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81|回复: 3

为杨溪桥冷家溪经济振兴支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27 10: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年7月21日,应桃源县杨溪桥镇冷家溪社区邀请,出席了该社区举办的乡村振兴研讨会。虽说是一个村(居)组织的一次研讨会,但出席的有湖南大学设计院设计团队的两个博士,有镇长等镇领导,有乌云界保护区领导,有本村成功人士,有邻近几个村的负责人,有辖区鼎盛矿业负责人,还有我、太极摄郞、快马加鞭等在牯牛山乡多次出入并留下大量图文的“土驴友”。






(场面很隆重,湖南大学设计团队图文并茂展出他们美好蓝图)





虽然谈振兴,但重点还是谈旅游。





村支两委的主头





年轻有为的社区掌舵人李支书。





经验丰富的社区谢主任





企业李老板





镇领导





特邀嘉宾太极摄郎,快马加鞭和本人。





还有乌云界管理局钟副局长是我的同学及政府其它领导,村里名人。









并乡村后,原牯牛山乡辖的几个村干部及都分村民代表出席













湖南大学设计团队,介绍了他们的设计方案,那是高大上的。





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了如指掌的快马加鞭,满怀深情地谈了自己的建议。









这就是我们在一个较高位置看到的冷家溪,暂时还没看到特别的地方,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一定能吸引广大的游客前来游玩。

说了半天,还没进入正题,下面开始。

    说起冷家溪,桃源人乃至常德、沅陵、安化人都不陌生,这里是桃源偏远的牯牛山乡一个小山村,因为出产黄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红火的时候,村里涌来上万采金者。城里有的,这里都有,城里没有的,这里也有。    “地下有黄金,地上不安宁”,无序的滥采滥挖,不仅破坏了当地生态,也滋生了很多治安问题。为破案,公安机关几乎常年都有人驻扎在这里。后来,推行县领导联乡镇,机关联村(居),公安局就一直和牯牛山乡接下了缘。如今,牯牛山乡和杨溪桥乡合并为杨溪桥镇,冷家溪村改为冷家溪社区,公安局就联上了杨溪桥镇。本世纪初开始,我就因公、因私跑遍了牯牛山乡的各个村,对这里的山山水水有了一些了解,有了很深的感情,写了一些小文,加上这些年从事宣传工作,参与了上级组织的一些诸如美丽乡村创建推广活动,对冷家溪的振兴发展,我还是要提些个人的见解。


    一、要跳出冷家溪来规划冷家溪。    一个村居的振兴规划,无论如何是避不开环境(自然环境、周边环境等)这个问题的:这里是乌云界国家自然保护区,有严格的生态红线,有些规矩是不能逾越的;这里有桃源屋脊牯牛山,却不属于冷家溪社区,无论走哪条路进入冷家溪,都要先经过其他的村,如果仅仅是立足本村做规划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完整的规划要与全县、全乡的规划协调,至少与周边几个村要协调一致。游客来这里看什么,看山?屋脊在牯牛山村;看景?穿行在“桃源318线”的公路是一条景观公路,看到的冷家溪的景并不多,游客看山,还要借周边乡村的“山”资源;看水?说起冷家溪的水,很多人心里第一个印象就是采金后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的污水,虽然经过多年的整治,改变了无序的乱采乱挖,采金工艺上得到提升,没有污染物了,但是,要想一下子把印象改过来还是不容易的,更何况进入冷家溪后,溪边公路旁建筑物林立,还有猪栏、牛舍,就算是废水没有直接向溪里排放,外人进入,他也不敢在溪里戏水。其上游部分原西坪村(现在也合并到冷家溪村),水质虽然好,当初,我以《西坪的水》、《牯牛山的水》为题在有关刊物及个人美篇上对这里的水大加赞赏追捧,引来大批骑行者和自驾游者,但是,如今这里的景致不再,要游客看水、玩水,要么做较大的功课,要么借用周边乡村的“水”资源。
当今媒体运作讲究的融媒或者说全媒,也就是同一新闻部门采用多种媒体运行,如常德日报集团,就有常德日报、常德晚报、尚一网、常德融媒、常德户外传媒等等,一些城市为了优势互补,也在融城,如长株潭一体化等等,以此类推,冷家溪的振兴也要融合周边乡村的资源,共同发展,才能做大做强,偏安一隅,只能孤芳自赏。




