教一师国文,邹稳真任教员。7月,毛泽东秘密到上海参加中共第一次党代会。 1922年、1923年,毛泽东领导湘赣两省各地工人运动,风起云拥。湖南军阀政府十分恐慌,乃悬赏5万现大洋通缉他。风声鹤唳,刀光剑影,毛泽东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1924年1月,毛泽东要去广州参加国共合作会议。当时,粤汉铁路不通,军阀政府又四处通缉他,无法启程。那年,邹蕴真正在长沙楚怡中学教书。毛泽东化装成农民悄悄前来找他想办法,二人恰好在北正街人丛中相遇。邹稳真不顾危险,立即领着毛泽东穿小巷、走蔽街,直躲到天黑更深,才将毛泽东送到去上海的轮船上。让他先到上海,再转到广州。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5月21日(马日)晚,驻守长沙的武汉国民政府辖军,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率叛军捣毁了《湖南总工会》、《农民协会》、《农民讲习所》等中共控制的革命机关、团体,解除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队武装,释放所有在押的土豪劣绅。共产党员、中国国民党左派及工农群众百余人被杀害。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毛泽东参加了这次会议,并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中共中央委派,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到长沙,组织秋收起义。
毛泽东回到长沙,秘密到邹蕴真家,讲到党中央武装斗争的方针。邹蕴真高兴地称赞说:“对呀,没有自己的队伍,怎能和反动派斗争呢?”
毛泽东自言自语地说:“万事开头难啰。”
邹蕴真心领神会,立即搬箱开锁,提出一袋银元,慷慨地说:“这里是500银元,你先拿去用。”说着,把钱袋送到毛泽东面前。毛泽东有点迟疑,邹蕴真立即说道:“兄弟之间客气什么?你是把钱用在大事上啊!”于是,毛泽东只得接收了。
三、毛主席请邹蕴真上北京
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周世钊以湖南第一师范代理校长的身份,领长沙一些新民学会会员,联名向毛主席致贺电。毛主席在电文上,见到邹蕴真的名字,非常高兴,连忙写信要邹蕴真来北京。
1950年1月14日,邹蕴真奉信抵京。毛主席1949年12月16日去苏联访问,到1950年2月1日才回国。毛主席不在家,时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他是1916年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曾与毛泽东、蔡和森、邹蕴真等校友结识。今见邹蕴真持信找他,分外热情。3月28日,便安排他到华北人民革命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政治研究院学习。当时全国六大行政区都办了革命大学,主要是培养共产党自己的干部队伍。李维汉要他在此学习,准备要他担当重任。
开国之初,百废待兴。毛主席的工作千头万绪,却在在1950年5月的一天上午,将邹蕴真接到中南海书房。23年后的相聚,二人都很激动,真挚友情溢于言表。当天中午,毛主席请来周恩来总理、李维汉部长,陪邹蕴真吃中饭。
1950冬,湖南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邹稳真家被划为地主。邹蕴真一直教书,没有在家里住几天,家里的事都是托人料理的。汉寿县一解放,这些人就各奔东西了。于是区政府、乡农会将邹家的水田分给了农民,将他家的房子办了所学校,即“汉寿县邹家坪完全小学”。因为他被毛主席请到了北京,没有被斗争。
1951年1月6日 邹稳真在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结束,由政务院人事部安排到国家出版总署人民出版社任编辑。 1951年冬,进行土地改革复查。有人举报说,邹稳真是大地主,房屋、田地虽然交了,但应该还有浮财。于是邹家坪乡农会派人持区政府介绍信到县公安局,说是去北京抓大地主邹蕴真。公安局为支持群众的斗争积极性,就给开了去北京抓人的介绍信。 不几天,邹蕴真被押到邹家坪。斗争会会场就设在邹家坪完全小学的操场上,也就是他老家的禾场上。场上搭了个像戏台一样的斗争台。参会者上千人。邹是毛主席的同学,而且是被请到了北京的。为防止意外,斗争会便由区长、南下干部王国珍亲自主持。被斗的除邹稳真外,还有其他地主。农会干部要邹蕴真交出浮财。邹稳真立即交待说:“早些年,我在中堂屋的中柱下,藏有一斤金子和400块光洋,请去挖吧,”不一会儿,农会的人果然就把黄金、银元挖来了。于是,在王区长的示意下,谁也没有再追究他。 浮财也交了,人往哪里送呢?只有交给公安局,关入监狱。没多久,前任的公安局长高升,新任的公安局长不知前情,就将他的事儿搁着了。
邹稳真离京后,毛主席曾询问过他的去向。当得知是回乡参加土改,便说交出了封建财产,就让他回来。于是国家公安部就找省公安厅要人,省公安厅就找县公安局要人。1953年6月邹稳真出狱回长沙,周世钊等老同学留他当长沙行素中学校长。1956年春,毛主席得知邹稳真在长沙工作,又调他回北京。
邹蕴真回京,毛主席又请他到中南海书房。毛主席对邹蕴真说,你当年支持枪杆子里出政权,就去军委工作吧。邹蕴真推辞说,我一直教书,从冇到过军队,还是让我干老本行。于是周总理就聘任他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注 参考资料:《心头常驻依依情》周光璀著(2017年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