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346|回复: 0

红色常德六:红色人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4 09: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红色人物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常德与长沙、衡阳同为全省三大红色风暴中心。由于常德历史上历来尊师重教,因而历朝历代人才辈出,从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常德这片热土上,无论是走出去的,还是在本地坚持斗争的,有许多人物值得歌颂,或应载入史册。由于人物众多,为方便讲述,这里分四大类群体作简要介绍。
(一)为民族独立解放而斗争的民主斗士群体
1、辛亥革命的功臣。1911年辛亥革命前后,常德各地投入反清的革命志士很多,其中蔡钟浩、赵必振、何来保、宋教仁、蒋翊武、刘复基、梅景鸿、陈孝骞等,先后在常德发起了三次反清活动。一是组织常德自立军。发生在1900年7月,主要参与人是蔡钟浩、何来保、赵必振。由于泄密,何、蔡被捕遇害,赵化妆外逃脱险。二是响应华兴会起义。发生在1902年11月,主要参与人有宋教仁、蒋翊武、黄贞元、刘复基等,事泄后分别被校方开除,他们离开常德到外地参与反清活动。三是创立常德军政府。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湖南省宣布独立,成立湖南军政府。常德县华兴会成员梅景鸿、陈孝骞响应起义,于10月24日成立常德军政府,后均被叛军或军阀杀害。
蒋翊武、刘复基后参与组织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元勋。宋教仁协助孙中山组建国民党,被孙中山委任为代理理事长,1913年3月被袁世凯所派刺客刺杀于上海车站,年仅31岁。
2、五四运动的先锋。主要介绍4个人:①俞劲,临澧人。1919年5月4日,在北京高等师范读书的俞劲,以北京学联代表身份,参与组织各校近7000名学生齐集天安门,举行浩大的游行示威。游行队伍到达曹汝霖(北洋政府段祺瑞内阁交通总长、财政总长)公馆赵家楼时,他率10余名身强体壮同学冲进公馆,痛打章宗祥(段祺瑞内阁司法总长、代表北洋政府参加巴黎和会),点火烧毁赵家楼。②黄爱,常德县人。时在天津高等工业学校读书,积极声援五四运动,是周恩来发起成立的“觉悟社”的第一批社员。1919年10月,作为天津代表,赴京请愿,要求惩办镇压爱国运动的军阀被捕,出狱后,经李大钊介绍到《新青年》杂志社工作。次年9月回长沙,与庞人铨等发起组织湖南劳工会,组织发动两次大规模的游行示威,遭军阀逮捕。出狱后,在毛泽东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帮助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加入共青团。1922年1月被湖南军阀赵恒惕杀害,时年25岁。③王一知,芷江人,原名杨代诚。④王剑虹,四川酉阳人。二人均是省立桃源女子第二师范学校学生。五四运动发生后,她们在当地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声援活动。后来,王一知成了张太雷的夫人,王剑虹成了瞿秋白的夫人。
3、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常德县的赵必振就是中国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他认为清廷已彻底腐败,不可救药,要救中国,须先倡导新思想。1902年,他在上海翻译出版了日本人辛德秋水的《二十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1903年又翻译出版了福田准造的《近世社会主义》。这两本书,一为我国第一部批判帝国主义的译著,一为我国第一部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译著。桃源县宋教仁,1906年先后翻译《一九O五年露(俄)国之革命》、《万国社会党大会略史》,介绍《共产党宣言》和第一国际、第二国际的创立、发展及马克思在第一国际的革命活动。1911年,他在《民立报》上发表《社会主义商榷》一文,介绍社会主义各流派、探讨社会主义问题。临澧林修梅,在阅读了李大钊、陈独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一些马克思的原著后,从1918年起,先后发表《精神讲话》、《社会主义的我见》、《社会主义与军队》、《农工军组织大纲草案》等演讲和著作,介绍马克思主义,传播共产主义思想。他在《社会主义的我见》中说:“我相信马克思主义派的共产主义,在中国今日社会情况最为适合”,“社会主义是世界人类的救星”,“我们唯一的方法,只有把社会主义实现起来”。
(二)为新中国的建立在本地开展英勇斗争的共产党员群体
