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38|回复: 3

傅衣均回忆录《风雨人生路》(六)效命村官(中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23 13: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毛自银 于 2016-2-23 13:29 编辑

傅衣均回忆录《风雨人生路》

(六)效命村官(中2)

      1980年6月26日下午一点,彭坪垸大剅碈溃堤,水位43.4米,我村失收面积550亩。下半年,部分生产队承包到组。
      1981年12月,一场灾祸袭来,我的二女儿——亚平,因患先天性肝脏病,永远离开了她的亲人,结束了短暂的人生。万般无奈,我痛不欲生,决定举家搬迁,离开这个多灾之地。
      1982年古历冬月十四,从彭坪王家切机埠测线,栽高压杆,架高压线到大队部。腊月二十,苦战一个月后,把高压线架好,搭火通电。从这一工程,我看到了群众真正的积极性。群众自己受益的事情,愿意干的事情,他们不辞风雨,不讲价钱,甚至不计报酬,有的还走到干部前面,天亮吃饭,赶到大队部找事干、等安排。当然,我们大队的干部,个个也像一条牛,在泥巴里打着滚。
      回想大队拉高压的战斗,为了两根12米的高压杆,我们找遍了全县。最后,由彭传敏同志带队,连夜到澧澹公社拥宪大队运回了一根。还欠一根,最后发现澧县水电局在澧南垸架线,多余一根在澧南乌鸦山堤尾。第二天,全村30多人,从乌鸦山到岩子河,没有大路走,全靠人托、人抬。后来找到一只渡船,一天时间,没有吃午饭,傍晚才运到金鸭4组易家湾。这天,我自始至终,背杠子,当带班。在那一个月里,事多人杂,有的人没有记到工,后来有的人说:“只要通了电,为我们自己办事,一两个工算得了什么?”
      1982年高压到村,1983年低压到户。经费由彭经暑、彭经贵两同志管理,总支出:23762.86元。村部林场收入:15762.86元。提留:8000元。
      实际上整个开支不止这些。村里只负责到每个农户的家门口,电表、屋内器材等,都是农户自己负责的。另外,乡林场在我村范围,我们为林场架线安装通了电。大队原在乡预制场赊来的5000元的低压电杆,后来乡政府作了乡林场的办电支出,抵消了我们在预制场所赊的欠款。
      1982年,全大队12个生产队,都联产承包到了组,有的分2个,有的分3—4个,有的明到组,暗到了户,全年粮食总产达到了185万斤,上交粮食71万斤。全大队年终分配找补现金38500元,比1977年增加三倍多。这还只是通过上交到队、到组的产量统计,还有一部分产品自行销售的不算在内。
      就在这一年,农村形势蒸蒸日上,为办电牵高压和改善农户住房条件,大队向县林业局申请在本大队林场间伐杉树,首获批准。说到大队林场,要从1964年说起。当时借用了金鸭八队马槽湾几亩塝田,栽梨、桃、桔子,育树苗。在大山脚下,先盖了两间茅棚,后来烧砖瓦,砌了几间瓦房,还有烤烟棚。1965年,“四清”运动深入,一段日子,把大队干部集中起来,在这里半天学习,半天劳动,开始在属于我村的鹿山山头挖穴栽杉树。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们年年栽年年补。正月开门红,集中全大队劳力去萌、垦复,才使得杉树蓊郁成林,形成千亩蓄材。现在办电,我们决定把应伐之树作价售给村民,作为一条凑款途径。尽管当时木材市场紧张,我们把树价定得比市场上还是低些,以此将实惠让给群众。间伐开始,按照大多数群众提出的办法,先把可伐之树编号,标价,再由12个生产队依次拈阄,人均一根,再由生产队让农户抓顺次,农户持号码交款,出示交款凭证,核对号码挖树放行。起初两年都是这样做的。这中间还有一件有趣味的事,第一次间伐,我家分到了四根杉树,我没有权利多买一根,偏其中三根是“马干”(幼树期被牛刮破皮生了尺把长瘤子甚至变得弯鼓老翘了的),属下等材,但价格还是合理的。有的群众看见了,开玩笑说:“怎么长了天眼睛,这几根树被你抓到了。”有的说:“干部是要吃点亏的。”我非常满意,因为我按群众定的规定办事,大家满意,我就满意。
      1983年6月27日上午12时,彭坪垸谷家倒口溃堤,水位43.64米,我大队失收面积650亩。
      1983年7月5日至7月10日,彭坪垸已溃,洪水又涨,全乡劳力保磨子坪。我们大队主要劳力前去,一个星期没有回家,没有洗脚洗澡,防汛在工地,想睡觉,蓑衣一铺;躺一会儿,再起来拖开蓑衣,满地蚯蚓打滚。
1983年8月29日,公社召开万人大会,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又称“第一网”。这对已露头的偷盗、抢劫、杀人等犯罪活动得到了有效遏制。
      1984年3月,县以下机构,撤社建乡,原公社机关改为乡政府。大队管委会改为村民委员会,生产队改为组。
      1984年植树节,村委召开户主会。会上号召各家各户植树造林,利用空坪隙地,谁栽谁管谁受益。并宣传植树的好处,即“八个一”:
     

