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大浦 刚解放时,我看的幻灯片,叫土电影。晴天日子,晚上街头拉起白布,用一个小柴油机发电。幻灯机打出的图片不会动,是彩色的。有标语口号,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之类,放映员边方方镜头边解释,比看西洋镜强多了。
第一次看真正的电影大概是1952年,地点安中操坪,演的片子叫《朝鲜游击队》。看电影的人多,我在银幕反面看的,看热闹,仗打得激烈,炮火连天,美国佬打败了。电影里唱了一支歌,我只记得两句歌词:鲜花开遍了无边的山野,百灵鸟自由歌唱。看吧我们可爱的村庄……。散电影后走回来时,腿都走软了。
大概1958年起老戏院破旧,改放电影了。平时在院里,大热天院子外院,手拿芭蕉扇驱赶蚊子。一张电影票五分,大多黑白电影。大部分是战斗故事片。1961年彩色戏曲片《三打白骨精》上演,看电影的人多,电影院不分日夜放,空前火爆。大概1962年新电影院开业,旧戏院寿终正寝。新影院叫安乡县电影院,牌扁为熊长青先生书写。门厅挂了22影星照片。电影院上演印象深的电影:怒潮丶刘三姐丶洪湖赤卫队槐树庄丶红色娘子军等。七十年代最热闹的是看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影片,群众称宝片,到各公社和大队放映,接和送都很隆重,敲罗打鼓放鞭炮。文革期间演得最多影片是八部革命样板戏,还有地道战及解禁影片。
七十年代有一天,县氮肥厂演影片《侦察兵》,消息传岀,不少人争先恐后,运输社的趸船都压沉了。好在未出人命,虚惊一场。八十年代初,县里在潺陵路修了新影院,减轻了电影公司压力。八十年代对安乡冲击最大的影片是京剧片《白蛇传》,扮样板戏龙江颂中江水英的李炳淑主演的白娘子。党校一退休老人金行美,年过八旬,每天两场,共看八场才罷休。再一部是《少林寺》,大鲸港财税所青年干职请假到常德市看了之后,安乡影院上映又订票补看。这两部片子,在安乡影响之大可谓空前绝后,作为老影迷我五十多年很少落下。退休后,很少去影院,电视只要有图象清淅,照看不误。人不得动了,上百本的《大众电影》,从未光顾。
(文:李大浦 照片提供:罗成武) 潺陵电影院
六十年代的放映员我记得一些:苏碧桃,阳长江,齐兴郃,王明志,文国凡,杨世英,廖烈波,朱世巧,蔡华桂。电影公司一把手:李冬生,高云霞,苏碧桃,王明志等。时间跨度大,有的记得姓,名字记不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