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是指一国与世界他国之间建立经济、政治、文化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交流与联系,是一项极复杂的系统工程。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经深刻阐述过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马克思还表达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一般准则,这就是“努力做到使私人关系间应该遵循的那种简单的道德与正义的准则,成为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至高无上的准则”。这里主要是指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等。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从本国国情出发,提出要学习经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成果,利用资本主义的资本,吸收资本主义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这项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事业之一。1918年春,列宁曾表示“乐于吸取外国的好东西”,他指出“我们的根本利益要求我们尽快从资本主义国家获得机车、机器、电气器材等生产资料,没有这些生产资料,我们的工厂就得不到所需要的机器,我们便不能稍许认真的恢复甚至根本不可能恢复我们的工业。”他还最早提出了“愿意在合理条件下让出一定的经营权,作为俄国从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取得技术帮助的一种手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毛泽东及时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曾多次提出向一切先进国家学习。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他明确指出:“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法科学的方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提出了对内搞活经济,对外经济开放的方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市场改革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