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万毗邻湖北省公安县,原为澧县一个比较偏远的行政乡,后并入澧县盐井镇。在宜万这一方世界,李朝晖可谓鼎鼎大名,其名声源于他为了残疾人的美好生活向往而殚精竭虑、极其心力。 “老有所养”庇护残疾人安享晚年 一人残疾,全家焦虑。残疾人尤其是残疾老人的护理,让其家庭承载了体力、精神、经济等多重煎熬。2016年当选为县人大代表的李朝晖,目光聚焦于残疾老人,向县人大提交了《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事业》、《推进残疾老人普惠性和专业化康养服务》 “代表建议”,并在会期讨论发言时表述了自己“创办残疾人康养中心,助力残疾人安享晚年”的构想,得到人大和政府参会领导的充分肯定,他的“建议”成为县人大常委会督办重点,县政府无偿划拨和低价出租4处公有房产,支持社会力量经办残疾人托养和康复机构,激发了社会资本投入残疾人事业的积极性。 县政府将原宜万乡政府院落9000多平方米土地、近4000平方米房舍划拨给“宜万残疾人康养中心”,李朝晖筹资近200万元进行“无障碍”改造:装饰房屋、拓宽房门、安装扶栏、修建阶梯坡道、添置抽水马桶,并在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支持下,路面“白改黑”,配套建设门球场、图书室、棋牌室、电视室、室内外健身器具等。同时,招聘培训护工、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全科医生25人,并以建档立卡贫困残疾老人和五保残疾老人为主体,实行免费兜底供养机制,寄宿托养220人、日间照料100人。李朝晖坚持与康养对象同吃同住,在康养服务实践中补短板、强质量,他发现肢残老人外出购物、理发等不方便,便在“中心”开设 “爱心商店”,批发价内供生活日用品;开设 “理发室”,洗一次头、理一次发只收一元钱。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战”中,宜万是澧县与湖北接壤的“北大门”,而托养老人于旧历年节时其探望家属、拜年亲友众多,“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果断采取封闭管理措施,并与老人们逐膝谈心、与家属们电话交流,析事明理、严防死守,守护了生命的净土。在李朝晖精心谋局、规范管理下,“康养中心”充分释放出专业护养、健康管理、康复运动、心理慰籍等服务功能,“托养一人,解放一家”,陪护残疾老人的家庭劳动力得到解脱,残疾老人有质量的生活,他们安享在朝晖满院的幸福之中。 残疾人“人人享有精准康复服务” 国家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李朝晖紧锣密鼓走访征询本地区近400名残疾人关于身体功能康复的诉求,撰写了《基层医疗机构是农村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的首选》调查报告,呈交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提出的“划块包干、服务覆盖、重症转介、定点诊疗”建议得到认同,澧县以32家基层医疗机构及6家定点专业康复服务机构为“行动”主体,实施残疾人康复诊疗和康复训练2.5万余人,被残疾人群体誉为“最直接最实惠的福祉。”在具体推进“残疾人精准康复行动”的过程中,李朝晖及时反映残疾人康复对象家庭经济状况大多捉襟见肘的实情,相继提出“增加残疾人康复自费项目补助额度”、“残疾儿童康复超项目自费部分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等“代表建议”,得到县政府采纳,尤其是残疾儿童康复在药物诊治、康复理疗、功能训练等疗程中费用支出平均达到2.3万元,比规定的1.7万元补贴标准超额0.6万元,全部由政府补贴到位,超项目康复、超标准补贴、超预期效果,激发了残疾儿童家庭参与精准康复的主动性。 “宜万残疾人康养中心”被确定为县本级智力和肢体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定点机构,李朝晖筹措资金近500万元购置康复医疗器械和训练器具,并先后2次邀请省级专家学者来“中心”带班授艺,外派35人次参加省市康复师、理疗师、按摩师、特教老师等专业技能培训,在此基础上,承接中央彩票公益金和湖南省为民办实事项目5期,实施智障儿童康复服务125人,90%以上的残障儿童益智疗效明显,进入了幼儿园和小学随班就读;承接成年肢体残疾人康复服务近500人,其中,上门康复服务50人,身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高位截肢残疾人何宗辉,卧床10年,病发褥疮严重感染,流脓滴水,本人精神崩溃,家人也因恶臭难闻而护理不周,以致病情愈加恶化。李朝晖率服务团队“送康复”上门,手把手指导其家人对腐烂疮处进行消炎清洗、敷药治疗,并演示翻身、搓背、按摩等护理要领,经过3个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褥疮愈合,近两年没有复发,何宗辉感慨万分,说李主任“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事例不胜枚举,“康复一人,幸福一家,”家庭血浓于水的亲情更加牢固融合,残疾人有尊严的生活,朝晖觉醒了他们重塑人生的自信。 “全面小康”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因残致贫是脱贫攻坚的一块“硬骨头”,李朝晖主动把残疾人康养服务捆绑上“脱贫攻坚”战车,扶持残疾人康养对象就业、助力贫困残疾人稳定脱贫。他积极争取残联、人社局的支持,组织康养对象及其家属开展“赋能”培训,举办40人参加的“护工技能培训班”,选送4名残疾人参加省级“按摩师”专业培训,并从培训对象中择优招聘6人成为“中心”员工。50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庹先云,2013年车祸致高位截瘫,2017年入住康养中心,其妻张自英作为陪护,参加专业培训后2018年受聘“护工”上岗,月基本工资1800元,该家庭2019年成功脱贫摘帽。52岁的多重残疾人文学元,孤身一人,居无定所,在外流浪近20年,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老上访户”,2017年进入康养中心接受语言康复治疗和肢体康复训练,当年受聘“门卫”上岗,月工资1600元,生计无忧,告别流浪生涯再也不折腾着上访了,群众说“烂泥巴糊上了壁”。 对于经过精准康复服务而恢复了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李朝晖则倾情尽力帮助寻找适宜性创业项目和就业岗位。高血压偏瘫5年的残疾人唐训吉,2016年以来,每年进入康养中心进行康复治疗和训练3个月,偏瘫症状基本消除之后,2019年下半年开始骑着摩托车走村串户“收荒货”,李朝晖义务为其联系废旧物品销路,有了畅通的购销渠道保障,唐训吉宽心壮胆创业,月收入过4000元。大堰垱镇马训深等4名下肢肢体残疾人,2018年进入康养中心接受康复治疗后,李朝晖穿针引线将其转介进入澧县阳光辅助就业工场,从事铜制首饰和微型马达电路扳手工生产,既“工疗”辅助康复锻炼,又计件工资月收入500元至1800元不等。近几年来,李朝晖还在盐井镇县人大代表小组活动中向镇党委和政府积极建言,推介本镇10多位残疾人到镇村公益岗位适配上岗就业,引荐本镇2名残疾人获取残疾人创业引导资金自主创业。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家庭“包袱”变成家庭“财富”,残疾人有价值的生活,朝晖朗照着他们自强自立奔“小康”的光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