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450|回复: 9

澧县曾经有座丁公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9 12: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于乾松 于 2021-2-10 11:48 编辑



澧县曾经有座丁公桥


《嘉靖澧州志》卷之四《关梁·澧州》记载:“丁公桥,州治西百步,今废。其侧旧有佛曲楼,亦废。”从这条资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当时的丁公桥是在明代州治西边百来步远的地方,和今天一样,在城市比较繁华的中心位置。至于后来桥是否垮塌或者湮埋在地下,文字里所说的“废”,对这几种情况来说,皆有可能。资料还提到了桥旁边原来是有一座佛曲楼的,从名字看,应该是一座佛教建筑,它也和桥一样被废弃了。在后来的《澧纪》中,对于佛曲楼的来历倒是有比较清楚的记载,而且是和丁公桥连在一起被提及的:“佛曲楼:州治西丁公桥,今废。永乐间(1403~1424)颁佛曲,令塞下歌之,故以名楼。”永乐皇帝是朱元璋的儿子,被封为燕王,镇守在北京。后来因为感受到了朝廷削藩的巨大威胁,就率先下手,起兵造反,篡夺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他对建文帝身边不服从自己的大臣进行了残酷的清洗和杀戮,双手沾满了建文旧臣的鲜血,罪恶感滋生,内心无法得到安宁。他觉得要对自己所犯的罪恶进行救赎,怎么赎罪呢?当然就是超度亡灵了。为了让那些被他残杀的冤魂厉鬼,都能在佛国的光辉照耀下早早往生,不再纠缠于他,所以就在他即位改年号后的永乐二年(1404年),专门命人搜集了唐、宋、元以来通行于南北的佛教梵呗曲调400余首,编成《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一书,刊刻后在全国发行。据说这些佛曲甚至远播到了越南、朝鲜和日本,丁公桥边的佛曲楼,应该就是用来贮藏这些佛曲的建筑。如此看来,当时已经废弃的佛曲楼和丁公桥,起码从永乐年间就开始联系在一起,一直到嘉靖年间,它们才都共同结束了带有宗教色彩的功能。丁公桥作为渡人的桥梁,究竟始建于何时,如今已是一个谜了。不过,我们还是可以想象得到它当时架在贯穿澧州州城的某条河流上的情景,可能和如今的苏州一样,也能显出“人家尽枕河”的江南水乡的秀丽特色吧。
《嘉靖澧州志·物异纪》记载:“国朝洪武初筑城时,有异人自称孟良,运车以行。至西门,居民多不礼之,怒,乃挽车沿城至东门外,刻其形于城石,东向。以故东城居民多富于西。俗谚相传如此,无足称述,姑录以存旧。”意思就是在明朝洪武年间澧州修筑城墙的时候,有个自称叫孟良的人推着车子走到澧州城西门,那一带的居民对他很不客气,孟良很是气愤,便推着车子沿着城墙往东门外去,发现那里有一块石头,他就把自己的形象刻画在石头上朝向东面。从此以后,城东的人比城西的人都富有。这个故事后来在澧州城里口口相传下来,但是去掉它附会的神秘面纱,我们还是可以窥见这也许就是当时在民间发生的一点摩擦而已。某个举止怪异的人在城西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无礼对待后,愤怒地到东门诅咒,甚至做出了在石上刻画自己形象的举动,这在旁人看来,就觉得非常神奇,后来在人们的口口相传里不断加工,就变成了如今我们所知道的样子。同样,这个故事在《澧纪》里也记录了下来,只是更加具体。并且还说这块石头上的刻画痕迹,时隐时现,只有无心者才能常常看见。
到了清代,关于孟良的故事《康熙澧州志·古迹》里有了一个完全不同于明代的记载。全文说:“丁公桥,仙孟良卖桃于此,见城民无买供父母者,因弃桃于市,推车向东门大石上,大喝石裂,入石缝中。”意思就是孟良在丁公桥卖桃,见世人只买给自己和孩子吃,没有一个说买给父母吃的。他非常愤怒,便把桃子泼到桥上,推着车来到东门的大石头前,大喝一声,石头裂开,自己和车钻入石缝之中消失了。丁公桥也因这些口口相传的故事,成为了一座具有传奇色彩的桥梁。

不过,这座早就消失了的桥,为什么叫做丁公桥呢?这个疑问,其实在民间应该是有答案的。这个答案正如《嘉靖澧州志》里说的:“俗谚相传如此,无足称述”,所以就一直没有被采入州志。一直到了清代《直隶澧州志·方外》,我们才看见关于丁公桥的另一个传说故事。古人说“澧州乃神仙酷宅”,意思就是说这里隐居着很多的神仙,并且留下了许多的传说。其中有个叫作丁公的人,没有人知道他是一位神仙,只知道他是一个不平凡的鱼贩子。志书说:“炎暑中卖鱼于澧城大街桥上,众鱼皆臭,惟公鱼活,因私窥之,见公以一丸入水浇之,鱼随手拨剌。众夺其丸,公吞入口,遂乘云去。至今桥没尘土中,人犹名其街曰丁公桥。”
丁公看来并不是当地的人,在夏天人们却常常见他在桥上卖鱼。其他鱼贩子的鱼一会儿就发臭了,但是他的鱼一天都活蹦乱跳,这就奇了怪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当地的鱼贩子不知道这位丁公的底细,觉得不可思议,就悄悄地窥探他,看看他有些什么样的秘密。结果就发现这位丁公在水里放了一粒丸子,然后把水浇在鱼身上,鱼儿就变得非常鲜活,即使是死鱼也能活过来,这太神奇了,鱼贩子们就开始争相抢夺丁公手里神奇的丸子。丁公便把丸子吞进嘴里,腾云而上离开了澧州城,后来人们便把这座桥叫作丁公桥。
沧海桑田,世事日新,虽然丁公桥已经深埋在厚厚的尘土之中,消失不见了,但是现在人们仍然把这个地方叫作丁公桥。丁公桥作为澧县的一个地标,依然在县城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段,续写着它在无尽未来的更多传奇。
文章来源:澧县图书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9 12: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海桑田,世事日新,虽然丁公桥已经深埋在厚厚的尘土之中,消失不见了,但是现在人们仍然把这个地方叫作丁公桥。丁公桥作为澧县的一个地标,依然在县城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段,续写着它在无尽未来的更多传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9 13: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丁公桥,既然是桥,必定架于河上,依州志和传说,也能确定遗址所在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9 16:34: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桥的传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9 20:13: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涨知识啦!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9 21: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9 22:20: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丁公桥作为澧县的一个地标,依然在县城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段,续写着它在无尽未来的更多传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9 22:20: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9 22:32: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澧州志记载:“丁公桥,州治西百步,今废。其侧旧有佛曲楼,亦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13 12: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佳作,遥致新年安康吉祥,万事如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15:53 , Processed in 0.03456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