      栽活一棵树,就是一口小堰塘;一座挡风墙;一个输氧器;一间空调室;一个装尘袋;一名防疫员;一个垃圾桶;一根摇钱树。


       1984年9月9日,道河乡政府传达省、市、县政法会议精神,布置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称打“第二网”。
      1984年9月14日——9月24日,乡政府组织各村支书,外出学习参观,历时11天,先后到长沙、广州、杭州、上海。这是我第一次远游,看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人流气象,欣欣向荣的城乡景象。祖国改革的春天一片壮观。市场上取消了原先的粮票布票等“三票”。
      回顾1982年春,全村12个生产队,基本上联产到了户,开始不能大张旗鼓的干。说什么不准分队棚,不准分仓库。大小矛盾自我解决,不可向上级汇报,村干部分片包组,及时将田土承包到户。以前有大集体统着,社员干活抓生产环节听队长安排照做就行。可下户了春耕大忙之前,各组都有不怎么懂得农业生产技术的农户,包了几亩田,到底怎么办?村委会及时召开全村户主会,上技术课,讲适时浸种。高温破胸,恒温催芽,育好一丘秧,带孽下大田,掌握各个生长期的培管,力争早稻一季跨“纲要”( “纲要”,即毛主席在1955年发布的中央文件《农业生产发展纲要40条》。文件说,要通过努力争取到1967年时长江以南类似洞庭湖平原的农田水稻亩产达到800斤。跨“纲要”,就是亩产超过800斤)。每个生产环节村干部又要忙自家的,又要到各组各户转转,想农户之所想,急农户之所急,解决实际问题。必要时,利用一个早晨,耽误两个钟头,开个户主会。那时的户主会,农户来得齐,来得早,能解决实际问题。开始到户,三组有羿连方,六组彭经模,没分到耕牛,麻鞭水响,他俩急着找我,申请借贷买牛。我找信用社会计要求。会计说,“没有专门的耕牛贷款,一定要当年借当年就要还”。我说,“你帮他们办吧!他们还不起,大队为他们垫。”年终他们都如约还了贷款。不知过了多久,我路过羿连方家 ,她把我喊进去,还打了三个荷包蛋。那时,她父亲从台湾回了大陆,家景也富了起来。又有一天,我在路上正好碰到了彭经模同志,他提了一瓶德山大曲。说是专门上我家来特地感谢我的。我说:“你的情我领了,你眼睛不好,别摔倒了,你还是赶紧回去吧!”最后这瓶酒不知被我放在谁家了。
      1984年11月20日早上,全村召开户主会,传达上级精神。由于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推行,产品物资的增多,导致国家仓容紧张,农户多余的粮食不能全部收购。政府公开取消统购统销,农产品可以自由上市买卖,但是市场价格低于国家收购价格。多余的稻谷要凭票收购,出现了“卖粮难”的局面。一天,在我交粮回家的途中,跟着一群送粮的农民朋友。他们向我要交粮的收购票。我说,政府下来的票,我一斤不留的都发下去了。当时还顺便哼了一首打油诗:“开天辟地有今天,粮食多余难卖钱。改革开放谋发展,高扬特色胜‘贞观’”。有人说:“俺不管你‘贞观’不‘贞观’,俺只想多余的稻谷变成钱。”
      1986年4月24日,乡政府召开反对盗窃、赌博以及一切刑事犯罪活动的有关会议,称“第三网”。
      1985年8月26日,因我村水源条件不好,垸区面积占三分之一,丘陵面积占三分之二,没有几个当家堰塘,又没有水库。在全村党员组长会议上,讨论修建抗旱机埠,引河水灌田。在这个会上,大家摆出了修机埠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第一,从过去的历史来看,旱灾比水灾多,面积大。要彻底解决旱灾需要修机埠。第二,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我们这一代不修,等下一代去修。我们责任难当,良心鞭策我们要修。第三,从兄弟单位修机埠的经验和利用机埠抗灾夺丰收的榜样,激起我们要修。第四,从当时的有利条件来看,我们完全有能力修好机埠。