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88|回复: 8

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初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27 09: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沅江樵夫 于 2020-9-27 09:21 编辑

      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初探
       文/刘小明
   一、新农村生态绿地创建目的和意义
    1、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是新世纪城市发展的品质需要。纵观世界发达城市,无一不是生态园林城市的具体体现。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中国家领头羊,在城市发展扩张扩容中,更有义务有责任率先在城市发展中融入生态园林城市理念,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洁,空气更清新”的局面真实地存在于广大市民身边。通过生态园林城市地创建,能够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支持度,提高城市战略竟争力。让广大市民和众多流动人口拥有树荫环抱、绿茵遍地的绿色空间和更优的人居环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生活、休闲、娱乐、锻炼等日常生活地需要。
    2、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可以提高城市品味、知名度和拉动经济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中国大地上开展了新一轮的扩城融城战略,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一线城市深圳,三十年前是一个小渔村,即谈不上城镇印象,更谈不上生态园林。通过国家战略,把深圳划为经济特区后,就用“大手笔、高品质、高起点、优化生态绿色”的理念,高规格的编制深圳生态绿色发展规划,实施了绿色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目前,深圳的森林园林绿地覆盖率达到了45%,人均绿化率达到了18平方米,走在了中国城市的前列,提升了深圳城市知名品牌。舒适绿色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世界各国精英到深圳投资兴业,拉动了深圳的经济跨越式发展。如今已成为中国生态园林城市发展的楷模,也是全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所以,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不能简单看作是一个生态环保问题,更是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内在引擎”。
    3、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有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创建工作,有利于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落到实处,建立起城市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有利于保护蓝天碧水绿地,为城市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
    4、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可以增加城市“品质名片”。我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每一个地域和城市,都有各具特色的和大量的历史文化积淀。因此,创建生态园林城市,要充分挖掘本地丰厚特色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创造性的进行创建,切忌“千城一面”。凡有“个性”和“文化特色”的城市,才是最有“魅力”和“吸引力”的城市,经济和民生才能快速发展,人民的幸福生活指数才能得到提高。
   二、新农村生态绿地建设面临现状和成因
   (一)缺乏长远的科学规划
    目前,在新一轮的城市扩容提质中,许多城市也开展了园林城市创建活动。但根据笔者观察,许多地方城市领导缺乏长远性和系统性,还是“老思维”,总喜欢搞“路边花”,主要街道建设得比较漂亮,绿地也是随处可见。但缺乏长远性和系统性。要知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就拿湘北某县城来说,到了主街上,以为到了中等城市,但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街上电线电网如蜘蛛网一样,纷乱密布,布满了所有的附属街道和弄巷。特别是下水道,还是六十年代修建的,管道小且损毁严重。在去年八月一轮强降雨中,城中积水平均近80mm,使国家和人民生活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有的城市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没有进行科学规划,没有进行甄别论证,缺乏科学系统地建设思路,规划编制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规划编制质量不高、规划的指导缺少科学性。而是行政命令,仓促上马。结果造成城市“瞎折腾”和“重复建设”,没在起到实在效果,又浪费了国家财产,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发展方向目标不明确
    纵观目前许多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严重存在着“拿来主义”、“复制主义”、“形式主义”,并不清楚自己城市定位是什么,特色是什么。其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模式照搬照抄。创建前,组织一批“专家学者”,到某生态园林城市参观取经,公园、绿地、景观实地测绘照相。回来后“照本画葫芦”,尽管某些地方建设得比参观地还好,但缺乏本地特色和文化底蕴,缺乏因地制宜,因而其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生态树种单调,典型的拿来主义。认为沿海的热带树木好看,于是盲目引进外来物种,不惜代价采购。须不知树木生长也是有地域性认气候的,热带树木在温带长得并不好,甚至有煞风景。其次忽视园林植物的功能性,追求大树古树,花高价在广大农村,在深山大川遍找“标本”,试图尽善尽美。但忽视了功能性、景观性、文化性、生态性的有机统一;
    三是片面追求“高大上”。看到参观城市那宏大的公园,宽畅的绿地,精致的景观,看后总想复制过来,自己的城市样样都有,高大气派,应有尽有。而不是“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结果被“高大上”拖得“山穷水尽”,忽视了自己城市大量的街巷、道路边、住宅旁、边角的高效生态绿化利用。
    (三)生态园林建设基础薄弱