1、建党初期至土地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群体。
1923年11月的中共第三届一次中央执行委员会文件和1924年5月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文件分别记载,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前,即1923年6月前,常德就有党组织和数名共产党员。据当事人回忆和有关资料证实,1923年,中共常德支部成立,先后有由团员转为党员的有丁勒生、蒋希清、姜见善、严正谊、杨兆瑞、于兆龙等人。常德地区从1923年初有第一个党组织起,到1926年10月,各县都建立了党的组织,到1927年元月,全地区有地委1个、县委4个(石门、汉寿、安乡、慈利)、部委1个(澧县)、特支2个(桃源、临澧),到5月,全区有党员1300多人,其中常德、澧县、临澧3县各有党员300多人。常德党组织建立后,组织领导常德人民开展了一系列的反帝爱国斗争、支援北伐战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农民协会和农民武装、打击农村反动势力,可谓轰轰烈烈、翻天覆地。他们中的突出代表是:
①以谢士鋆、滕代远、舒宣武为首的常德外交后援会。1923年3月,日本租借旅顺、大连期满但不归还中国,中共中央指示各地党组织开展反日斗争。常德外交后援会除了组织全城爱国学生上街游行外,还与各界代表制定对日经济绝交若干准则,每天分6组检查日货、禁止销售,停止与日本人金融流通和汇兑。
②以刘新训、李征耀、杨杰卿、王悦贞为代表的常德雪耻会。为了声援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湖南省委决定发动群众开展爱国斗争。常德雪耻会制定了行动宗旨和工作简章,组织群众游行示威,分赴乡镇演讲,查抄焚毁英货、日货,“爱国民气之激昂,前所未有”。雪耻会规模空前的反帝爱国行动,得到了建国联军第一师师长、澧州镇守使贺龙的支持,不仅亲自发电声援,还捐赠大洋3000块。第二旅旅长贺敦武表示“愿率数千健儿,誓作后盾”。
③廖如愿、蒋兆骧、许和钧等人的三次组军。廖如愿,安化人,时任湘西特委书记。蒋兆骧,桃江人,时任常德地委委员、工学联合会主席。许和钧,澧县人,时任地委委员、民运部长。第一次组军是1926年秋,成立慈临清乡司令部,设在皇经台衡永桂会馆,由于常德驻军师长贺耀祖变卦即告破产。第二次组军是1927年春,因和常德青红帮谈判不成功而放弃。第三次是1927年3月,中共湖南省委决定长沙、常德、衡阳各建一个军,常德军由廖如愿任军长,在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基础上组建,干部训练开始,一切准备就绪,“敬日事变”发生,终未成功。
2、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员群体。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常德为中心的中共湘西特委,在湘西几十个县的范围内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工农武装力量,反抗反革命的血腥屠杀,打击封建军阀的反革命气焰,创建了湘鄂西第一块苏区——徐溶熙苏区。湘西特委与石门、临澧、常德、桃源等县党组织,发动石门南乡起义,实行以太浮山为中心的武装割据。石门、慈利、澧县、临澧、桃源等县,先后有上万名青壮年参加红军,陈协平、陈昌厚、汪毅夫、袁任远、黄鳌、郭天明、覃苏、陈寿山、刘植吾、唐占益、吴协仲等一大批党员骨干,都成为红军中党组织的领导成员或军事指挥员。同时,常德各地还为红军提供大量军需物资,常德的许多地方(汉寿、安乡、常德、益阳、沅江、南县、桃源、澧县、临澧、石门、慈利、大庸、溆浦、辰溪、麻阳、芷江、黔阳、沅陵、桑植、永顺、保靖、龙山、华容、安化),先后是湘鄂西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苏区和游击区。
①张祺、徐才益和湘西北第一个红色政权。
张祺,桃源畬田人。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秋收起义,在著名的“省立二女师事件”后,作为进步教师由党组织调入省立二女师任教。1927年11月,张祺在中和乡青龙寺举兵,举起武装起义大旗,成立徐溶熙苏维埃政权并任主席,兼17游击大队政委。1928年5月,新政权在国民党反动派围剿下失败,张祺化妆脱险,后在上海、武汉、昆明等地从事革命工作。1930年1月,参加董维健、鲁迅、胡愈之、潘汉年、郁达夫、田汉发起成立的“自由大联盟”,此后成为一名职业革命者,先后到上海中央分局、长江中央分局、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工作。1954年起在对外贸易部工作,任副部长。1983年离休,2002年逝世,终年102岁。
