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83|回复: 6

追寻六千年前的稻作文化梦(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26 15:3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追寻六千年前的稻作文化梦(上)
——记湖南城头山村农耕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晓荣
梁先海
        6500年前,澧水河畔养育的城头山人,在城头山拉开了中华文明的金色序幕。建造了世界最早的水稻田,建造了中国最早的城市,将发达的农耕文化和人工驯化的水稻传播给了全世界。
       今天,一个地地道道的城头山人,创办了湖南城头山村农耕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遵循“感悟农耕·回归自然”的理念,以“传承农耕文化,打造绿色品牌,创建旅游名村,共享自然之美”为宗旨,成功开发出了城头山紫米系列,再次叫响了城头山品牌,在中国乃至世界引起了轰动。
        他,就是湖南城头山村农耕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澧县城头山村特种水稻种植协会会长、正科级干部叶晓荣。
                                                            
         1958年10月,叶晓荣出生在澧县车溪乡万兴村一个农民家庭。万兴村与城头山毗邻,同为中华文明的发祥之地。儿时的叶晓荣一直生活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由于种种原因,那时农村生活很艰苦,农民一年到头辛勤劳作,有时连饭也吃不饱。
        有一年,天旱农作物歉收,生产队的粮食大部分交了公粮,农民每人每月只能分到20多斤稻子,一到月尾,很多家庭便就出现了缺粮,不得不用萝卜、野菜等混到大米中当饭吃。一天,正在小学读书的叶晓荣坚持要妈妈给他煮大米饭,并声称没有大米饭吃就不上学。看着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妈妈只好为他单独煮了一晚纯米饭。中午回家,晓荣见妈妈不在家,便揭开锅准备自己找饭吃,只见锅中的饭,萝卜粒竟然是大多数,大米只是零星几点。他不愿吃这种饭,便找到妈妈问为什么不光用大米煮饭?妈妈告诉他,家中大米少,今天多煮了,明天就没有了,每天煮多少得有计划。
        大米是有限的,一天多煮了,第二天就少了;那么一个人多吃了,其他人也就要少吃了。年幼的晓荣明白了这个道理,知道了自己多吃大米,父母、哥哥就会要少吃。可是他想,为什么不多种一些稻谷,多打一些粮食呢?对于这个问题,他问爸爸,爸爸一时也无法回答,只说你现在还小,一时搞不懂。
        问题没搞懂,可珍惜粮食、多种粮食的想法从此在幼小的叶晓荣心底扎下了根,成了他最想实现的一个梦。1977年恢复高考后,叶晓荣中考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读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想来想去,他最后选择了常德农校,学农作物种植专业。
        1980年,叶晓荣从农校毕业后,分配到澧县澧南乡担任农业技术员,从此,他与农业结缘,开始了40年的农村工作寻梦之旅。
        叶晓荣对农村、农业、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加之学的是农业专业,因此在农村工作得心应手。参加工作不久,他就担任了乡团委书记,后又被任命担任了区公所秘书、副乡长,乡党委副书记等职,工作地点也先后辗转于澧阳区公所、涔南乡、澧东乡、张公庙镇、澧阳镇、澧西街道办事处。30多年间,无论辗转何处,他都没有离开农村;无论担任什么职务,他都是分管农业。期间,他看到了农村的大变化,看到了农民丰收的喜悦。他指导农民提高了粮食单产,帮助农民解决了吃饭问题。
   进入新世纪,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转向了城镇,大量的农民脱离农村成为了城镇居民,一部分农村的年轻人也不愿在农村耕种。2010年春节,他来到姨姐家走亲戚,和姨姐夫谈起了农村。姨姐夫问他,你从现职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以准备干啥。他回答准备到农村租几亩地种水稻,开发新品种,搞高效农业示范。姨姐夫一听很不以为然,毫不客气地说:“我一听到种田就不舒服,宁可在街上扫大街,也不愿回家种地。”是啊,姨姐夫家原本在农村,可他现在夫妻都到县城来了,家中土地转租给了别人。在城里扫街,一个人一个月800元工资,收入不多,可他还是觉得比种田强。
        可叶晓荣不这么想,他觉得田还是要种,都不种田,大家吃什么。再说,澧县的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杂交稻等农作物种植技术成熟,农业开发,高效农业发展有一定的基础,只要我们认真传承历史文化,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在农村也是可以干出成绩的。
尽管有亲人反对,有朋友不理解。2011年3月,叶晓荣在澧阳镇正科级干部岗位上内退后,还是义无返顾的选择了从事农业,联合几位村民组建了城头山村农耕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并成立了城头山村特种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城头山村特种水稻种植协会,继续他的稻作文化梦。
                                                                  
