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87|回复: 4

双城记:大地的谜语,比爱情更神秘、更残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11 12: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双城记:大地的谜语,比爱情更神秘、更残酷

——两大古城与两代考古人的情缘


何介钧,1940年出生,湖南华容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一任所长。现为该所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和参与了马王堆汉墓、澧县城头山遗址等重要发掘。为大型考古报告《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主要执笔者之一,同时也是《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和《澧县城头山》的主编。已出版专著《湖南先秦考古学研究》、《长江伯TD>



121119h4cqoqddcrcc8ooc.jpg


微信图片46.jpg
距今6000多年的城头山护城河,仍在静静流淌



微信图片47.jpg
雪中的鸡叫城遗址



微信图片48.jpg
2006年鸡叫城发掘现场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15302d3b.tmp\img26842.PNG◆本期主讲 何介钧 郭伟民 采访/整理  肖欣 摄影 田超 伍霞
   
引子:
   
两座古城。太多似与不似。
   
一样的泥土,曾塑造它们庞大的身躯。在同一片平原之上矗立,一个向左、一个向右,一个往东、一个往西,一个为圆、一个呈方,一个位于澹水之北、一个位于涔水之南,一个距今6000年、一个距今4000多年。一个没落之际,正是另一个的辉煌之始。也许,风曾把荒芜墙头上那颗蒲公英的种子,吹到另一座城里某户人家的窗前。
   
它们曾共同保守大地的秘密,缄默不语,只在民间口耳相传。它们也几乎在相同的时刻,进入考古学家的视线,但一个已经光彩照人、举世闻名,另一个却迷雾重重,犹抱琵琶半遮面。
   
城头山。鸡叫城。澧水之阳一对神秘的姐妹城,诱惑着一代代考古学家一步一步走近,穷尽一生,也未能抵达,更如遭遇一场可遇而不可求的旷世爱情。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长河北岸,有这样好逑的君子,谜一样的美人。
   
1999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赴湖南澧县城头山工地采访何介钧。镜头前,这位震惊中外的城头山考古发掘主持者穿着一件极普通的工作夹克,与工地上任何一位劳作者没有什么区别。只有当他向主持人白岩松一一指点举世瞩目的古城墙、古稻田,娓娓道出其间的酸甜苦辣,你才会发现他确实爱上了这座古城。只有爱,才会令他在它面前充满柔情蜜意,仿佛回到青春。
   
其时何介钧将近60岁,主持了8年的城头山发掘。
   
这样的爱,他也许并没有意识到。
   
十年之后,2009年4月22日,何介钧在家中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他的头发花白了不少,毕竟年近70。岁月刻录在他脸上,更在他的脑海里。面对记者的诸多提问,他常常抱歉地笑笑:我不记得了。对于城头山这篇最后的“毕业论文”,他也只给自己打个及格。
   
16岁考入北大的何介钧,曾梦想要当个历史小说家。小说可以天马行空,考古则严谨异常。但何介钧在其间往来自如。就算在野外,他每天晚上也要看上一个小时的小说才睡得着,这已是几十年的习惯。
   
将近50年来,何介钧的足迹几乎踏遍湖湘大地上每一处角落。现在,他终于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来读他喜欢的小说了。
   
他的小外孙女,5岁的龚庭萱,这样回答记者关于考古是什么的提问——就是挖那些埋在地里的东西啊。
   
这是大多数成年人关于考古的通常了解。这个5岁的孩子已经知晓。
   
也许爱到深处无言,自有静水流深。
   
城头山——碰到它,是我一生的幸运
   
何介钧与他的最后一篇“毕业论文”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你就知道有城头山这么一座城了。但为什么一直到1992年才开始正式发掘呢?
   
何:不敢。在这之前,湖南考古界从来没有挖过古城,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甚至中国南方也都还没有挖过这样的城。当时中国考古界的权威人物,比如俞伟超、邹衡等都来初步考察过这座城,但关于古城的时间众说纷纭,只能通过科学的考古来确认。但我们能不能拿得下来?古城会不会遭到破坏,叫后人笑话?这么大的一座城,一旦开始,后面的十几年都要全部投入进去。
   
现在回过头看十多年的城头山发掘,有什么感想呢?
   
何: 能遇到这样的一座古城是我的幸运,一辈子难以碰到。每一次发掘都有新的东西,而且改变了历史。但整个过程非常紧张,真的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城头山发掘进入最紧张的阶段时,每天有七八十个人在工地上,还包括从湖北等省赶来的同行。每天早上,不管刮风下雨,我六点钟准时起床,一个人走二里多路到工地上去。我必须要再看一看、想一想,今天要挖哪些地方,有可能碰到什么问题等等。有时候我走回去,他们还没有起床。
   
当然也有很多遗憾。这座城太复杂,有时候学识还达不到。比如祭坛,1992年挖掘时我们就接触到它了,但当初不认识,挖掉了一些。城头山总共有8万多平方米,而我们挖了十多年,也只挖了7000多平方米,十分之一还不到。按这样的进度,它能挖上100多年。在我的有生之年,完成不了。
   
那么你觉得城头山还有哪些秘密你最想去解答?你希望它再继续挖下去么?
   
何:这么大的城,如果要再去挖,随时都有意想不到的东西。我所做的只是前期的一些铺垫工作。年轻人思维更活跃,会有他们的思路与想法。至于还会不会挖下去,我倒不太去想。现在最重要的是城头山的保护。生产建设、洪水等等都有可能对它造成破坏。
   
您有这么丰富的经历,有没有回头看看自己当年的选择呢?
   
何:我上初中就喜欢看小说,上课也看。老师发现了,用教鞭指着我:何介钧,回答这个问题。结果我站起来,竟然每次都能答对。老师摇摇头:拿你没办法。我是长沙市一中毕业的,高考填志愿时,我第一个报的是北大历史系。我的班主任老师当时很生气:为什么不报中文系?我说,我刚看了部苏联的小说,叫《斯捷潘·拉辛》,讲农民起义,很喜欢。我要读历史系,将来写历史小说。
   
后来分到考古专业,当时觉得考古也很好玩。当然现在不存在好不好玩的问题。只能说它是很有味道的工作。其实有味道没味道,关键还是在于看自己有没有进入角色。如果没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带着一种机械的被动的心态去做,肯定觉得不好玩。
   
10年前,在接受白岩松采访时,您曾说城头山是自己最后的一篇“毕业论文”。您给自己打分说刚及格,是不是低了一点啊,它获得过那么多的大奖。
   
何:那是因为它本身的价值。如果单纯从我的工作来说,我觉得能及格就不错了。这么大的遗址,那么多未知的复杂的东西,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很难做到准确而完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1 13: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头山总共有8万多平方米,而我们挖了十多年,也只挖了7000多平方米,十分之一还不到。——这么说我们看到的城头山遗址还只是很小一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1 13: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考古工作,尤其是其中的鉴别工作,要有各方面的学识,并结合现代科技才能搞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1 19:16: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2 14: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儒 发表于 2020-12-11 13:15
城头山总共有8万多平方米,而我们挖了十多年,也只挖了7000多平方米,十分之一还不到。——这么说我们看到的 ...

谢谢老师点评!考古是个艰难的工作,既要耐得住寂寞,又要大胆仔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2 01:00 , Processed in 0.03512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