徐才益,桃源栖凤乡(基隆)人。1923年就读省立二师,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学习,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他在桃源基隆山组织农民暴动,11月18日与张祺创建徐溶熙苏维埃,任军事委员兼游击大队长,后任湘西特委直属赤卫大队大队长。1929年4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在常德市北门外柳堤遇害。
②张盛荣、陈兆森、曾庆轩、胡求仙、杨杰卿、詹乐平、帅孟奇、刘泽远和农民革命热潮。根据省委要求,湘西党组织执行党对农民的政策,发动农民暴动,解决土地问题,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造成武装割据湘西的局面,扩大和发展党领导的游击组织,组织工人参加经济斗争。
张盛荣,常德丹洲人。1923年考入省立二师,1926年2月转为共产党员,任常德地委委员、组织部长。常德“敬日事变”后,他冒着生命危险,经过秘密串联,收编地下党员80多名,恢复了常德县委和基层组织、农民协会,部署指挥文甲区(长茅岭)农民暴动,使一度处于低潮的革命运动呈现出盎然生机。
陈兆森,女,桃源陬市人。1922年考入省立二女师,1926年入党,1927年1月中央党组织派她到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马日事变”后,任贺龙部队20军机要秘书,与贺英、贺龙结为“姊妹”,8月参加南昌起义,后任湘西特委委员。1928年1月与刘璞、马厚诚、周凤鸣、曾淑贞、左雪元不幸被捕,被害于小西门校场坪。桃源县陬市镇酒铺岗村有陈兆森烈士墓,1990年修建,占地600平方米,由墓冢、纪念亭、园门和围墙组成。廖汉生题写“陈兆森烈士纪念亭”。2007年6月公布为常德市文物保护单位。
曾庆轩,石门刘家峪人。1922年考入武汉中华大学,1924年入党。受党委派回石门秘密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26年1月,任石门特支宣传委员,在家乡发展党组织,成立渫阳支部任书记。1927年,他组织了一支50多人的游击队和100多人的农民自卫军,并带领这支队伍参加了石门年关暴动、石门南乡起义,打击土豪劣绅,袭击团防局,解除反动武装,震惊全省,贺龙任他为湘鄂边区游击司令。
胡求仙,临澧烽火人。1919年考入北京农业大学,1924年1月转为共产党员。1925年夏,受省委派遣回临澧开展革命活动。回乡后,成立文艺宣传团,开办平民学习班,成立临澧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带领人民打土豪、平匪患、禁烟害,形成临澧革命高潮。1927年,任临澧特支书记、县农协会长。
杨杰卿,溆浦朱湾人。1922年考入省立二师,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当选二师学生会主席,同年12月转为中国党员,任该校党支部书记。1926年任澧县部委书记,他在全县建立党支部14个,发展党员300余人。“敬日事变”后,潜入农村,秘密组建澧县革命军事委员会,同年任县委书记。他先后6次被捕入狱,但坚贞不屈。
詹乐平,汉寿毛家滩人。1923年考入北京农业大学,次年春入党,任学生会主席、中共北农大特支书记,在李大钊领导下开展学生运动。1926年5月,受党组织派遣回汉寿,先后介绍帅孟奇、毛觉民等加入中国共产党,组建汉寿特别支部和汉寿县委并任书记。“马日事变”后,任汉寿工农自卫军总指挥,1928年1月,领导南县年关暴动。1929年1月8日,詹乐贫在南县沈家沟被捕,在汉寿县城北门外河坡被杀害。当晚,农民自卫队员冒着生命危险抢回头颅与身躯合拢后完整安葬,1979年,汉寿县为他在西竺山建墓树碑,1990年10月1日,迁至汉寿烈士陵园,2006年公布为常德市文物保护单位。
帅孟奇,女,汉寿坡头人。1926年入党,1932年任江苏省委妇女部长,1938年1月任湖南省工委秘书长,2月到常德建立常德特别支部,3月建立常(德)益(阳)中心县委,并任书记,为党组织的恢复、整顿和抗日救亡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七大”后,主持中央妇委工作,1949年任中组部副部长。党内称她“帅妈妈”,誉为“党内楷模,女中英豪”。
刘泽远,常德丹洲人。1920年考入华中美术学院,1926年9月入党。1927年3月任常德县审判土豪劣绅特别法庭审判长,代表人民处决了一些罪大恶极的反动派。“敬日事变”后,任湘西特委委员兼常桃特区书记,在河洑山组建农民暗杀队。1928年元月,领导城郊年关暴动,杀死一批不法豪绅,给敌人以极大震慑。后任南、华、安、益、沅、汉六县湘西特委书记,发展党的组织,凭借湖区开展对敌斗争。“管什么过年过节,看如何救国救民”就是他的名言。
③常德人民对红军的支援。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和红二军团、红六军团在常德,首要任务是同形形色色的反动军队打仗,同时帮助地方开展革命斗争。一是广泛开展革命宣传,二是帮助地方建立党组织和地方武装,三是帮助地方惩治土豪劣绅,四是救困济贫,五是打开监狱释放无辜。常德人民对红军的支援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踊跃参军参战。常德先后有几万人参加红军,仅1935年秋,石门、慈利、临澧、澧县、桃源参加红军的就有9000多人。二是积极为红军筹粮、衣被和物资。1928年到1935年,红军在常德8年的粮食、衣物,大多来自群众,仅1935年秋,临澧新安、合口共集中缝纫工50多人20多部缝纫机,缝军衣30多天,做军服7000余件(套)。三是派大批党员骨干充实红军干部队伍。这里仅简介4人:
