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寒儒 于 2015-11-5 09:30 编辑
寒儒回忆录(八十五)东北行(8)
——沈阳市民的素质
有两次到万柳塘路235路(253?)公交车起点站乘车,我们夫妇来得老早,排第一和二。因为是第一班车,等车的人不太多,也就七、八个。公交车来了,我们看见有一对老夫妇,年龄七十多岁了,我们让他们先上,老年夫妇挚意要按顺序要让我们先上。这是我感概颇多:无独有偶,两次都遇到同样的情况,这折射出了沈阳市民的良好素质,也许那两对老年夫妇并没有考虑许多,因为他们已经成了习惯。但这事在一个外地人眼里,却代表整个沈阳市民的素质,代表沈阳的形象!
对比:我附近有两老口(50多岁),前年去北京,也是乘公交车,他们平时在我市乘公交车形成了习惯,公交车来了,就跑呀,争先恐后的上,这第一次到北京乘公交车,看见车来了,也是快跑,等车的人们以为他们有什么急事,都自觉地让他们先上,他们上后,发觉那些人还在有按顺序依次上,当他们明白过来后,羞红了脸。 我国现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物资生活还不十分丰富,依我看精神文明更加贫穷,而精神文明的建设,公民素质的提高是比物资生产更难,需要时间更长的事。 一部回忆录,东北行系列就占了八集,是不是太多了?但一趟东北行,所见所闻远不止这些。就此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