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94|回复: 7

澧水故事:澧水两岸传奇故事《四》 灵性澧水中华源(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30 06: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古渡源 于 2020-1-30 06:16 编辑

澧水故事:澧水两岸传奇故事《四》
灵性澧水中华源(一)

      一条不息的河流,豪放而又执着,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华夏子孙;一块古老的土地,美丽而又神奇,却能与北京周口店齐名,缔造了中华文明。
      1、在湖南西北部那片神奇而又古老的土地上,有条亿万年来奔腾东去、汇洞庭入长江的河流,她就是澧水。
关于澧水的记载,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记录河流水系的专著《水经》,而“澧”地则由《禹贡》得名而来。据记载,澧水干流分北、中、南三源。北源为主,源于桑植县杉木界,中源源于桑植县八大公山东麓,南源源于永顺县龙家寨,三源于桑植县龙江口汇合后,往南经桑植、永顺向东纳大溶溪,经大庸纳茹水,至慈利纳溇水;到石门纳渫水、黄水、温水,经临澧张家桥入澧县纳道水、澹水、涔水,出小渡口、石龟山、林家滩入安乡、常德,最后汇入洞庭湖。其小渡口以下至汉寿柳林为澧水洪道。澧水自桑植县杉木界至小渡口,浩浩荡荡跨越388公里,浇灌着两岸18500平方公里的土地。她一路之上,像一位慈爱的母亲,将数以万计的细涓大流揽人她奔放而博大的胸怀。
      由于澧水接涓纳流的大度,这片亘古以来被澧水滋润的土地,也深深打上了“澧”的烙印。先后接纳的八条大的支流,被一一冠上一个“澧”字,即茹澧、溇澧、渫澧、温澧、黄澧、澹澧、涔澧、道澧。于是,这八条带着“澧”字的支流,加上澧水干流,便总称为“九澧”,而后“九澧”便成了澧水流域的代名词。
      “九澧”中的八条支流,为澧水注入了永生的活力。茹水发源于大庸(张家界)西北龙茹山,全长60公里,东流入澧。溇水为澧水最大支流,发源于湖北省鹤峰县七眼泉,经桑植杨泗庙、慈利江垭、象市,全长220公里,于慈利县城西北郊汇入澧水。渫水分北、中、南三源,北源源于湖北省五峰县香日坪,称北溪河;中源源于石门县南镇泉坪村高家界,称泉坪河;南源分前、后二河,前河源于石门县南镇碑垭;后河源于石门县南镇龙门洞,下流8.5公里至两河口与前河汇合,纳无数小溪至金河,称金家河。三源中以南源后河水量最大,是渫水的主源。三源在江坪龙洞河汇合后东下,经壶瓶山镇、黄虎港、所街、磨市、袁公渡、阳泉、皂市、新关,全长165公里,于三江口汇入澧水。黄水发源于石门县西北黄石山,因溪出雄磺而得名,全长40公里,于沿市汇入渫水。温水发源于石门县西北阳峰山下石溪中,因水若汤沸俗名热水溪,全长75公里,会九渡河水后,出鱼儿溪人渫水。澹水发源于石门县,北源在石门燕子山圈门铺;南源在石门瓜子峪艾家山,二支在临澧官亭水库合流,流经临澧、澧县,至伍公嘴与涔水合,全长60公里,出小渡口汇人澧水。涔水亦分南北两源,北源出澧县大极山东鹿白岩壁,南源出石门燕子山,二支在王家厂水库合流后,流经大堰?,至伍公嘴与澹水合,全长114公里,出小渡口汇入澧水。道水亦分南北两源,北源源于慈利县桃子溪一带,多系溪涧泉流组合;南源于慈利县五雷山,二支在石门县广福桥汇合后,流经临澧、澧县、津市,至道河口汇人澧水,全长101公里。这样,澧水经过三次大的纳流之后,便一路东去。
      2、那么,“九澧”究竟源于何时?《直隶澧州志》载:“《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江汉朝宗于海,九江(洞庭)孔殷。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沱水,发源于石门县穿山河石碑垭,经太平、子良、水田岗,于大河洲入洈水。全长45.5公里),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岳阳)。”这些说法是否准确,姑且不论,但经过考古学家们一系列的发掘与论证之后,则完全证实了“九澧”曾经孕育流域内古老灿烂的文明,铸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
      1964年,发掘了渫水东岸的皂市文化遗存,揭开了澧水流域古老文明的面纱,后被考古界命名为“皂市下层文化”。1977年,考古学家们在安乡县刘家嘴村发现了汤家岗古代遗址。1986年,在彭头山古文化遗址发现了9000年前的人工栽培稻,这一重大发现打破了“中国栽培稻源于印度”等地的说法,改写了人类文明的历史。1991年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在澹水古道边正式发掘,使城头山这座6000年前的古城,展示了中华第一古城的风采,重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社会的雏形,见证了人类社会的重大进步与转折;同时,考古学家们曾经苦苦寻觅的古稻田终于在城头山得以发现,了却了他们一桩梦寐以求的夙愿,并且鉴定这片古稻田有6500年的高龄。在古稻田中,发现了人类最早的灌溉设施,把人类社会的“水文化”也定格在了6500年前。