陈协平,桃源盘塘人。1926年加入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年底回常德,任湘西特委委员,1928年5月,组织领导了石门南乡暴动,后任红四军秘书长和湘西前敌委员会委员,协助贺龙转战湘鄂西地区。1930年7月任红二军四师政委,1932年9月被当作“改组派”错杀。
陈昌厚,常德石板滩人。1923年考入省立二师,次年转为共产党员。1926年4月任常德地委委员、农运部长,不久派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7年2月当选常德县农民协会委员长。“敬日事变”后,组织幸存党员转入地下斗争,11月任湘西特委委员,1928年组建湘西工农革命军第四支队,任党代表,开创了以太浮山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当年参加贺龙部队,从事政治工作,先后担任鹤峰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桑植县苏维埃政府农会主席,鄂西联县苏维埃政府文化部长。1932年4月,敌军大举围剿洪湖苏区,陈昌厚率领一支地方武装,配合红军主力抗击敌人,与敌连续战斗7昼夜,在该役中牺牲。
周小康,安乡安裕人。安乡县早期党组织负责人,“马日事变”后投入贺龙部队,参加南昌起义,后奉中共中央派遣,与许光达等到湘鄂西开辟根据地,任特委书记。1933年5月组建湘鄂边特委,代理红二军团参谋长,1932年10月在“肃反”扩大化中被整死。
袁任远,慈利三官寺人。1928年秋领导石门南乡起义,参加了广西百色起义、湘赣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和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创建。1934年秋创建慈利溪口苏区,1935年任红二军团6师政委、32军政委。解放后,先后任湖南省副主席、内务部副部长、青海省委书记、省长、中纪委副书记。
3、抗日战争时期的共产党员群体。
抗日战争时期,常德地区仍然处在白色恐怖之中,常德的党组织和党员以各种社会关系作掩护,发动群众开展抗日宣传,推动抗日救亡运动。
①开展抗日救亡宣传的共产党员。领导各群众团体,以合法身份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抗日救亡宣传,是常德地下党组织当时最重要,也是成效最显著的一项工作。常德学抗会、抗日救亡歌剧社、抗敌救亡团、慈利抗敌流动剧团、临澧青工团、孩子剧团、抗日青年服务队、一致剧社、津市怒吼歌咏队,他们利用绘壁画、刷标语、唱歌曲、演话剧、出墙报、编读本、发传单、搞游行、读报纸、办培训班等形式,在校园、街头、田边、剧院、茶馆、医院和军队中广泛宣传,动员抗战。这里介绍2人:
张沈川,慈利人。中共第一位无线电报务员,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李侠的原型,1926年入党。1936年秋,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回慈利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他先后利用慈利县教育局长、国民党专员公署特派员、慈利中学英语教员等公开身份,宣传抗日,发动群众,引导有志青年投奔延安,他还组织创办了《慈中旬刊》、开办了九江图书馆,发起组织了慈利抗敌流动剧团。
韦来宽,江苏镇江人。1938年入党,1939年底,随国民党53军政治部来到津市,组建津市怒吼歌咏队并任队长。怒吼歌咏队在方圆近百里的范围开展抗日宣传,他们印传单、搞义演、印刷宣传画,还在《津市铎报》开辟“怒吼”专栏,以杂文、散文、小品等形式,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韦来宽的抗日宣传活动影响很大,也引起了反动派的注意和仇视,1940年9月被捕牺牲在皇姑山。
②开展抗日支前的共产党员。日本侵略军南犯后,各县中共地下组织根据湖南省委开展“服务军人难胞活动”的指示,积极做好对伤兵和难兵的服务工作。仅以澧县为例,1940年5月在新洲、梦溪、大堰垱、王家厂、荣家河等地,分别设立粮食采购所,到12月底,筹得稻谷2250万公斤,大米9万公斤,支援前线部队;1941年4月,在钦山寺设立被服厂,日夜赶制,不到一年时间,缝制军服80万套,送交抗日部队;1940年5月为防止日军随时进犯澧县,全县3万多人破坏道路,阻止日军水上运输;训练9600名民运队员运送抗日伤员;18392人参加抗日部队,其中160多人在抗日战斗中牺牲。抗日支前中,地下党员周文雄、向光源、毛碧云等起到了很好的组织、发动和领导作用。
