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87|回复: 4

红色常德四:红色宣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4 09: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瓣心雨 于 2016-1-4 09:12 编辑

红色常德四:红色宣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宣传队伍、宣传阵地,进行的马克思主义宣传、进步思想的传播、反帝抗日宣传,发动群众、鼓舞群众的宣传,都属红色宣传。常德地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国共合作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红色宣传做出了不斐的成绩。
    (一)《湘西民报》——北伐战争的革命喉舌
    1926年3月,中共常德地委民运部长许和钧任国民党常德市党部主任委员,为适应当时大革命风起云涌的形势,加强革命宣传工作,开始筹备创办国共两党共同的机关报《湘西民报》。8月3日,贺龙率北伐军左翼先锋队进驻常德,拨给大高山街巷李亨泰公馆做报馆,并捐款100银元支持办报。之后报纸正式开办,主持人先后有许和钧、舒宣武、黄超白、李继煌、胡佐武等。报纸版面起初是四开日报,后改为对开日报。报纸开办后,经常得到贺龙、周逸群的支持帮助。《湘西民报》始终由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所掌握,在北伐战争中成为反帝反封建军阀的革命喉舌,对于唤起民众、组织工农,铲除贪官土劣,宣传革命理论,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在1927年5月的反革命敬日事变中,报社被毁。
    (二)《醒报》——汉寿县的抗日旗帜
    1934年4月中旬,常益中心县委书记帅孟奇到汉寿召开党员骨干会议,传达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委扩大会议精神,并指示继续深入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经过一番努力,于5月底在县城文庙办起了“国民革命军第九战区政治部汉寿抗日宣传基站”。中共汉寿县委以第九战区抗日宣传基站作掩护,设立抗日书报分销处,把上级分下来的进步书报及时传送到各基层支部,再向群众广泛宣传。在建立宣传基站的同时,汉寿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重视党的报刊宣传作用的指示,安排周伯诚任主笔兼社长,创办了县委机关报——《醒报》。《醒报》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亡纲领,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批驳亲日派反共投降的反动言论,号召民众抗战到底,救亡图存,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一致剧社——共产党领导的流动宣传队
    一致剧社是一支以表演话剧为主的专业抗日文艺队伍,队长是李施恩。剧社在长沙成立时,田汉、冼星海为该社写了社歌、谱了曲。剧社内有一个党支部作为领导核心,1938年7月,常德中心县委成立,湖南省工委派一致剧社到常德协助党组织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并本着“宣传不刺激、活动不暴露、组织不威胁”的原则,公开合法地开展了大量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他们1938年来常,1939年离开。一致剧社本身没有任何活动经费,全靠演话剧的门票收入维持。在常德,生活很艰苦,队员们全部睡在大西门陈旧破陋的火星池庙的地铺上。吃的是一日两餐糙米饭、盐菜汤,夏天没有蚊帐,冬天没有棉衣,只好拦腰扎草绳助暖。但队员们抗日热情丝毫不受影响,他们在街头演戏,唱抗日歌曲;在大街小巷到处绘壁画,写标语;还出了三天一期的“一致墙报”。不久,常德本地抗日救亡歌剧社与一致剧社合并。这年11月,一致剧社根据常德中心县委的指示,分为前方、后方两个工作团,前方团随中心县委到踏水桥农村,为农民群众编印《大家学》识字课本,《大家唱》抗日歌本,《大家看》抗日墙报,开办农民文化补习夜校,在乡民大会上作抗日救亡演讲。后方团经过长途跋涉抵达沅陵,坚持在边远山区开展抗日宣传,也取得了很大成绩。第二年6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残杀共产党人的平江惨案,形势更加严峻,根据地下党指示,一致剧社前后方工作团在常德汇合后,于7月乘船撤离常德,前往桂林继续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四)怒吼歌咏队——抗日救亡宣传队