      2005年,澧水下游津市虎爪山的进一步发掘,使我们有幸跟着考古学家穿越时空隧道,看到了40——50万年前祖先们打制的各种石器。此时的先民们并不知道,与他们同时期的北京周口店,也成长出了聪明智慧的山顶洞人。他们,同时缔造了中华民族耀眼的南方文明和北方文明。位于安乡县的汤家岗古文化遗址、划城岗、白家岗、打鼓台遗址、蔡家溪窑,临澧县的宋玉城遗址、申鸣城遗址、邹家山遗址,石门县的古城堤遗址、燕尔洞洞穴遗址,津市的罗家台、洙沫湾、实屁股、邵家嘴等遗址,澧县的澧州古城、八十?、十里岗、三元宫遗址,等等,这些都是澧水流域文化类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90年代末,中日两国考古专家们在长达4年的联合考古中发现,澧阳平原两次改写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推进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一次是生活在澧阳平原的祖先最先完成了人类由狩猎、采集生活向农耕文明的转变,即由森林走向了平原,彭头山、八十?早在11600年前就奠定了我国农耕文明的基础,写下了人类农耕文化的第一笔;一次是生活在城头山的祖先在6400年前就完成了人类由农耕文明向聚落式的都市文明的转变,城头山古城池的出现升起了中华民族第一缕城市文明的曙光。这两次革命都使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起到了引领世界文明潮流的积极作用。
      因此,这里9000年前的人工栽培稻、6500年前的古稻田、中国最古老的城,都成了2004年8月常德市争创10个“中国魅力城市”时的“三件宝”。当时,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作为常德市“城市瑰宝”的介绍人,在中央电视台强调指出:“为什么常德能发现这么多宝?因为常德距今8000年前开始,就在澧阳平源孕育了高度发达的文化,在中国多元的板块结构中自成体系,影响了长江流域、汉水流域、珠江三角洲的文化进程。”也因此,许多考古专家呼吁要把中华民族的文明史由5000年改写为10000年,他们惊叹中华文明源头是南北齐头并进的。我们由此也完全有理由相信:澧水流域曾是长江流域文化的核心,更是湖湘、荆楚文化最为重要的发源地之一。
      3、人们说:水是有灵性的。什么是灵性?《辞海》说:就是犹为聪明。在这点上,“九澧”是最不容置疑的、最有代表性的。当初,“九澧”孕育和创造了一系列古文化遗址在澧州大地的灿烂与辉煌,然而,又是“九澧”残酷地摧毁和埋藏了由她自己孕育和创造的成果。城头山古城曾经在6000多年前诞生,又突然在4000年前的某一天销声匿迹,完整地被洪水淹没,埋没在了厚厚的泥沙之中。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无情,才记录和保存了这些古文化遗址真实的历史痕迹,才成就了这些古文化遗址得以重见天日的奇迹,使我们有了能穿越时空与远古祖先进行亲密接触的机缘。这种创造与湮没、鲜活与沉寂的必然选择正是“九澧”灵性的最佳证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30 06: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30 06: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30 06: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30 10: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澧”孕育和创造了一系列古文化遗址在澧州大地的灿烂与辉煌,然而,又是“九澧”残酷地摧毁和埋藏了由她自己孕育和创造的成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30 16: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30 20: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30 20: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点赞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3 20:13 , Processed in 0.03464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