当时,高压电通了,村上有几百亩杉树可以采伐,农户收入多了,可以捐一点。水利部门、电力部门、农业银行都支持我们。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我怀揣《申请修建金鸭两级抗旱机埠的报告》上澧县水电局,老局长葛君同志看了报告,当天就和我乘着一辆三轮车来到金鸭实地勘察,从澧县到大岩厂绕仙公,到金鸭东山峪下车,看了1、12组的东山峪,又看了2、3、4、5组,葛君拍板定音同意修建金鸭二级机埠。经有关单位正式勘探之后,得到了许可。从1985年9月24日开工,全村干群,齐心协力,历时两年多,完成土石方10余万方。看到一批批党员,甚至六七十岁的老农,炎天酷暑抬电杆、架高压线、开渠道,寒冬腊月战机窝,有的穿着一双烂鞋甚至还打着赤脚。我问他们冷不冷,他们说,底下的泉水比皮面要暖和,只要下力干,不觉得冷。
      机埠1987年开机灌水,主要受益是在1989年,特别是1990年。不是机埠提水,两年的晚稻不能全收。1990年彭坪垸三个村,同时都开机,打河水,在彭坪垸中心,高家桥汇合。虎山从王家切提水到曾家塌。金鸭从岩嘴河提水,翻山又越岭,直倾金鸭七组高家桥。鹿山是从大剅碈提水经过窑嘴机埠转黄土堰下青林寺。真是一场抗旱壮观图啊!后来,因为电费重,农户相互扯皮,加上农业结构调整,棉田增加就逐渐停止使用机埠了。我想,今后兴农庄,抗旱还是机埠威力大。
      二级机埠总造价:10.2万元。收入来源,国家贷款5.5万元,国家投资5.5万元。乡政府解决0.7万元,村里间伐款1.5万元。其它收入159.26元,总收入13.2159万元。1989年7月7日,乡政府派员,由全村12位会计进行清理,因账目是我经管,交出余额30159.26元,其中现金存水电站有6000元。代交电费1000元,还贷9000元,代交提留10900元,其他往来3259.26元。具体结账移交手续,现还存一份在我手中,当时结完帐,有位会计说:“好!你把账结清了,可以走,但是不是搞包‘红桔’的烟呀。”
      回想联产承包到户的那几年,无论是每家每户的劳动热情还是丰硕成果,都使人难忘。劳动人民的劳动潜能和田土的生产潜力都发掘出来了。从主产粮棉到黄豆、绿豆、花生,见缝插针,有早稻一季亩产跨纲要的,有亩产全年过一吨的,有皮棉亩产超200斤的。花生全村人均达300斤之多。全村基本上户户装修房子,有的土砖瓦房改建红砖房,有的修起小楼房。大部分农户有存款,我村曾获得村级存款、还贷先进单位,澧阳区联社曾在我村林场召开过现场会。
      通过几年在责任田里的打拼,也是我在艰苦的岁月中挣扎出来。从挤出钱来买手表,到买自行车,再到买黑白电视机。修房子、买彩电,逐步过上比较富裕的日子。这一切来得真不容易,也要十分珍惜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23 13: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傅衣均回忆录《风雨人生路》

(六)效命村官(中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4 20: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年丧女,令人哀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24 21: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付蝶 发表于 2016-2-24 20:42
中年丧女,令人哀伤!

我代作者对您的关注表示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02:22 , Processed in 0.03189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