    二、依靠青山绿水做活山水文章。    这里有一方好的山水,要振兴,一是要做好现有的支柱产业—采金;二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三是开发旅游资源。    采金是这里的支柱产业,已经有上百年历史,富了村民,集体经济也有了一些积蓄,但是,资源是有限的,总有枯竭的时候,早规划就能平稳过渡,目前要做的是在环保红线下有序开采,决不能破坏环境。林下经济是这里群众多年收入来源,主要是茶叶、竹子,因为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附加值不高。实际上,这里的土质富含硒元素,茶叶都是漫山遍野的野茶,无人工施肥,更没有农药,符合《茶经》里说的“上者生烂石,野者上,阳崖阴林紫者上,笋者上,叶卷上……”等所有上等茶的要求,如果把这个产业做活了,茶叶就是村民的绿色金条,如何做活,一是借助现有的仙池界茶业,把这里的高端茶做大做强,另一个是让游客、茶客自己体验。此外,如果这里的旅游搞起来了,富硒菜、富硒土鸡、富硒牛羊都是可以考虑的林下经济。    旅游开发是小山村走出山村走向全县、全市的一个手段也能带动经济发展,这里宜重点打造假期和周末旅游经济。外人来到这里“三看两体验”:看山。这里有桃源屋脊牯牛山,有与南岳一脉相承的古庙,都在乌云界核心区内,通过便道上山顶,听梵音与百鸟和鸣,看云雾从脚下飘过,感受一览众山小,享受山登绝顶我为峰的惬意;看景。春天,这里有漫山遍野的樱花、映山红,将这些自然生长的花树加以保护好,并适当扩种一些,将会吸引更多的人来欣赏。夏天,采摘樱桃、树莓,纳凉休闲避暑,感受高海拔的凉意;秋天,看万山红遍,天高云淡,秋高气爽;冬天,看原驰蜡象,雾凇冰挂;看文化。一是采金文化,这里的采金也有百余年历史,保留了一些当初采金的痕迹,把他加以完善,将当年采金的过程展示给游人,让人了解采金文化。二是野茶文化,这里采茶历史悠久,有绝无仅有的、百多年前先人为保护野茶制订的乡规民约《永定章程》碑刻,游人参观,不仅可以了解野茶历史,还可以了解野茶加工生产过程,学得一些茶知识。    体验式旅游,让游客亲身参与活动,并有所物质上的收获,将旅游的价值发挥到极致:一是采金体验。人人都有一个“淘金梦”,在保持安全的前提下,开放部分残存少量矿脉的金洞,让体验者带上小工具,像采金者那样下金洞,敲下一小块含量不高的金矿石,帮助他们打磨成饰品,圆其一个“淘金梦”;二是制茶体验。游客亲自上山采野茶,或者从茶农手里收野茶,在师傅的指导下,亲自加工,然后带回去,自己品尝劳动成果或者送亲友,相信来自高山无污染的野茶一定与众不同。


    三、要借古迹名人打好文化牌。    牯牛山有优美的传说,有残存的寺庙,有100多年前先人立的村规民约碑刻,有旧时采金洞,有防守的碉堡,有旧的民居,生产工具,采金方式……都是可以借用的文化牌;再就是借名人效应打好推广牌。苏大宝是牯牛山走出去的世界级沙画名人,通过他的沙画,将家乡推出去自然事半功倍;另外,还可以学鼎城区草坪镇向全国征楹联的做法,向全国、征文,征图,征楹联,征书画作品,以扩大牯牛山的影响,并在适当的地方将这些名家名作展示出来,几十年后,这些名家名作又是古迹。


    四、要借媒体运作做好宣传。    这两年常德日报尚一网组织网友活动都是在鼎城区的乡镇进行,因为鼎城的一乡一品有特色:十美堂的油菜花;韩公渡的荷花;逆江坪的紫云英;周家店的桃花;草坪的民间艺术等等,其实这些桃源都可能做得更好。鼎城区的一些乡镇通过与媒体协作,把全市通讯员年会安排在镇上举行,并安排一些参观活动,参会者都是全市有些名气的写手和自媒体运营高手。会后,反映该镇美好一面的大量图文并茂的帖子、微信、微博、美篇、抖音……立马传遍网络和朋友圈,这是花钱都难做的好广告,这种营销方式我们可以借鉴。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产业扶贫,都是当今政府倡导的主题,我们振兴乡村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在这个范畴中,都可以通过党媒加以宣传的,这样,通过主流媒体的宣传,使工作和宣传相得益彰,很快提升小山村的影响力。
参加研讨会后在红网,尚一网,常德全媒发布的信息,算是为宣传冷家溪出的一份力。













我的建议是抛砖引玉,希望牯牛山父老乡亲及所有关心山区发展的人士提出更多更好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30 17: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双节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14 10: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拍得写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14 10: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上只要有人走的路就行了,汽车顶好别开上山,原汁原味,原生态才有看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21:14 , Processed in 0.03520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