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511|回复: 2

傅衣均回忆录《风雨人生路》 (九)激扬晚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23 14: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毛自银 于 2016-2-23 14:32 编辑

傅衣均回忆录《风雨人生路》

(九)激扬晚晴



      2003年,道河乡政府对水利站的人员进行分流减员,我讲是内退,实际是分流,因为只发生活费,没有达到内退的工资标准。在这期间,我还为站里、村里做过一些突击性工作,如防汛抢险、修筑公路,当然也得到了适当的工资补贴。
      由于乡村学龄儿童减少,金鸭村和虎山村都没有学前班,我的孙儿到张家滩上幼儿园,年龄太小,天天跑几公里到学校。所以我老伴儿在幺舅子家借住带孙子。子女外出打工,我在家耕种一个人的责任田土,还承包了20亩油茶山,事情不是很忙,油茶山平时培管不用精细,只是到了10月份雇请几个临时工采摘罢了。
      2006年夏,孙儿傅绍华已满6岁,子女们想给他寻找好一点的学习环境,在不少好心人的凑合下,租房到澧县县城。不久,在子女们的努力,亲友的帮助下,买了一栋二手房,可算过上了城镇生活。
      2006年前后,县内各乡镇出现了一个按省市县统一规格把水泥路修通到村到组的热潮。金鸭村党支部书记陈克文邀我协助村里做些工作。为群众办实事我乐意参与。4月30日,前期扫障勘测动工。5月12日,我为村里起草前期扫障、涵管修建承包合同。7月初,公路垫层、路面浇筑开工。8月14日,放假停工,规避高温影响质量。10月2日,重新开工。到11月18日,扫尾护肩补缺,整个工程竣工。公路全长4000米。尽管国家投资占了60%,但村里还欠几十万元的自筹资金。
      原来通村公路未开工时,陈克文书记就好几次找过我,说我“从前教过书,时下很多学生都在各地担任领导工作,不少是实业家,有权有钱;又说我主持了十几年村级工作,在乡里担任过企业办、水利站领导,在他们心中你还是有席位的。这次家乡修路、修村部活动中心,请这些名人、能人做点赞助。”
      金鸭村的地理位置,很多人都熟悉。从鹿山总脉分支,西下到丢山土岭,有条好几百米长、几米宽的土生“接龙桥”,“桥头”陡起一座大山,再向北延伸,忽又分出几个“大岔”,遥望大岩厂、澧水、蜚云塔。就在“接龙桥”下的两边山腰下几个分岔处约六平方公里聚雨地面,就是我们美好的家园——金鸭村。多少年来,彭氏、向氏、陈氏、傅氏,还有其他十来个姓氏,繁衍兴旺,上千人丁,在近几十年里,除了大量的在本地务农,有的经营其他艺业之外,有的读书,有的参军,有的打工,他们走进小镇,走进县、市、省城,走进北京,走向世界。这些家乡赤子从未忘记自己的祖籍,没有忘记向家峪的西流水,没有忘记涂家冲、金边堰的风和水。
      当陈克文书记邀我随同他一道,为振兴家乡向村内外名人、能人募捐资金时,我表示乐意随行。我把这一活动当做村里对我的信任和尊重,觉得这也是我为村里的公益事业应尽的责任。随即,我便陪着村官们,奔赴县城、常德、长沙、株洲等地,所到之处,亲人们无不慷慨解囊。
      台胞彭培龙几次捐资近十万元。常德市教育局干部陈世峰同志也两次捐款,设宴招待我们时,他热情万分地说:“我在金鸭小学读书,傅书记到学校作报告,几次表扬我,为我颁奖,这情景我至今历历在目。您和克文书记今天来,是代表家乡父老,来做慈善工作的,我应该为家乡表示心意!”在东北工作的彭培双、在株洲的辛绪贵、在县城的彭传兴、彭红星、彭元富、彭公平、彭元禄等,都是我教过的学生,对他们一说明来意,他们就说:“您是我们的书记,又是我们的老师,您代表家乡父老开了口,我们当学生的,定会表示。今天一杯薄酒、一个便餐(其实酒席很是丰盛),不成敬意。”金鸭村5组陈刚,年岁不大,事业恢弘,自办两处驾校;常德市陈章云,承包几处工程,闻说家乡办建设,二人立即各捐万元。在外打工的陈建华、陈克喜等一出几千。加上村内群众如约添份子,上级按政策拨款子,通村公路修建费用如期筹齐,不欠施工方分文。所有捐资名目均全刻入了金鸭村修路“功德碑”。
      2008年,我正式退休,老家的田地转包给了五弟。一片油茶山,每年10月,我还是照样聘临时工采摘。在近几年的日子里,我做了三件事:一是抢修族谱;二是外出打工;三是走进了澧浦诗社。
