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太极清新 于 2020-11-2 11:55 编辑
实现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实现粗放型生产方式向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党中央的伟大战略部署。党的十一屆三中全会后的一定时期,能不能成功地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不能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两个关键性课题。 一方面,我们要以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毫不动摇地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努力寻求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形式,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大胆利用。一些年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股份制改革是必要的、可行的。股份制改革完全可以把我们经济的发展送入一个全新的运行轨道。当然,股份制改革的前进道路上,不只是鲜花,而且还有荆棘。这里有认识问题、政策问题、人员素质问题。这些问题,完全可以在改革中解决,在解决中改革。 另一方面,我们要以优化结构为突破口,毫不动摇地推进生产方式的改革。改革的目标就是实现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在农村,就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农业产业化是继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新的农村改革的浪朝。农业产业化已经极大地推进了结构优化、规模经营、科技发展。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生产方式的改革就会有突破性的进展,一个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就可以呈现在我们面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就会再上一个新台阶。{小平理论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