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578|回复: 3

军营生活杂忆(1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21 1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0-9-21 10:51 编辑

军营生活杂忆(18)

102958zq7b7uxrmrsx285e.jpg
秦岭主峰太白山

    1970年6月,具体日子不记得了,我们完成蒲城天文台工程的土建任务后,部队回到宝鸡休整。就在这个期间,部队奉命支援农村的“三夏”,到石坝河帮助社员收割麦子;也是这个期间,全连参加了团部在斗鸡台加修连驻地召开的审判两个战士强奸妇女罪行的大会,杨青龙带队、有郝绍新等十多名战友参加的宝鸡地方的打击刑事犯罪分子的宣判大会,到刑场执勤。在部队休整后期,我至少两次单独进秦岭红川沟,可能与当时报送“四五好运动”材料有关,中队部联系的是文书蔡中新,他也是68年兵,是我的老乡。因为“公干”,我没有参加拉练。
    三连大部队干部战士是拉练进山的,杨青龙有回忆:第一次进山,部队是拉练进去的,第一天从石坝河中学出发,到山门口吃中午饭,午饭后进山,晚上没吃晚饭。第二天凌晨,在太白县一学校休息睡觉,天亮后,坐车进工地驻地。离开太白学校,要求各班在住宿的教室的黑板上写标語,部分黑板上写的是“向解放军学习,向解放军致敬!”我和廖金初等几人查看房间,廖金初很不高兴,大駡不懂事,自吹自擂。哪有自己向自己学习的,这类标語要擦掉。
    我记忆芦家崖是军事禁区的分界线,杨青龙回忆:芦家崖不在警区内,过芦家崖往前走大约1公里左右,才是基地第一哨所。然后,继续前行几百米,就是一营营部,营部与3之连间有一座简易木桥。营房是新建的,墙还没完全干透。三面有建筑。中间是球场。连部、会议室在山坡上,成一字形。靠河边是厨房、菜窖。
    另据伍顺福回忆, 1970年8月,我们连第一次进驻红川沟时,住的是原来一连的营房,只是稍稍整修了一下,感觉像新修建的。我们连最先负责5918工程中一项配套工程,代号是204工程。上班都是由连队配备的生活车接送,实行三班制施工。每天由炊事班送三次饭。早餐,上白班的同志在连队吃,然后去接班;上深夜班的同志回连队吃。中餐、晚餐、深夜餐(2--3点),均由炊事班送到工地。204工程属露天工程,实际是建设一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大楼,总高度为24米,听说是作办公、化验室用。因场地狭窄,输送混凝土全靠搭错位平台,由人工用铁铲三人一平台向上传递。当时生产力水平太低,只能靠拼体力。伍顺福当时是十六班班长,全班负责制模和看模。他们有时看到负责传递混凝土的战友累了,在保证看模不出问题的前提下,也主动帮助传送一阵混凝土,兄弟班的战友们非常感激他们,十六班因为工作主动,助人为乐,被评为四好班。


104136x80viy8jskjwxkrx.jpg
基建工程兵集体专业35周年聚会联欢会


    204工程制模板、浇灌混凝土不是一次完成的,分好多次,每次完成浇灌任务后至少要有48小时的养护期。这段时间,连里干部战士轮休,补过星期天。我记得我只参加过一次打筑混凝土。当时即将开始老兵退伍工作,计划退伍的中队部通讯员任平安安排在我的班里,也挂班长职务。他是68年兵,安乡老乡,比我年轻好几岁。他有情绪,只是等着复员,上班尽管也去工地,基本上是找地方睡觉,他人缘不错,连排长们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班上工作是我负责。有一次上夜班我印象很深,从驻地整队出发时,当时我们班有12个人,个个穿着雨衣水鞋。出发前,排队,大家拿出随身携带的《毛主席语录》,朗诵“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然后上车,去工地。当时我有“出征”的感觉!上半夜,不觉累;后半夜,既累,又瞌睡。下班回驻地,吃饭,洗漱以后,要强迫自己睡觉,很久睡不着。战友们都比我睡眠好,我是听着他们的鼾声睡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1 18: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7 10: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军营生活 ,既紧张,又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20 22: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先生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19:21 , Processed in 0.03661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