      先讲编修族谱,我不算发起人。但自我于1998年在彭坪垸工作时发现了一套傅氏老谱后,我大肆宣传,希望有几位德高望重的人组织为澧州傅氏续谱。2000年春夏之交,湖北恩施傅冠炎一行来澧访祖。到2002年,老家白羊湖开始组织续谱,时隔4年,在与山西等省市内外联系,复印老谱等方面傅冠湘先生作了大量工作,老家几人以几千元的费用承包给傅冠秒先生,让他采丁。他只有小学文化,确实无法承担此项工作,但应当肯定,冠秒先生的前期走访工作做了不少。到2006年腊月28日,傅氏大房、二房代表召开续谱联络会议,我如约参加了此次会议。此时,并无采丁编排样本和明细安排。会后,我再也闲不住了,只听说白羊湖在采丁,我开始自费在张家滩二房采丁和编排,到2009年腊月28,我约道坤、冠湘、冠秒三先生到我家,我拿出二房采丁编排的样本,得到了共同认可后才在以后的三年里,全面地、紧张地开展访亲、采丁、收款、出版等各项工作。没有冠炎先生访祖,没有儒颐老人的督促,没有冠湘、道谱先生的发起,澧州傅氏族谱不知还要推迟多少年才能修成。我三年的心血也没有白费,傅氏七房的采丁,编排、收费、装裱等工作我都亲力亲为。族谱的成功发行,为此我写了《澧域傅氏三修族谱纪实》等几篇短文,现刊于我的小集子中。《傅氏族谱》于2012年5月4日在澧县南帼宾馆颁发,有数百人参加了隆重典礼,县里有关领导、各房族亲代表和几位他姓代表都热情地上台祝贺。最后,乘车到白羊湖老家敬祖、观戏欢庆。
       澧阳平原是一个贮满中华珍贵历史人文信息的宝库。在修谱采丁过程中,我发现,王家厂镇江西村傅氏先祖是朱明王朝藩王外甥。澧县湖湘文化研究会了解到这一信息后,立即将我手中这份珍贵文献的原件拍摄,为之成功撰写“华阳王在澧州”专著提供了极其难得的史证。另外,对研究毛氏和辛亥革命党人、原澧州镇守使王正雅的葬址以及中共早期风云人物傅冠雄烈士事迹等,傅氏族谱也不乏重要价值。
      讲到外出打工,是我感到非常高兴的事情。2011年2月,女婿徐祥生告诉我,说他有个朋友在官垸,承接了一个标段的国土整治工程,缺一个施工员。要我去帮忙,我满口答应了。2月25日到达工地,一干就是三个月,我本来对水利工程施工不精通,尤其是单独施工还是头一回。我壮着胆子、鼓足劲,边学边干。首次出战官垸幸福桥,这个工程,年前就开了工。先后走了三个施工员,理由我不大清楚,幸好标段包头的父亲还懂一点工程知识。帮我又当师傅、又当徒弟,我俩相互学习。在那里还发现本站退休的老股长辛业资同志,不时请他指教。我本着本事不大,架子不大,不懂就问的原则,重点放在护砌沟渠上,放在建筑物上,不出现返工浪费材料的问题。把直线打标准,把图纸看清楚,把材料费用计算准确,为包头提供准确数据,指导施工。由于我是在大忙阶段进工地,来不及过细熟悉情况,一到工地,就要安排小工、机械施工。放线划样,也未过细看图纸,有一条渠道,前届施工员和包头都交待是安装六方板。一天下午,安排六方板进场地,我反复查看图纸,发现疑问。于是我连午饭都来不及吃,跑到工地指挥部问详情,指挥部负责人和监理员告诉我,说我们那个标段没有六方块,全是砼护砌渠道,我急忙通知包头,下午不能运六方块。因为用六方块护砌比用砼护砌价格高得多,来回运费都要花上万元,这为包头节约了一大笔钱,包头高兴极了。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施工需仔细认真,不然这笔损失包头不埋怨我,我也自责有愧。
      当施工员,责任重大,但收入还可以,一般月工资在5000元左右。有了第一次的外出尝试,2011年10月15日,我应邀到了广西贵港市平塘的蒙公镇平龙水库工地。这里是大跃进时期修建的一座县管水库,要重修水泥护砌,标准高。湖南人到广西施工,各方面受地方块土的限制。两个月后,包头再三挽留,我还是结账回了家,为傅氏族谱的编印做完善工作。
      2012年10月16日,我应邀到小渡口镇曾家村国土整治工地施工,在这个工地,足足干了半年时间。通过这半年施工,是我增长了不少工程施工的理论知识,增强了很多实际操作技能。
      2013年6月13日,我应邀到道河仙公村康哲农牧有限公司工地施工,在几十度高温下工作两个月,后因工地甲乙双方及内部有分歧,工地暂停。停工后,工地组织工程任务验收结账,我计算的全部工程量及折合土方与香港复查小组验收的土方相差仅1000方,后经双方协商其差额各负责50%。
      2013年10月中旬,我由辛业资先生介绍,到安乡安渔镇国土整治工地施工,两个月里施工进展较快,施工要求高,大部分沟渠要装模现浇硬化,大型沟渠要求块石护砌,还有机耕桥、排灌机埠配套,本可以按期完工的项目,因我老伴病重,我只好请辞回家,照顾妻子。好心人也都劝我,到外边打工辛苦,将就着过日子吧!
      2014年10月10日,我又踏上了石门县夹山镇国土整治的工地……。
      最后讲学诗,2008年10月,应刘先华、张景鸿、毛自银诸位先生之邀,我加入了澧县澧浦诗社。因为自己学历浅、底子薄,诗词功底贫乏,第一次我是磨磨蹭蹭、壮着胆子走进诗社大门的。后来,看到社长、诗友个个和善、友好、睿智,我便知道这里是一个学习诗作的大好天地。在以后的数年里,每月的5号,我风雨无阻到会听课。经常请教欧阳尚德老师和王业全老师,他俩从不厌烦,真够循循善诱,欧阳老师还是我会计行业的辅导老师。在几年学诗的时间里,我学到了五律、七律的基本格律和平仄知识,现在能鹦鹉学舌,勉强能哼几句小诗,但讲写作水平还差得太远太远了。学习诗词的初步体验是,要有信心和决心,多听课多看书。文化差、难度大要勤练。学习还要有本经,我先后购买了基本工具书,还买了一张书柜,整整齐齐的将书放好,要查看一目了然。经常向诗友请教,对照律诗诗谱格调写,写了又删,删了再写。在为傅氏续谱采丁到石门,看到了山乡人民改革开放的生活如花似锦,一排排平楼,一条条硬化路,农机小车,我便写了第一首《七绝•山乡行》