③打入旧政权的共产党员。自1939年夏至1941年冬,常德经党组织派遣打入国民党乡、保政权的地下党员就有30多人。1939年下半年,常德县城刘振元、王泽民、金昌敏、堵得珍等10名年轻地下党员,按照党组织安排,考入国民党民众动员指导处。中共汉寿县工委委员罗汉荣,利用工会改选的机会,先后担任县总工会常务理事、辰阳镇第一保保长等职,他利用合法身份,搜集国民党反共机密文件20多份,获取了两个乡的全部武器弹药数字,协助党组织打击了汉寿食盐贪污集团。常德县地下党员童冠群,先后争取担任周士乡(周家店)、新德乡乡长,并利用职务作掩护,秘密发展党员,扩大党组织,在周士乡党支部的基础上,建立了周渡(周士、渡口)区委,任区委书记。此外,他还成立了党的外围组织——民众抗日自卫团并任团长,有成员30多人。他还组织新华派报所、进步知识青年在镇上办抗日墙报、演抗战话剧等等。
4、解放战争时期的共产党员群体。
解放战争时期,常德党组织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迅速恢复和发展党的地下组织,大力开展统战策反工作,积极开展武装斗争,为常德的解放和接管建政做出了重大贡献。
①湘西工委及左家会议、沙家会议。1949年5月,中共湘西工委书记方用在澧县三贤乡左家塔左承统家,主持召开会议,主要内容是发动群众,培养革命骨干,建立地下武装,开展军事斗争,建立统一战线,分化瓦解敌人,迎接常德解放,布置澧县、安乡壮大党组织,在澧县、华容建立地下武装,任命地下党和地下武装负责人。6月下旬,方用到桃源九溪沙成章家主持召开会议,各县党组织负责人参加会议,会期四天,主要布置各县发展党组织,建立突击大队,加快统战策反工作。这两次会议是党领导迎接解放斗争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这里简要介绍三人:
方用,永兴县三塘乡人,1938年投入延安,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10月,随王震、王首道领导的八路军359旅南下湖南。1949年4月,他受命组建中共湘西工委,并任书记,先后在澧县、桃源、慈利、常德、安乡、临澧、益阳建立和恢复了党组织,还组建了湖南人民解放突击总队。在极其险恶和艰苦的条件下,为常德的解放做出了突出贡献。
魏泽颖,长沙市人,194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194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4月,受湖南省工委派遣,到津市秘密开展建立党组织工作。他先后发展谭徽岗、左承统、周铁泗、贺敏功等人入党。11月成立中共津市支部,隶属省工委。1948年,他联系新华工厂的共产党员,组织工人、学生,开展罢工、罢课,“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并在学校和工人中发展一批党员,他发展的这些党员,在津市、澧县、常德地区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1949年春,省工委调魏泽颖回长沙工作。
沈克家,临澧修梅人,1935年考入北大,并参加“一二•九”运动。1941年毕业后回常德,先后参与创办了石门九溪中学和北岳中学。1949年3月由方用介绍入党,他一边教学,一边从事地下工作。他经常找进步学生交流思想,并将自己微薄收入支援革命活动,他还冒着生命危险,同妻子一道掩护地下党员和进步学生转移到解放区和香港等地,1949年还争取石门地方反动武装投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临澧一中校长、常德市一中校长,是我省著名学者、知名教育家。
②陈采夫的回归与策反。陈采夫,临澧修梅人,1922年秋考入省立二师,1925年在上海经林伯渠介绍,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在军校由王尔琢、贺声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随贺龙参加南昌起义,当年9月,受周恩来派遣,回长沙协助湖南秋收暴动的城市军事策划和指挥。此后一直在国民党军中任职,1942年任中国远征军少将副师长、美国顾问组少将组长,直至国民党联勤总部第一区铁道军运指挥部少将副指挥。他为湖南和平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接受省工委领导,组建“民促社”。1948年冬,通过林伯渠的关系,与中共湖南省工委书记周里取得联系。经周里授意,陈采夫秘密成立“湖南进步军人民主促进社”,在国民党军官中进行统战策反工作。在陈采夫的劝说影响下,国民党宪兵十团团长姜和瀛、第一兵团参谋长文于一、湘东师管区司令员蔡杞材、补充第四团团长刘鸣球、省保安司令部高参刘人奎、长沙绥靖公署少将李君九、省警备大队长姜定华等参加“民促社”,在常德,分别策反常德县县长熊壮猷、安乡县县长吴铁铮、临澧国民党党部书记胡开材、县长袁平凡、保安大队长侯方宇、澧县县长张仁山、党部书记李光炳、石门县县长陈聪汉参加起义。二是建立“突击总队”。