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里写大爱】牛车河兰于武:亲人院长 来源: 桃源县政府网 作者: 佚名
十二年前,牛车河乡政府曾在该乡殷家桥村办起了一个五保老人院,但没过一年,入住的老人们不管人们怎么劝说,都陆陆续续离开了那里回到了原来的家。没过多久,这个老人院就办不下去了,最后只剩下有严重智残的吴家兄弟俩挤在那已经严重失修的房子里。 2007年,经过认真调查论证后,牛车河乡党委政府觉得办一个敬老院已势在必行,然而办在哪儿比较合适呢?最后选中了离乡墟场不远,就医、交通方便的原毛公坝村小校址。 与此同时,政府也在到处物色敬老院院长人选。一个退职村支书兴味盎然,自告奋勇要当院长。但没干三天,他就跑到政府辞职了:“不干了,这是吃亏不讨好的活计。我看呐,这牛车河的敬老院就别办了,短命的多些!” 请谁来挑这个重担呢?时任民政办主任建议,是否可以考察敬老院所在村的兰于武,他是共产党员,素质高,维护意识强,唯一一点就是他在外跑运输,收入高,能否撂下那头干这头还是个未知数。 回想当初的选择,兰于武是这样说的:“当时确实不想放弃收入丰厚的那份职业来守这份清贫,但当时政府领导的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他们说,作为牛车河乡父老乡亲们的儿女,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孤寡老人像吴家的一个兄弟那样,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悄然死去?” 于是,兰于武选择了敬老院这一头。 兰于武同老人们在一起 兰于武为老人整理床铺 艰辛 上任伊始,头几天兰于武就遇到了刺头儿。 由于村小学荒废已久,无人打理,原有的土地已被周围的农户利用不少,有的栽上了树,有的开成了旱地。特别是紧贴村小院子里的一家朱姓农户,老夫妇俩还在兰于武上任前特意从老屋向外修了一条横穿小学院子的宽阔大道。 说起来兰于武与这家还是远亲,他把老人客客气气地请来,告诉他这条道因为建敬老院要废掉。然而话不投机,没说几句两人就争吵起来。最后,怒气冲冲的老朱从家里抄起一把铲子,就要朝兰于武身上砍去。这下,兰于武来火了,猛喝一声,镇住了正欲行凶的老头。 兰于武厉声说:“我是尊重你,向你摆道理。真正打起来,难道我一个年轻的还怕你一个老头?只是不想和你干架。我就是让你砍了,你能讨到什么好?你不听我的,我也不听你的,你还是听听你在外办厂子的儿子怎么说吧,他如何说就如何作数!” 过了一两天,老朱的儿子打电话给父亲:“人家兰院长不是为自己,是为了像你这样老了的人,不容易,那些老人孤苦伶仃,你就积点德吧。” 后来,兰于武还为老朱夫妇解决了很多具体问题,深受感动的老朱不仅主动道歉,还非要拉兰于武去他家喝几杯呢!周围其他几家农户,也纷纷把以前侵占的土地主动让了出来。 如今的敬老院院子,比原先计划的院子大多了,有花坛,有菜园。在宽阔敞亮的坪子里,老人们或散步,或坐在一起聊天、晒太阳,过得可舒心啦。 运转 资金不足是建院之初的最大难题。为了购置必要的用品,为了确保敬老院的正常运转,需要不少资金,但民政部门的拨款比较有限。为了解决燃眉之急,兰于武一而再、再而三地拿出自己的积蓄。儿子要结婚了,因为钱垫在了敬老院,婚期只得推迟。最后,与儿子相恋了六年的女友失去耐心,2012年提出了分手。 每每谈到这事,兰于武总是愧疚地说:“我对不起孩子,也对不住我老婆。人家像我到了这五十多岁,早就在享受天伦之乐抱孙子了,而我的儿子竟然到了三十多岁才结婚。我对不住他们!” 有人给兰院长算了一笔账,这几年他为了外出争资,虽然经常往返于桃源、常德等地,次数达35次之多,但没睡过一次宾馆,也没吃过一顿大餐。在城市里躺在自己廉价买来的旧吉普车上过夜有5次,超过半夜十二点从城里返回有28次,累计为敬老院节省开支近万元。有一次夜里,他从县城匆匆赶回敬老院,由于人太疲劳,车子差点儿掉进几十丈深的山谷。这些年来,兰于武为敬老院争取到20多万元。 亲人 有人问起兰于武这么苦干,图的是什么?他很朴实地说:“担当此事就像过去我开车,车况不好,车子就跑不久。既然我干上了敬老院这份工作,就决不能让十几年前的垮台戏重演。过去,车子就像我的儿子、爱人,我爱惜它、保养它;今天,敬老院的老人们就是我最亲的人。我要让他们感觉到,这里就是他们温暖的家,温暖得让他们再也不想离开。” 牛车河原敬老院剩下的一个吴氏兄弟是第一个接到敬老院来的。由于年老失禁,老人常常把大便拉在裤子里都不知道,每次都是兰于武帮老人又擦又洗。有一次兰于武正低头帮他擦屁股时,突然听到老人嘤嘤地哭泣声。问他为什么哭,他直摇头。谁都知道,这位几乎痴呆的老人是被院长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呀! 还有一位老人,进院时曾对送她来的村干部说,今后她要死时,请把她移到老家去。几年后,老人弥留之际,村干部来接她,她摇摇头。女干部凑近她说:“我们是来接你的!”她摆摆手。兰于武问:“您是想留在这儿吗?”她点了点头,在场的人眼眶都红了。 是什么使老人们留恋这里呢?是兰于武一颗温暖的心,是他无私的奉献,是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兰院长把老人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老人们把这里当做自己舒适的家。2008年,牛车河乡申请入住敬老院的人数为1人,2009年,要求入住的人员10人,2012年,申请的人数达到了46人,甚至有几个有儿有女的老人也要求住到敬老院来。人们说:“兰院长照顾老人,比真正的儿女照顾得还要细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