    许多城市在创建前,在生态园林上基本是“三无”,即无公园,也无绿地,更无绿化。到处都是房挨房,路挨路。偶尔有的单位和单家住户有几颗树,那也是寥若晨星。绿化基础差,林木优良种苗不适应,城市绿化面积少,绿地量严重不足,绿地分布不均衡等。而重新规划新的生态园林城市,必须拆除大量的民宅,占用一定的农田,其中工作精力和国家支付的资金,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其中的问题和困难也滞后了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
    (四)系列绿化项目养护管理配套措施滞后
    进入新世纪以来,纵观中国大地,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到处都在建设,到处都是尘土飞扬,国家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但这里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大部分城市在建设中,重城市发展,重道路建设,轻生态园林绿地建设,轻生态绿地管理的配套制度。由于园林绿化生态价值、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体现需要较长的时间,且是公益性,也没有经济效益。而长期维护需要较大的支出。因而对养护工作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技术水平不高,没有先进的养护技术,养护方法比较单一,缺少专业的养护人员。生态园林植物是观赏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以修剪为主,精心培育为主。但目前很多地方缺乏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培育护理资金缺乏,生态灌木和乔木没有得到有效的护理,甚至出现错误的养护方式;由于园林植物成本较高,缺少足够的养护管理经费,生态园林很难在短时期内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抓好新农村生态绿地建设的措施与对策
    (一)制定高品质的科学规划
    创建高品质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领导重视是关键,科学规划是前提。要组织精干型的专家赴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参观学习,认真吸取人家的丰富创建经验,有选择性、借鉴性的学习,为我所用。要科学的制定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规划蓝图。起点要高,布局要合理,设施要全。城市公园、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合理布局,确保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总量适宜、植物多样、景观优美。
    最近笔者了解到,湖南省桃源县正在开展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建设,其规划之宏伟,理念之超前,措施之完善,的确给人耳目一新。  
    第一个理念是创建“山水新城”。桃源县城有山有水,特别是沅水桃源电站修建完工后,电站大坝锁住了一江碧水,蓝天碧水成了新桃源县城的名片。县委创造性的提出“城在山中,树在城中,人在树中”的建设蓝图,粗线条的勾勒了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远景。
    第二个理念是创建“园林新城”。尽管这几年桃源县城经过扩容提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土地已变得寸土寸金。但新一届的桃源县领导不为眼前利益所动,大手笔的规划了桃源文体公园、桃花岛公园、新河桥公园、外滩公园的建设,有三个公园已修建完成,还有一个公园正在抓紧建设中。单桃花岛公园就占地面积1200多亩,花费2.7亿元,修建完成后将是常德市第一大单体面积最大的公园。另外还修建完成了许多街角、街畔绿地。目前,桃源县城居民人均绿地将创湖南省县级城市新高,达到人均20余平方米。
    另外还有“智慧新城”、“景观新城”等理念,都在抓紧积极的实施中。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全新的生态园林县城即将在沅水河畔诞生。
   (二)因地制宜,创建有特色有个性的生态园林城市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关键要准确地把握功能定位,根据本地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条件,根据区域功能需求合理选配植物种类,满足城市不同区域的合理需求,实现园林节约化。在绿化建设过程中,要把建筑小品、城市雕塑作为重要内容,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相融合,赋予绿地建设人性化的内容,丰富城市绿化的韵味和品味,凸显园林文化个性。
    桃源县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中,充分考虑到了本地个性的特色文化。如在沅水河畔三公里防洪墙上,就用浮雕的形式,雕刻了数百幅展现桃源数千年历史名人事迹,桃源名优特产,桃源传世人文景观。加上精美的电脑雕刻和详细的解说,图文并茂,字迹优美流畅,已成为桃源县市民茶前饭后流连忘返的精致景观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沅水河坝畔,修建了三公里长的安全精致的亲水栈道,使桃源市民在休闲时节充分享受桃源的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的优美环境。在外滩公园,雕刻了十余米高的陶渊明、宋教仁雕塑,使这两个与桃源有联系的传世人物,在市民和游客心中留下深深的铬印。
    另外,要充分利用街心公园、厂区庭院、站台、停车场等进行乔木、灌木、花木、果木、花草、中草药和苗圃基地相结合的绿化理念,加强物种多样性,形成错落有致绿色系统,达到叶长绿,花常开,果长挂的新景观。
   (三)着眼长远发展,强化城市基础建设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一定要整体设计,着眼长远发展。因为一个城市的发展延伸,基本要要沿袭数百年甚至千年。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建设,他们的建筑风格、建筑道路,园林布局,甚至下水道建设,都有上百年甚至数百年历史。我们到欧洲英国、法国游览,君不见无论伦敦还是巴黎,那里的建筑,那里的雕塑,那里的道路,那里的公园都很古老,而且主要街道上,数百年上千年的房子屡见不衅,看上去也很精致,漂亮,展现了一种古老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他们的城市,不知道什么叫内涝,积水,其原因是在开始城市建设时,下水道设计建设得很超前,大得可以跑汽车。他们的绿化,绿地,简直到了见缝插针的地步,除了公园和大型绿地,凡是街角巷尾,庭院楼台,凡是能绿化的地方,都栽满了令人喜爱的植物。这些被实践证明成功的经验,一定要有选择的吸收,为我所用。
    一是开展生态城市创建时,要实施“富规划、穷建设”,即规划要高瞻远瞩、高端大气。请专业团队大手笔高品质的设计出百年架构。含城市布局,建筑风格,道路宽窄,公园布局,绿化绿地等等,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规划出宏伟又切合实际的“蓝图”。建设因资金筹集程度适时开展或分期分批开展。即使是旧城,我们在改造时,也要因地制宜,按照规划蓝图有计划地分步实施。通过一段时间锲而不舍的创建,我们就能按预期达到目的。
