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196|回复: 52

农村雨雪天穿的木屐彻底消失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7 08: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陈希奇 于 2020-1-17 08:45 编辑

农村雨雪天穿的木屐彻底消失了


       我们这些40后、50后,还有60后的人,在脑海中对于木屐的记忆应该印象深刻,特别是到了寒冷的冬季,遇到雨雪天,天寒地冻,道路泥泞,木屐便成了短距离行走的主要工具。
       至今我还清楚的记得,小时候我家就有两双木屐,一双大的,一双小的。一般情况下,当然是脚大穿大的,脚小穿小的。木屐大概只有这两种规格,不像现在的鞋子,男女各分成七八个码,还有超小码、超大码,适合各种大小脚型的人穿着。


8ff4c1eff0095dd8490048a81f0786b.jpg
在汉寿县毓德铺一带的木屐就是这个模样

       雨雪天穿的木屐大小码虽然没有像现代那样分得很细,但是丝毫不影响穿着。因为是穿着鞋子再穿木屐的,脚太大的可以穿着单布鞋穿,脚小的可以穿着棉鞋穿,如果还是感觉太大,则可以在脚背上垫上较厚实的软垫子套进去。又因为是很结实的牛皮梆,穿不进的时候,使劲踢进去,胀进去也是可以。当然,几岁的小孩就不适合穿木屐,除非穿着玩玩。
       因为木屐本身有一定的重量,加上底板上经常会沾上很多泥巴,特别是冰雪天,冰雪会在底板上一层层加厚,走一段就要用棍子戳掉。所以,穿木屐只适合短途行走,左右邻居、很近的亲戚朋友窜个门还不错,去个三四里远的地方,当然也还可以,再远一些就显得很累很麻烦了。
离我们家不远的毓德铺集镇就有一家专门做木屐的作坊,因为它既做又卖,类似如现在的前店后厂,我们都习惯叫它木屐铺。每从那里经过,我都会好奇地看上一会。看师傅们先用锯子、斧头把木材做成与木屐底板大小相近的条状,然后拿出墨斗在条状木料上画出很多直线和弧线,再用锯子把多余的部分锯掉,初步形成一个个底板。木屐的底板酷似一座小桥,中间两个“桥墩”,两头还伸出一截“桥面”。最后,师傅们再将这“小桥”加工成底板。


609404e3f605b99ec95c9d55f307f74.jpg

在汉寿县毓德铺一带的木屐就是这个模样

       支撑在底板上的木屐帮,一般由上好的黄牛皮做成,木屐帮基本上与农村手工棉鞋的鞋帮差不多,只是去掉后跟而已。木屐帮做好后,用小洋钉固定在底板上,然后在底板“桥墩”下装上四颗特制的铁钉。之所以说特制,是因为这种铁钉由铁匠打造,头呈长方形,钉很长,穿透“桥墩”直达“桥面”,而且还要转个弯,使之非常牢固而不易脱落。最后的工艺是上桐油和秀油,对木材和牛皮进行更好的保护,同时也增加木屐的美感。
       那时的人们,除了寒冬季节,下雨天都是光脚或穿草鞋走路,用不着穿木屐。冬季一过,凡讲究一点的人家,都会将木屐清洗得干干净净,晾干或晒干,再涂两次桐油,阴干后收藏好等待寒冬季节再使用,因此,一双木屐要穿很多年。
       已经记不清到了哪一年,大概是上世纪60年代吧,我们那里有的人穿上了胶鞋,有的还买了靴子,慢慢的,穿木屐的人越来越少了,毓德铺集镇上的木屐铺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彻底的倒闭了。越到后来,木屐已经见不到了,如果有哪一家人还保留着一双木屐,一定是个宝贝,若干年后也一定是件文物。
      由于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穿着用途不同,木屐的种类、款式各种各样,我小时候所见到的木屐,所穿过的木屐,完全是上图所示的样子,其用途完全是为寒冷季节雨雪天出门所用。也不知道汉寿县的其它乡镇的木屐是不是这样子?更不知道常德市其它县市区的木屐是否也是这个样子?
       据说木屐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穿木屐的历史至少有三千多年,在很多典籍里都有木屐的记载。《太平御览》就有过孔子所穿的木屐被人偷走的记录。《庄子》上说:晋文公的救命恩人介子推及其母亲被烧死后,他恸哭不已,命人将烧剩的残木做成木屐,穿于脚上,让嗒嗒作响的木屐之声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忘恩负义。
       我回忆着,思考着,一个曾经穿着了三千多年的木屐,就在短短的几十年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是悲是喜?如实讲来,是喜而不是悲。喜在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时代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向前飞奔,喜在我们赶上了好时代,过上了好日子,在穿着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在国内到过不少地方,但现在很少能看见有人穿木屐了,估计是因为木屐笨重,穿着时嗒嗒作响,对人对己听起来都不舒服,显得吵闹。但是,奇怪的是木屐传入日本后,大受日本人的欢迎,至今还有很多人喜欢,通过改进的各种各样的木屐曾出不穷,就连淘宝网上也有日式木屐在卖。而在我国,也有一些年轻人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或赶时髦,或追求复古,买着在家里当拖鞋穿,但其式样已经完全不同如我们小时候当作雨具穿着的木屐了。


18bad9e42c27e57ac7da62fb87732ae.jpg
这是现代日式木屐的模样

bcbb09b6183cc5e697cb4045c38e40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7 08: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7 08: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08: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翁 发表于 2020-1-17 08:41
学习、欣赏,为你点赞!

吉翁老师上午好!谢谢你首席观贴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08: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翁 发表于 2020-1-17 08:42
学习、欣赏,为你点赞!

非常感谢吉翁老师首席鼓励和支持!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7 08: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7 08: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7 08: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7 09: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款式和我们澧县农村老家的木屐差不多。
093612heveo0oxvv0prova.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7 10: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毛先金 发表于 2020-1-17 09:36
这种款式和我们澧县农村老家的木屐差不多。

这种木屐我见过,那时候我们很小,穿不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4 01:06 , Processed in 0.04101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