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期 当今环境保护,世界热门括题。科学家呼号,有识之士关注,文人则呻吟咏叹: “草木枯黄含恨萎,江河浑浊带愁流。”(陈卓华《人间何事最堪忧》),“巨资举,污染绝,九天晴。”(杨名鑫《水调歌头·雪丽治污》)。本期环保专页,代首语卷表了兰津诗社社员们,也是津市人民关注生存环境的心情。 2007年是中国大喜之年:嫦娥一号探月成功,中共17大胜利召开。八旬诗友陈卓华先生唱道:“今日中华科技,岂让美欧专霸,吐气又扬眉。”熊金生诗友由衷祝贺17大胜利召开:“特色大旗飘万里,小康社会定方针。”诗人们爱党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非常活跃,学生伏案创作,上网传播,渐成风气。本期辟学生诗页,从网上下载了津市一中学生作品,读来虽然声律稚嫩,然嘤嘤之声让人喜爱,如胡思敏同学的《苦求》:“雁字过澧州,明月照高楼。书童恨日短,先生望分愁。凿壁光已暗,囊萤恐白头。但愿登金榜,功名青史留。”我们衷心希望校园里这种抒发理想,奋发图强的佳作越来越多。 本期还有不少佳篇,佳句。如王继杰诗友的《题回雁峰》之三:“征鸿北去又南翔,万里避寒趋暖忙。知否企鹅居极地,何曾在意世炎凉。”诗中表露出社会最底层民众安贫乐道的平和心态。李寿富诗友的“尘俗水云难洗心,寒蛩夜月作衰吟。每思嵩岱餐风露,亦向涧泉觅好音。早悟微躯窗案烛,晚期锥管狗头金。工夫诗外当深省,独向危峰穿石林。”作者在作品中道出了他酷爱传统文化,晚年不计穷愁,为了诗词事业壮心不已的情怀。还有张学群顾问的“求真务实民为本,操守清廉天地宽。”,则流露出一个卸职领导者的袒荡胸襟。 《兰津诗稿》是津市传统诗词爱好者和现代诗歌爱者托付心灵的一块园地。从十多位现代诗歌作者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到,这些中青年人是如何用他们的心感悟生活,憧憬人生的,用诗歌语言表达他们对人性美,艺术美的追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