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47|回复: 4

“游击”作业在野兽“隧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22 08: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上将军 于 2020-9-22 08:09 编辑

“游击”作业在野兽“隧道”
徐远双
       上世纪中页末的一九七六年四月,我们担负总参谋部测绘局交赋的战备测绘任务,踏上了广东省所辖特别行政管理区—海南岛。
     入岛后,我们一队三中队初驻儋县的那大市。稍做休整后,中队各分队随即分赴各自的作业区。三中队五分队由我和2名作业战士(王齐现、苏智统)和3名跟班战士(陈亚陶、黄学勇、孔祥泉)计6人组成。中队部副中队长陈东希同志也随同我们分队进入第一个作业驻地—白沙县青松公社指导工作。
     抵达青松公社,随即安好家,与公社取得联系后,便于晚上举行第一次分队会,以进行简短的驻地作业思想发动,听取由公社专干介绍该地民俗民情,听取中队部陈副中队长提出的驻地的群众纪律、作业安全及野外突发情况的应对方法和处治措施。最后宣布了分队3个作业组的构建(此案早在未进驻地前,经由分队党小组精敲确定),明确各作业组分担的作业面积,作业区域,展开作业。
     第二天,吃罢早餐,按昨晚分队会上宣布的作业组、作业区,一同朝着原五万分之一地形图标注的高峰村进发。计划在高峰村分别由我和75年山东无棣籍战士孔祥泉为第一作业组,于高峰村向东北翻越500米山梁北下至自己作业区作业,就地住宿,第二天继续作业返回驻地;由作业战士(73年河南虞城人)王齐现和75年广东化州籍战士黄学勇为第二作业组,于高峰村向东南挺进作业至南溪公社返回高峰村;由作业战士(73年湖南长沙人)苏智统和75年广东化州籍战士陈亚陶为第三作业组,于高峰村向西南作业并返回高峰村与第二组会合夜宿一宿,第二天继续作业返回驻地。中队部陈东希副中队长随同第三作业组跟班作业。
     当我们来到所谓高峰村时,则已是人去村废好多年了,仅残剩下几排没有遮盖的篱笆墙。尽管如此,作业计划还得照旧进行。如此之大的变化,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把它完完全全的调绘出来,标注于图,给国家防止未来的战争和从事经济建设,为提供准确、详实、无误的军事和经济的科学依据,尽到测绘军人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军队、对事业的无限忠诚。于是,我们各自仍按既定方案,分别展开作业。   
       我和孔祥泉沿着原有老军事地形图标注的乡村级人行小路,按既定目标进发。当我们自谷底大约迤逦盘旋于半山腰间,脚下的路,无意间竟隐没荆丛芒草中,不明走向。我们用双手左拨拨,两眼右瞧瞧,总不见翻越山那边的道路痕迹。
     于是,我们拿出砍刀伐草,芒草挤匝匝,深没头顶,障目不见前境;斩藤,荆条密缠,拦腰而织,裹足绞腿绊脚,寸步难行。花了数小时“拼杀”,其进度不足百米。眼看已过晌午,不知到达山梁还有多高,心急如火。新战士孔祥泉也深黯我的心事,紧跟我身后,寸步不离。
     哎呀,突然在我们前面,从左斜刺出一条直径米余的桶式“隧道”向右前方而上,仿佛可到达山坳。于是,我们顿觉喜出望外。不管三七二十一,便一个劲顺着此“隧道”奋力往前钻,要把被耽搁的时间赶回来。
     其实,所谓“隧道”,并非人行“隧道”,实则是野兽通行之道。它没有人行高度,上仰不见天,行走不能伸躯。就是说,我们当时正行走在野兽“隧道”里面,随时都有与野兽遭遇的危险。
     怎么办?原地形图上的人行小路是不会存在了,前行吧,已无路可行,也无法可达原定作业区了,返回吧,原图的一个山顶上,标有一个二级军控点需要精确针刺于本次任务的航摄像片上,并查实记录入档。在这两难境地,就因一个二级军事控制点,要求我们必须深入虎穴,爬到山头,找到军事控制点,做出技术鉴定。因此,我们决定,仍然继续顺着野兽“隧道”向上钻行。
     哎呀,突然发现一堆有毛骨的糞便!其便状直径3.0cm左右,粗度很大,说明这家伙不小;便有毛骨,说明这家伙不善,非吃素之辈;便色很鲜,证明这家伙刚至,很可能就在我们前面不远。此时,我已经意识到什么了,虽然我已是一个很老练的测绘军人,但此时此景,也顿使我全身上下直起鸡皮疙瘩,发着凉,冒着汗。只是不说,怕吓着跟在身后的新战士孔祥泉兄弟。便自我壮胆:“即使前有虎,为了军用图,仍向山顶冲。”
     因为海南的山区,在当时,仍处于刀耕火种的半原始状态,很多地方,原为居住地,几年后又变成无人区。故我们其身所处,就系此类新生无人区。
     我们跨越野兽糞便,估计离山坳只是百余米的高度了。不过,越再上,越恐怖。此时,在我们的前后左右,不时的有嗡嗡飕飕、唰唰瑟瑟的声响,远近的对山,鬼头鸟、猫头鹰也叫个不停,整个气氛不是风吹草动,就是阴沉死寂,不是嘘嘘嗦嗦之声向身边刷来,就是群鸟骤起,空中翻旋。而且,伴有嘻嘻哈哈、吱呀哇呀的怪异之声,此起彼伏……此时,我不忍回过头去,看了一眼紧跟其后的新战士孔祥泉兄弟。不看则个,一看,一种“两可”的情感从脑际闪出 : 一是可怜,他的芦蓆草帽被拉开几道口子,歪挂在左肩后,一支56式冲锋枪从后颈吊挂胸前,满脸草灰,喘着粗气。估计离开父母,离开胶东平原后,第一次尝到这般苦滋味,使我感到心痛。二是可爱,一个十六七岁的乳头小子,为了保卫家乡,保卫国家,响应祖国征招,参军入伍,在如此艰险境地,不吭声、不抱怨,从不退缩,信念坚定,使我好生喜爱。