          位于澧县车溪乡的城头山遗址,被学术界誉为“城池之母·稻作之源。”
          1996年冬,考古人员在解剖东城墙时,在第一期城墙和最早的文化层之下,原生土之上,发现了两片低洼泥地和大量的灰黑色土壤,参与发掘的专家一眼就看出这是稻田土。从局部所开小探沟的剖面观察,可以看出一根根往下伸展的根须或留下的痕迹。在土样中还拣选出炭化稻谷、蓼科、竹叶、田螺等动植物标本。在大范围的发掘后,1997年冬,清理出西北—东南走向的3条田埂。3条田埂之间形成长条形的两丘田,这两丘田均是选取较低凹槽稍加修整而成的,同时保留了田埂部位。待田里耕作土逐渐积高到与原生土田埂平齐时,再用人工在原田埂上加高堆磊成新的田埂。1998年3月,香港大学对稻田下层的泥土用光释光方法测年,结论6629±896年,属于汤家岗文化时期。
         这一结果表明城头山的古稻田不仅在国内,即使在全世界也是目前发掘所见年代最早的。在发现古稻田同时,还发现了与水稻田配套的原始灌溉系统,有水坑和水沟,均位于稻田以西的原生土层面高出稻田的地方。水坑和水沟无疑是与稻田配套的设施,这说明当时已有较为完善的灌溉系统。这一发现充分证明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6000年前,城头山居住区内,女人们有的提着纺轮揉制麻线,有的拿着骨针缝制衣裳;男人们或耕种农田、栽植水稻;或饲养猪、牛、羊、鹿、鱼、鳖;或种植黄瓜、葫芦瓜、香瓜、栗子、桃子、葡萄、李子。可以想象,几缕炊烟袅袅升起,空气中弥漫着米饭的清香。这就是当时的文明,是领先于世界的文明,和现代人类的主要食物相比,6000年前的餐厅里摆放的食物并不乏味,很多食物比现在的要绿色环保,营养更丰富,让人吃得更健康。
        6000年过去了,城头山的文明怎样承传?特别是面对当下青年人不愿生活在农村,不愿意从事农业劳动的情况,城头山的农耕文化由谁来传承?怎样传承?一连串的问题,让叶晓荣有时彻夜难眠。自己只是个小人物,对青年人的追求不便说三道四,也无力改变人们的想法。但是,作为城头山的现代居民,叶晓荣觉得自己应该尽一份责任,尽一份力,发一分光。
城头山村农耕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后,他确定了两大目标,一是建立一个特色水稻示范基地,引导农民种植优质、有机、特色明显的水稻,发展高效农业生产。二是建立一个农耕文化传承基地,对青少年进行农耕文化教育,激发青少年爱国家、爱家乡、爱农村的热情。
          为了发展高效农业,2011年4月,叶晓荣先后来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和江西特种稻开发中心考察,在专家的指导下,引进了早籼黑宝、晚籼紫宝和丽人紫等22个新品种进行筛选。黑米、红米等特种米所含硒、铁、锰、锌、铜等微量元素大都比普通大米高1倍~3倍,还含有普通大米所缺乏的维生素C、叶绿素、花青素、胡萝卜素及强心甙等特殊成分,比普通大米更具营养。
    经过认真筛选,对比试验和提纯复壮,2012年,他们确定以种植紫米为主,附带开发黄米稻系列、红米稻系列、黑米稻系列和棕叶稻系列。当年,在澧县车溪乡城头山村种植了紫色稻9公顷。
         科技攻关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非常严肃认真的过程,来不得半点虚伪。在试种的日子里,叶晓荣几乎每天都巡回于田间,吃住在农户家里,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为农民发放技术资料,为种植户讲课,阻止农民打药治虫。水稻生长期间,他风雨无阻,穿梭于几个基地,检查苗期生长情况,观察花期授粉情况,注意田间虫害情况,纪录各品种的优势、劣势,指导农户采用生物制剂治虫,帮助农户用白炽灯诱蛾杀虫。经过艰苦的努力,叶晓荣的特色水稻种植成功了。2012年,9公顷紫色稻收获后,他将这些产品全部实行订单收购,生产了“城头山紫米”50吨。
        紫米生产出来了,他将样品送到有关部门检测,省市部门相关专家一致认为,该产品营养丰富,富含微量元素硒、天然花青素等营养保健物质,具有较强的保健作用,可以增强免疫力和激素分泌能力,延缓衰老,抗疲劳,防癌抗癌,是预防“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护肝养肾、补血的佳品。产品清香可口,吃后唇齿留香,食用方法简单,煮饭、煮粥,做成多种风味的小吃或制作饮品均可。
    当年5月25日~26日,澧县县政府出面,在澧县城头山管理处会议室召开了湖南城头山特种水稻开发研讨会暨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城头山紫米试种成功,并将特种水稻的开发纳入了政府农业部门的主要工作范畴。

psb (7)_爱奇艺_wps图片.jpg
叶晓荣引进开发的紫色稻

IMG_9467_wps图片.JPG
叶晓荣向县科协负责人介绍新品种黑糯

图片7.png
公司创办了稻作文化基地

图片1.png
公司的优质稻实验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26 15: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小人物,但他对农业的热爱、对农业的追求令人钦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26 17: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26 17: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叶晓荣同志学习致敬!欣赏学习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26 21: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居中。增加美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27 20:01: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老师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27 20:03: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毛会长,下次发帖一知将照片居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3 02:44 , Processed in 0.03539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