放开改革闯天涯,遥望林中开满花。

砼路琼庭通福境,奔驰宝马卧农家。



经过两位老师的指点修改,最后定稿成:



山乡出走闯天涯,改革春风拂万家。

大道琼楼新院落,农机宝马映朝霞。

     

      想不到这首《七绝》在2010年由文化部、中华诗词学会和湖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百诗百联大赛”评选中成了入围作品,也想不到我在2012年被推举为澧县诗词学会理事、道河诗社负责人,《澧州诗词》《武陵红叶》《武陵诗词》《湘澧新声》等刊物上选登了我的上百首诗词。我先后参与了本乡干群诗文集《道河乡吟》《道河新吟》《道河文苑》的编撰工作,《道河乡吟》的书名是特请毛泽东主席《关于国际共产主义总路线的论战》写作班子成员、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全国政协原常务副秘书长、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孙轶青先生题写的,后两本书名由原中共澧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现澧县诗词学会会长杜修岳先生题写;原常德市委副书记后任省文化厅厅长省出版厅厅长的周用金先生也给我们题写过书名。原常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春阳,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老干局局长贺松桂,常德诗墙组委会主任陈国安,常德市委党校教授刘金普先生,中共澧县县委副书记孟凡英,副县长姚大曰、贺冠军,甚至常德市航道局原工会主席现津市市诗词学会会长熊金生也给我们挥毫题词。这些集子由乡党委政府和道河诗社原社长毛自银等上呈省市县委领导和中华诗词学会总部,从中华诗词走进乡村走进农户这个角度说,对我县于2006年获评全国“诗词之乡”起了一定份量的帮衬作用。就我个人而言,虽然是个有单位的退休职工,其实际资质定位,仍是一介农民。说实话,到现在本人还才开始嗅到诗词的气息,我的习作水平还只算一个学前班的孩童。要使自己达到入门的程度,恐怕还非得下几年苦功夫不可。我要下苦功夫磨练,不能满足于现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23 14:3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傅衣均回忆录《风雨人生路》

(九)激扬晚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4 11: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02:22 , Processed in 0.03157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