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起何儒家,他年迈的父亲不停抹泪。“6岁那年,儒家患了一种怪病,双腿膝盖钻心般地疼痛,尽管我们背着他四处求医,但他的双腿逐渐萎缩,再也无法行走。”
“儒家没上一天学,但生性勤快好学。为了帮衬家里,他从8岁起就拜师学艺,修过钟表、电器,做过篾匠、打过三棒鼓、表演过土地戏。挣来的零散钱,儒家舍不得花,都补贴了家里。那时虽穷,但全家人其乐融融,最开心的是一家人听儒家拉二胡。”
何儒家的嫂子杨秋春是个快人快语的农村妇女。她忙完厨房里的事,也搬了把椅子坐下来打开了话匣子:“27年前,丈夫何儒星在山里烧木炭时,中毒倒在炭窑里。命虽保住了,但造成脑神经受损,生活自理能力差。那时,我感觉天都塌了下来。上有年迈的公婆,下有两个年幼的女儿,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哟!就在绝望时,小叔子拍着胸脯说‘嫂子,别灰心丧气,这个家还有我呢!’这不,这些年两个女儿在她幺叔的资助下,完成了学业,一个当上了医生,一个在常德市区工作,且都成家立业。再后来,土砖屋拆了,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这些钱,大都是幺叔挣来的血汗钱呀!”
何儒家常驾驶着一辆三轮摩托收荒。每次干活回家,车刚熄火,哥哥何儒星就迎上去,把弟弟抱下驾驶室,然后将车上的荒货下车,分类打捆。
说起何儒家这几十年的奋斗,村党总支书记李杰口气中满是怜惜、赞叹:“何儒家站着、坐着、躺着都不超过1米,可他不等、不靠、不要,硬是用一副‘木马脚’撑起了一个幸福的家!”
应记者请求,何儒家拿出他那把心爱的二胡,奏响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悠扬婉转,令人如痴如醉。
感叹,有这样一些不屈不饶的人,为美好生活而奋斗,乡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