1949年4月,省工委通过程潜任命陈采夫为国民党湖南省第四行政监察专员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驻澧县。陈采夫到任后,一边发展“民促社”,一边筹建革命武装“湖南人民解放突击总队”,陈采夫任总队长,方用任政委,下属6个突击大队,1500多人枪。“突击总队”及其各大队对牵制国民党正规军,打击地方反动武装,维护社会治安,促进常德地区的解放,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三是追寻宋希濂。宋希濂是国民党著名将领,1948年任华中“剿总”副司令兼第14兵团司令,指挥所设在常德。1949年6月,有人向宋告密,说陈是共产党,宋不信,并把告密材料寄给陈。陈认为宋对他并无恶意,且有关爱之情,不妨乘机动员起义。陈采夫将这一想法向周里汇报,周里报告了党中央和毛主席,毛主席指示,如有可能抓紧做好策反工作。陈采夫找到了122军军长张绍勋、参谋长熊正诗,将二人纳入“民促社”。7月,宋希濂率军向西南溃退,陈采夫带着程潜的信,化妆追赶宋希濂,并给家中留下遗书,路途艰难,匪患横行,途中曾被多次拦截、搜查盘问,在辰溪所带物品被土匪洗劫一空,加之民用客车赶不上机械化部队,只得返回。
③突击大队及其游击战斗。左家会议、沙家会议后,各县区工委积极开展突击大队的组建工作,从1949年6月至7月,5个突击大队先后建立并开展武装活动。按先后次序:第四突击大队(澧县),政委左承统,大队长刘玉舫;第八突击大队(省工委直属大队),政委吴士元,大队长谭杰;第十四突击大队(临澧),大队长陈元位,政委陈耀刚;第十二突击大队(益阳),大队长刘静安,政委张乐;第十突击大队(慈利),大队长邓胥伯,政委沙成章。各大队成立后,遵令行动,主动打击敌军,截击逃窜之敌,保护城乡治安,取得不小的战斗成果。一是牵制和打击宋希濂的正规军。二是打击国民党的地方武装和土匪武装。三是保卫城市,迎接解放。
(三)从常德走出去投入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共精英群体
1、最早加入中共组织的精英。
林伯渠,临澧人,早年加入同盟会,192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我党最早的53名党员之一。他曾参加南昌起义和长征,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主持开国大典。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二届副委员长,党的七大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是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
朱务善,津市人,1919年考入北大,先后担任北大学生会主席和北京学生联合会主席,1920年3月,与邓中夏、罗章龙、刘静仁发起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1年4月由李大钊、邓中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大”早期党员之一。作为北京学联代表曾两次晋见孙中山,两次促请兴师北伐。1925年,受党中央派遣,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转为苏共党员。1955年回国后,在中国社科院任职,从事翻译和研究工作。
夏曦,益阳人,早年为毛泽东的校友,毛主席称他“极能做事,在学生界有力量。”1919年加入新民学会,1921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受到列宁召见。1927年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1928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后来成为以王明为首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王明、博古、张闻天、王稼祥、盛中亮、沈泽民、陈昌浩、张琴秋、何子述、凯丰、杨尚昆、夏曦、孟庆树、王保礼、王盛荣、王云程、朱阿根、朱自舜、孙济民、杜作祥、宋潘民、陈原道、李竹声、李元杰、汪盛荻、肖特甫、殷鉴、袁家镛、徐以新)。1932年任湘鄂西苏区中央局书记兼肃反委员会书记,执行极左路线,抓所谓改组派、托派、AB团、第三党、取消派,造成苏区极大危机。1936年2月在长征途中(贵州毕节)过河时落水淹死。
吴芳,华容人。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入团,1921年春同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等赴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4月同刘少奇、罗觉、彭述之一道转为共产党员。1926年任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1927年4月出席党的“五大”,6月任山东省委书记,次年调湖北武昌区行动委员会书记,1930年4月领导汉口各界罢工斗争,9月被捕就义。
