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17|回复: 13

名人名字趣闻(七)事出有因的改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8 11:16: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聂耳原名叫聂守信,字子义,是我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家。聂耳从小耳朵特别灵敏,有很高的音乐天分,但由于家里贫穷,没有深造的机会。1934年4月,聂耳来到上海,为了谋生,也为了艺术事业,他考入了"明月歌舞社”,在里面拉小提琴。他的听觉特别灵敏,无论什么音,只要经过他的耳朵,他马上就会记住。他的同事来自四面八方,大家都讲家乡话,他只要听上一遍,就能摸仿得差不多了,同事们很佩服他的这种本领。加上繁体字的“聂“字,三耳堆成山,于是在开玩笑的时候,同事们就亲切地叫他“耳朵“,日子一久,大家甚至在公开的场合也会"耳朵"“耳朵"地听起来。一天,聂守信所在的电影公司开了一个联欢会。会上,他表演了一个喜剧节目,熟练地用平时记住的36种地方语言,编成36句有趣的话,一气脱口而出,引起大家阵又一阵的笑声。聂守信回到住处时,收到了同事们送来的两盒礼物,只见礼盒的飘带上写着:“送给'聂耳'博士。"聂守信见了无声地一笑,自言自语地说:"你们硬把一只耳朵送给我,那我就收下吧。'聂耳‘就是'聂耳',这个名字没有什么不好。从此以后,聂守信就正式把名字改为"聂耳“。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是祖父林孝询所取,源之诗经:"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来为什么改为林徽因呢?原来与一个叫林徽音的男作家有关。据施蛰存记述,在1928年时,他的朋友戴望舒和杜衡,在杭州葛岭顶上,见到一个青年在焚烧一堆废纸,便心生好奇,前去搭话。该青年说自已是上海人,叫林徽音,烧掉的是他的许多文稿,因为没有报纸和刋物愿意使用,退了回来,故此愤而烧之。当时施蛰存与戴望舒正在上海办刋物,认识林徽音后,也给他发表了一些诗文。因为他们要出版翻译作品,林徽音自告奋勇参与,他们便请他翻译一本普特娄的《虚无乡消息》。结果稿子发排时施蛰存校对,才发现误译甚多,甚至中文也不好。以后便不再联系了。由此可知,这个林徽音文学禀赋十分有限,外文与中文水准也不高。林徽因或许见过他的作品,很不以为然。想到自已林徽音的名字与这“林徽音“字形音都易混淆,心高气傲的她逐起改名之意。征询堂弟林宣意见,堂弟讲到有一个朋友的女儿叫“筠音。不料林徽因一听竟拍案叫好,说自己那个"音"字也太俗了,从此写文章就改“徽音”为“徽因",并说"我不怕人家把我的作品误作是他的,只怕将来把他的作品错当成我的!"
(根据网上资料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28 12: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趣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28 12: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8 12:25: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新泉 发表于 2019-12-28 12:24
点赞。

谢谢新泉老师的首席热情关注与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28 13: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8 13:35: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汉平 发表于 2019-12-28 13:08
欣赏佳作!点赞!

谢谢汉平老师的热情关注点赞支持与惠顾给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28 14: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28 15: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28 16: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8 18:06: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爱玉 发表于 2019-12-28 14:48
欣赏佳帖,点赞!

谢谢陈老师的热情关注与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3 22:36 , Processed in 0.09468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