     到达山头,一看手表,已过午一点多了,我们掏出压缩饼干,拧开水壶,边啃饼干边喝水,就当午餐罢。
     此处树高草深,因未具备指北针,光凭老地形图和新航摄像片,已无法确定其所处位置和所在方位。为了寻得一个没有树木和草丛不高的通视口,必另寻他处。
我们左挑右拨,转来回去,总在原地打转转,而且越转越糊涂。
     怎么办?割草吧,没有镰刀;伐树吧,杆粗树多,光凭两人一把砍刀,无济于事;求援请人吧,此乃无人区,且已陷困境,无法出得去。一时巳成为呼天天无语,唤地地难应。难道今天走不出去啦!迷路,不属测绘军人的专利。于是,我们便从小说《林海雪原》中,想到了侦察英雄杨子荣以削树皮为记,深入虎穴,战胜困难,剿灭匪徒的办法,以削树为标,避免重蹈复辙,走出盲点,到达既定作业区。于是,我在前头用双手拨开没人蕨草,朝着沿山梁左侧寻找下山的路。
     老天不近人情,在我们徘徊很久之后,终于于一个小山垭口,发现了一小段若有若无的隐约小径,指向山的左侧而下,一下喜出望外之感油然而生,便赶紧顺其而下。谁知是老天给我们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啼笑皆非的玩笑。原来,此道也并非人行小路,而是一段猴王御驾“隧道”。也就是说,我们刚出“虎穴”,又入猴窝。所谓的那段小路,在刀劈斧剁的峭壁处消失。眼前是半壁遮天蔽日的森林,大小猴群蹦来跳去,半壁陡峻峭崖,高矮崖台藤条悬挂,很令人陡然不寒而慄。同时,将告诉我再已无路选择,可能意味着会困在深山老林出不了山了。面对眼前的猴群和脚下的峭壁与不同层级的阶台,免不了一种怅然若失的念头一闪而过。
     我仰望上方,西阳的斜辉时隐时现,猴子们在林中从垂藤上靠四肢敏捷地时上时下,从彼藤到此藤,又从此藤到彼藤,好不自如而惬意;我俯瞰峭壁,不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的3~5cm直径的藤条,在峭壁间摇来晃去,一直延续崖脚。
     我因触景而一下毛塞顿开。面对新战士孔祥泉咐式的说:“我们下。”
     “哪里下?”
     “峭壁下。”我说。
     “怎么下?”
     “顺藤下。”答。
    “我先下,你看着我下,再跟着下。枪后背,免碍手,两手握藤抓紧,两腿夹藤绞紧后,一只手往下抓藤,另只跟上,再两腿稍松往下滑至适当处,再绞紧,然后照此重复。一条藤完,再选另藤。两眼时刻注视上方,随时躲避猴们抛石和坠物。”嘱咐完,我便先下,孔其后跟着。先慢后快,约摸一小时,这便到了崖脚。
我们顺峡谷下到一条断断续续水沟,清凉降低了山上的闷燥,全身明显轻松了许多。走到一处清澈见底的小水氹,正要洗把脸再往山口赶时,两人无意一对识,忍不住都咧嘴大笑,原来一天的钻荆丛、爬峭崖,满脸的汗渍灰汚调和,两人的脸活脫脱一对黑熊猫。
     洗罢,拔腿便往山外赶。经过九拐十八弯,又是一个七弯八拐,终于在一个两涧相交处上到沟坎,这才有了一条乱石疙瘩小路。我顺看小路傍左继续赶路。走着,赶着,在一个右山口出现了一座小型水库。走到坝上一看,就有些诧异了,水库名称和建造年月都和上午走过的水库完全一样。
     走到坝头,全明白了,我们又回到了上午出发时的路,又走回上午出发的原点了。但我们在山上“战斗”了一天,虽然根本没有到达作业区,在野兽“隧道”里,折腾了一天,又回到了出发时走过的原点,却饱含胜利的喜悦。一种没有因为野兽隧道被迷眼,没有因为无情的峭崖所阻挡,在事不入经传的平凡中,显示了一个测绘军人本色的喜悦,一种将同分队其他两个作业组重缝,首次共同野宿南天琼岛无人区,喝着手抓水煮鱼汤,嚼着压缩饼干块块,四纵两橫挤眠在同一块朽木门板而数星星的喜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2 0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2 08: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纵两橫挤眠在同一块朽木门板而数星星的喜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2 08: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2 08: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艰苦环境磨练着革命军人的意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8 20:39 , Processed in 0.03378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