2、一大批杰出的军事精英。
常德是革命老区,是贺龙、任弼时、王震领导的红二方面军长期转战之地,许多优秀的常德儿女加入了人民军队,为人民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仅在土地革命时期,担任过红军副师级以上职务的常德籍烈士就有段德昌(红六军军长)、颜昌颐(中央军委委员)、王尔琢(红四军参谋长)、刘炎(新四军一师政委)、黄鳌(红四军参谋长)、鲁易(红七师政委)、游端轩(红十九军军长)、汪毅夫(红三军组织部长)、陈协平(红四师政委)、周小康(红二军团参谋长)、陈寿山(红六军副军长)、覃苏(红八师师长)、李年华(红五军党委委员)、郭天明(红三军第一梯队政委)、贺锦斋(红四军一师师长)等等。这里简要介绍5位:
颜昌颐,安乡安丰人。1919年同周恩来、陈毅、聂荣臻等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由邓中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到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军事,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前委委员,后奉命到海陆丰组建工农革命军第四团,后扩编为红二师,任师党代表。1928年任中央军委委员,1928年因叛徒(白鑫,常德县人)告密,与彭湃、杨殷、邢士贞一同被捕,慷慨就义。
王尔琢,石门商溪河人。黄埔一期学员,在校入党,参加南昌起义,任团党代表,与朱德、陈毅共同指挥了湘南起义,任起义部队参谋长。井冈山会师后,朱毛部队合编为红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王尔琢任参谋长。1928年8月因追逃被叛徒袁崇全(桃源人)杀害。追悼会上,毛泽东挽云:“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担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
段德昌,南县九都山人。1925年入党,先后入黄埔军校和中央政治讲习所学习,1926年参加北伐,是彭德怀的入党介绍人。1930年任红六军军长,湘鄂西赤色警卫总队队长,1931年任红三军第9师师长,中共湘鄂西省委委员。1933年5月1日,在“肃反”中遭诬谄被杀害。1952年,毛泽东亲自为段德昌签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号烈士证书,1994年中央军委将他列为共和国历史上36位军事家之一。
刘炎,桃源马鬃岭人。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历任战士、副班长、团政委、师政委,参加了长征。新四军组建后,任一支队政治部主任,支队长陈毅,他协同陈毅指挥过数以百计的大小战斗。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一师政委,粟裕任师长。1946年11月因病去世。桃源县有“刘炎村”。
黄鳌,临澧九里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毕业后留校任政治部秘书股主任,协助周恩来工作,1925年任中共湖南省军委书记。大革命失败后,受中央军委派遣,任贺龙领导的红四军参谋长,1928年9月在成功奔袭澧县王家厂、大堰垱后,返回石门渫阳途中遭敌袭牺牲。
3、影响较大的文化精英。
①丁玲,临澧修梅人,原名蒋冰之。1927年开始创作小说,她的处女作《梦珂》、早期代表作《莎菲女士日记》深刻揭露旧中国黑暗现实,表现五四运动后觉醒的知识青年的痛苦与追求,社会反响强烈。1930年5月加入左联,1932年3月入党,任左联党团书记。1933年5月遭国民党特务绑架,经宋庆龄多方营救获释。1936年11月辗转到达陕北,任苏区中国文艺协会主任、西北战地服务团团长等职。她深入战地前线,创作了《彭德怀速写》、《到前线去》、《新的信念》、《记左权话山堡之战》、《一颗未出膛的枪弹》等作品,毛主席专门写“临江仙”词,称她“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1948年,丁玲在晋察冀边区参加土地改革运动,写成《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她创作的里程碑作品,195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新中国成立后,任《文艺报》主编、中央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人民文学》主编等职务。