   二是开展生态城市创建时,一定要注重附属设施的同步长远建设。如下水道管,生活污水道管,自来水管、燃气管道、高压电线、宽带网线、有线电视线、电话线等等,所有管线要“九九归一”,统一规划建设。下水管道要按照最大降雨量时设计,做到即使下倾盆大雨,主要街道和线街道也会无内渍水,同时还要考虑最大洪峰时,由于落差,下水管道的水自然排不出去,那就要修建大功率的排泵站,根据下水管道的最大流量,修建排泵站的多少和功率,确保最大降雨量时城内无渍水。其次,下水管道和生活用水排污管道要分别铺设,不能共用一管,这是因为,污水管道的水是要经过污水处理站处理的,而下水道的水是“天降水”,无须处理,可以自然排放到河流或浇灌绿化植被。现在,各级政府在治理“排污”上都下了真功,大都修了污水处理站,但两水分流在有些地方迟迟未动,即使在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有些地方也未纳入规划,这就为今后治污和实现“蓝天碧水”埋下了隐患。所以即使造价很高,两管也要分设。
     其次,在埋线入地方面,也要舍得投入,下真功。君不见。目前在许多中小城镇,七线八管象蜘蛛网,布满了每一条街道和巷子庭院。但其中每一条线对用户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什么高压电线、有线电视线、电话线、宽带网线,密密麻麻,杆上架着,树上挂着,露台上放着,楼道上吊着,不一而足,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视觉美观效果。一旦线路短路或破损,也不容易查找原因,花时费力,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在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时,把埋线入地当作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加以统筹考虑之列。要合理设计,统筹兼顾,本着方便管理、查找、修复的功能,把所有线路分门别类标识,统统埋入地下。如排水道容积宽畅,也可考虑把所有线路倒悬安装在下水道顶壁。这样即节省了工程,又方便平时维护管理。
    三是开展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时,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除了有计划地增加城市生态公园数量、生态绿地外,还要结合旧城改造、沿湖河路沟治理、棚户区改造、污水治理、垃圾无害化处置、湿地保护等。通过拆违建绿、拆墙透绿,以公园为骨干、街道为脉络、社区为支撑、周边为屏障,为广大市民营造方便、舒适的居住环境。
   (四)加强综合立体宣传 提高生态绿色园林城市管理水平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爱护是重点。生态园林城市建成后,要学习借鉴,集思广益,建立一套规范、科学、严格的管理措施和规章制度。
    一是要有章可循,有机构有人管。对公园、绿地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常年有人进行管理和监督。要提高园林管理人员的科学管理水平,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要实现园林精细化管理,打造园林养护精品绿地、精品绿化带。要多渠道筹措资金,更新草坪、花草、灌木和乔木,保持良好的园容园貌。花药结合,引进培育药用花卉优良品种,提升花卉苗木的药用经济效益。
   二是开展绿地认养、认管活动,实行责任制管理,对单位庭院和居住小区绿化进行督导,提升城区绿化环境质量。
   三是要广泛开展宣传,增强爱护公园绿地的自觉性。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完成后,每一个市民都是公园绿地的责任者。要通过新闻媒体、广告、宣传牌,书写一些温馨、贴心的标语,教育广大市民及其未成年子女,要爱护公园、绿地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自觉与损毁、破坏公园花草的行为作斗争。要在公园里、绿地旁建设一批大型彩色公益宣传广告,树立市民绿化美化人人有责的理念,提高市民护绿意识。
    综上所述,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是人类对生存环境认识上的突破,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高度发展的需要,也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综合的、长期的的系统工程。在创建生态园林城市过程中,要着眼长远,着眼实际,着眼基础,着眼发展,不能简单地就“绿化”建“绿化”,而是以超前的眼光,把历史景观保护、水环境治理及城市功能完善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着力完善市政综合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建成“天空碧蓝,大地干净、道路通畅、水质清澈、空气清新、树在城中,人在树下”的宜居生态城市,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生活指数得到显著的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7 09: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7 09: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在树下”的宜居生态城市,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生活指数得到显著的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7 09: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切忌“千城一面”。凡有“个性”和“文化特色”的城市,才是最有“魅力”和“吸引力”的城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7 09: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7 09: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7 09: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包括农村,要有用地计划,不能占用我国18亿亩耕地的红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7 09:4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文章写起来真的不容易!大赞!加精置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14 11: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篇搞好人文环境建设的好论文,欣赏学习,只有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23:43 , Processed in 0.03545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