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旧自行车的故事 桃源县公安局有一辆旧自行车,2006年9月被省公安厅警察博物馆收藏了,这是一辆怎样的自行车?带着迷惑,当年,我走访了该车的主人——桃源县公安局原刑侦股长、离休干部罗士陶,听他讲了这辆自行车背后的故事。 1949年7月,桃源解放,之后成立桃源县公安局,1953年,曾担任过借粮、征粮组长、农会主席的罗士陶,作为土改积极分子进入了桃源县公安局治安股,和那些转为公安的解放军战士一样,扎着绑腿,行走于乡间,为巩固新生政权,开展清匪反霸、推进土地改革工作。 1957年,罗士陶调到刑侦股工作,这时,上级为公安局配了几辆自行车,这批自行车成了公安机关最先进的交通工具,被分配到主要业务部门。他骑着自行车走遍了桃源的山山水水,从侦查员到副股长到股长到离休,这辆自行车一直陪伴他工作了29年。 桃源是一个山区大县,有“六山一水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说法,交通很不方便,偏远的乡镇离县城有200里远,有些地方连路都没有,骑自行车去办案,有时还是车骑人。 作为侦查员,为了办案,罗士陶扮演过很多角色:鸡贩子、牛经济、阉猪佬、算命先生……扮啥像啥,从不露馅,他还有一个拿手的绝技就是变戏法,引得一些大人小孩跟着他团团转,很容易就和群众混熟了,一些重要线索,便不知不觉收集到了。那时候都是住在老百姓家里,由于他的亲和力,离开时,很多群众特别是一些小屁孩们都念念不舍。 关于这辆自行车,罗士陶讲的最多的一句还是:“我骑它,它也骑我”,把工作过程中的辛苦诙谐地一句话带过。 后来,办案条件渐渐改善,先后有了摩托车、吉普车、小轿车。同一批配发的自行车只剩下他骑的这一辆了。罗士陶依然对这辆自行车情有独钟,只要路不远,不赶急,他都会骑着自行车去办案。他说,骑自行车走访群众,群众就对你特别亲近,就会对你讲真话。他还学会了自行车的修理,空闲的时候给自行车换配件,打打油,擦得亮锃锃的,像宝贝一样爱护着。 1986年,罗士陶离休了,他向组织提出了唯一一个要求:将这辆陪伴他工作近30年、有深厚感情的自行车折价留在身边。 离休后,罗士陶骑着这辆自行车回到了他的老家。作为一名老刑警,他把周边社会安宁当做自己的本分,骑着自行车走村串户,义务巡逻,宣传法律,还买来电视机,把村里青少年接到自己家里看电视,主动帮助挽救失足青年。期间,作为关心下一代的典型,我到他家采访过他。 2006年8月,省公安厅警察博物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知道了这辆自行车的故事后,特地来到桃源县公安局,想把它作为反映当年刑警吃苦耐劳精神的实物收藏展出。我和省公安厅的领导来到罗士陶家时,他正在外边,等了会儿,我看到他稳稳当当地骑着自行车从山上小路下来,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了:毕竟是80岁的人了。他却乐呵呵地说:没事没事,都50多年的老伙计了,它会照顾我的。言语中对这辆自行车充满了感情。 当听说省公安厅要收藏这辆自行车时,罗士陶语塞了,沉默了一会儿,他说:能让更多的年轻民警了解过去,把刑侦精神传承下去,比留在我身边价值更大。当我们把这辆自行车带上车时,我发现他一直盯着这辆自行车,眼角流下了泪水。 2012年,86岁的罗士陶走完人生历程,追悼词也是我写的,其中提到了这辆自行车。如今,我还要告慰离世的老公安们:桃源公安传承了他们这一代人的吃苦耐劳精神,近10多年来一直保持命案全破的荣光,刑事技术,情报网络,天网地网等等一些高科技,像是给桃源公安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老一辈的光荣传统正在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