②易君左,汉寿人,先后攻读于北京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投身新文化运动。1926年参加北伐,开始了漫长的军旅文人生涯,任过多种文化宣传职务,授少将军衔。1949年后避居香港。他在上世纪30年代即以散文集《闲话扬州》闻名于世,一生著作60余部,千万多字,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多精美之作。其家学渊源,才高卓绝,散文、诗歌、书法、绘画,无不精工,传记、游记、随笔、剧本信手天成。香港文学研究社将之与周作人、林语堂并列,在东南亚享有盛名。
③翦伯赞,桃源枫树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杰出的教育家。曾参加北伐战争,1937年5月入党,此后在党的领导下,长期从事统一战线、理论宣传和史学研究工作,他的《中国史纲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深刻剖析了各社会形态的性质转变,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史书。翦伯赞治学严谨,著作宏富,编纂了2000多万字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主编《戊戌变法》、《义和团》等,与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侯外庐并称“史学五家”。建国后,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兼历史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④龚云甫,生于常德,祖籍北京。近代京剧表演艺术家,有“剧界革命党”之称,对老旦行的唱、念、做均有革新,为老旦一行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他大胆吸收青衣唱腔旋律,把旦角娇脆柔媚的特点和老生苍老遒劲的味道融合为一体,创造了老旦唱腔女性化的演唱风格,形成京剧一大唱腔派别——龚派。今天老旦的许多唱法,就是从龚派沿袭下来。代表作品有《徐母骂曹》、《探阴山》、《钓金龟》、《除三害》、《将相和》、《行路训子》等等。
⑤陈辉,常德双桥坪人。1934年考入省立三中读书,1938年5月入党,同年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分配到晋察冀边区通讯社当记者,在抗日战场上写下了许多抗战诗篇,1940年至1944年,他先后调到河北平西县、涞涿县,担任青年救国会宣传委员、主任、武工队政委、县委执行委员。1945年2月,因叛徒告密。在涞涿县竹马河畔遭敌包围,苦战数日,在敌人拦腰抱住他的情况下,拉响腰间手榴弹,壮烈牺牲,时年24岁。陈辉与魏巍、田间、邵子南同为晋察冀诗会委员,他写下《为祖国而歌》、《红高粱》等著名抗日诗篇。1958年中国作家出版社整理出版了他的诗集《十月的歌》,解放军总政治部主编的《中国共产党抗日英雄传》有陈辉的专章。2005年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在北京举行了英雄诗人陈辉牺牲60周年学术研讨会,2006年、2007年央视新年新诗会上,央视主持人共同朗诵了他的两首诗《为祖国而歌》、《姑娘》。在河北涞涿县楼桑庙村北侧,我们可以看到陈辉烈士纪念牌,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当地政府和群众,都会来此祭奠。墓碑后面刻有英雄的诗句:
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子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英雄洒碧血,化为红杜鹃。丈夫一死耳,羞杀狗汉奸。
    ⑥刘梦苇,安乡人。1920年入长沙第一师范读书,酷爱文学,1923年到上海某中学任教,组织“飞鸟社”,创办《飞鸟》季刊,发表短篇小说《诗人底悲哀》,其成名作《吻的三部曲》尤为青年读者喜爱。1924年诗集《青春之花》出版。次年刘梦苇开始致力于新诗的研究与创作,以评论家的磅礴气势写出了《中国新诗的昨今明》,对中国诗歌的发展进行了一次总清理,对新诗的“散文化”、“严重欧化”倾向提出批评,主张诗歌应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1926年半年时间,他先后发表《万牲园底春》《雪夜》《我所需要的不是爱情》《最后的坚决》《希望》等百余首诗,在音节、分行、押韵等形式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此后闻一多、蹇先艾、徐志摩、朱湘等人,以他为中心,经常讨论新诗发展道路,很自然地形成新格律诗派,刘梦苇被誉为“新诗形式运动的总先锋”。1926年9月劳苦和病魔夺走了这位年青诗人的生命,但他对新诗的功绩,长久为诗坛所铭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4 06:52 , Processed in 0.03189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