    1938年,因故乡镇江沦陷而流亡长沙的青年韦来宽,考入国军五十二军一九五师政治部。在南县期间,韦来宽秘密加入共产党。1939年底,经南县中心县委同意,韦来宽随五十三军政治部来到津市,并与津市五十三军内的中共组织接上关系。
    韦来宽能歌善舞,富有艺术才华,尤以演讲和指挥见长,经常带五十三军政治队在城乡演出。1940年夏,韦来宽有意识地结识休学在家的青年学生李西原、宋叔铭、陈克强等人。根据中共湘鄂边特委的指示,为使党的抗日救亡方针更加广泛地传播开来,经与党组织负责人刘玉舫商量,多次争取后,得到国军五十三军军长周福成、军政治部主任杨竹野的同意,组织近10名青年,成立歌咏队,建立起一支党领导的抗日宣传队伍,开展经常性的抗日救亡宣传演出活动。大家给歌咏队取名“津市怒吼歌咏队”,歌咏队设计了队徽,徽章正面是一个引吭高歌的青年头像,背面刻“津市怒吼歌咏队”文字及队员号码。怒吼歌咏队成立后,一面继续练唱,一面在津市城乡开展救亡宣传活动。他们自费买来油印机、油墨、纸张和其他用品,刻印抗战歌曲和宣传品,在津市城乡广泛张贴、散发。歌咏队经常在街头、码头、学校演出,吸引了许多爱国青年,队伍很快发展到40多人。
    除开展演唱活动外,怒吼歌咏队还利用其他形式开展抗战宣传。韦来宽请来五十三军政治部的美术人员共同创作,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在街巷墙壁上绘制了大小32幅宣传壁画,其中,绘制在新码头谦裕盐行墙壁上的一幅最引人注目。这幅画高4米、宽10米,以《工农兵学商大家来救亡》为题,画面有工农兵头像,抗日将士在炮火纷飞的战场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情景。整幅作品场面壮阔,气势宏大,震撼力强。借《津市铎报》副刊开辟了“怒吼”周刊。周刊前后共出8期,每期以整版版面发表抗战文章。文章以杂文、散文、小品文为主。韦来宽不仅自己撰写大量的文章,还动员、鼓励队员们写文章,揭露日本侵略军的罪行,表达青年抗战到底的决心。
    怒吼歌咏队的抗日宣传活动在民众中产生了很大反响,也引起国民党顽固派的注意和仇视。1940年8月,与韦来宽一同来津的五十三军政治部女队员冯素梅,泄露了韦来宽地下党员的身份,韦来宽及歌咏队和《津市铎报》社编辑记者共11人被捕,9月2日,韦来宽、王正德、彭仲3人被枪杀于皇姑山的“不二庵”。 随即怒吼歌咏队解散,《津市铎报》被查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4 09: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4 22: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访,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5 15: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毛自银 于 2016-1-5 15:48 编辑

1986年上半年的一天,许和钧与省政协副主席徐君虎、程星龄以及蒋翊武之女蒋宗仁莅临澧县翊武影剧院,参加县政协举办的蒋翊武先生诞辰100周岁纪念大会,在下有幸与会见过许老他们。也拜读过《许和钧诗文选》,可惜那书印得太素朴,后来需要时找了几个图书馆都没找见。2002年,澧县教育局安排基层撰写《湖南省名人名校志》,在下所在乡大岩学校是全县14所入编学校之一,本人执笔时,搜求历史资料,方了解许和钧又名许瀚,解放初是澧县人民政府主管教育的领导人员,并且是直接负责道河乡教育的主要负责人。之后接替他负责道河教育的是一名南下干部,名字叫罗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5 15: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许和钧诗文选》里,许和钧说自己与建党初期许多老人都是朋友很熟悉或者很亲密,比如和王尔琢、滕代远、粟裕、黄鏖、彭公达等;文中讲到,有个叫丁默邨的起初也“革命”“积极”得了不得,后来成了大汉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4 06:24 , Processed in 0.03876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