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常德称武陵郡,治所在今常德市武陵区。隶属荆州牧。辖域包括今常德市、张家界市之全部,湘西自治州之大部、怀化市之北部、益阳市之一部、鄂西南之部分地区 (见《 常德志·三国·常德地域图》) 。此种扼川黔之咽喉,踞荆楚之要冲的战略地位,便成了当时吴、蜀两国争夺之焦点。双方通过政治的和军事的手段,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公元208年,曹操兵败赤壁后,刘备乘机抢夺地盘,先奏请汉献帝以刘表长子刘琦为荆州牧,以从政治上堵孙权之口实;接着,便率军南下夺取武陵、长沙、桂阳 (今郴州)、零陵四郡 (见《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如何夺取武陵?《三国演义》说是张飞取武陵,虽《三国志·张飞传》无记,但《清嘉庆常德府志·职官表一》之记载却是个印证,志曰:“金旋,武陵太守,京兆人。为刘备所攻劫,死”。嗣后,刘备委“巩志为武陵太守”。可见,刘备据有武陵郡是无疑义的了,而攻城略地自然是张飞的事。 刘备取得武陵等四郡后,势力大增,为东联孙权,北拒曹操,进而夺取西川,建立蜀汉积聚了雄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资本。面对刘备的日益坐大,孙权深谋远虑,采取欲擒故纵,先予后取的策略,给刘备一系列钓饵,以借力拒曹。公元209年,刘琦病死,孙权干脆上书汉献帝“表刘备为荆州牧”;并命周瑜将南郡南岸地分给刘备,使刘备立足于油口 (今公安县之油江口) ;接着,又“嫁妹妻备”,以进一步笼络刘备。公元210年, 孙权又采纳鲁肃的建议,借荆州给刘备。至此,刘备以武陵等郡为后盾,将其势力跨过长江,延抵襄樊南部,成了东吴拒曹的一道挡水墙,致使曹操一直处于守势,未敢再图荆州, 减轻了孙权来自北方的压力,吴国因而获得休养生息之机,政治、军事、经济皆得较快发展。 刘备苦心经营荆州,积聚力量,挥军入蜀,于公元214年夺取成都,而后建立蜀国。 孙权见刘备主力西移,谋夺荆州亦紧锣密鼓的进行。一手是以和平的方式遣使向刘备索还荆州,刘备则以种种借口拒绝归还;另一手则以武力夺取。公元215年,孙权命吕蒙领兵二万夺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闻讯,亲至公安,督关羽南下复夺三郡;孙权亦进驻陆口,命鲁肃率军屯驻益阳,以堵住刘备来自武陵方面的压力。一场大战,迫在眉睫。于是,鲁肃出面邀请关羽至益阳谈判,这就是有名的“单刀赴会”,只是史实有别于演义小说罢了。此时,恰逢曹操欲攻汉中,刘备不得已与孙权讲和。双方经过外交谈判,达成妥协,重新划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桂阳、江夏以东属孙权;武陵、零陵、南郡以西属刘备。双方的让步,结束了危机,暂时维系了几近崩溃的孙刘政治联盟,使荆湘局势得以稳定。 然而,孙权夺取荆州的图谋并未止息,密切窥测时机。刘备为减轻与曹操争夺汉中的压力,令关羽发动襄樊战役。由于关羽的骄狂自用,顾头不顾尾的向曹操发动襄樊战役,给孙权创造了难得之机。正当关羽在襄樊鏖战,后方空虚之际,孙权命吕蒙奇袭荆州,并擒杀关羽,终于实现了夺回荆州的宿愿。刘备大为震怒,兴师讨伐东吴。公元222年,刘备率领包括从武陵郡募得的“五溪”蛮兵在内的五六万人马,进至夷陵,被陆逊以火攻打败,武陵郡亦随之为孙权占有,并以黄盖为太守。从此,武陵郡便成了吴国遏制蜀国势力东延和北拒曹魏南来的重要屏障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