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国共合作
1923年6月,中共“三大”确定了革命统一战线政策,在《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召开,在事实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中共临澧地方组织遵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和部署,注意做好与国民党合作的统一战线工作,团结国民党左派,帮助组建国民党地方组织,支持北伐战争,输送革命力量。
一、帮助建立国民党临澧县党部
1926年5月,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成立。7月,本县佘市乡团岗人蒋保炯,又名蒋蒸初,从以毛泽东、林伯渠、李富春为理事的国民党中央党部政治讲习班学习结业,随北伐军从广州抵达长沙,经国民党省党部短期训练,以国民党党务特派员的身份回到临澧筹建国民党临澧县党部。
蒋保炯回到临澧,感动孤军奋战组建国民党县党部有困难,便通过与自己同时从广州以农民运动特派员身份回县的中共党员何汝霖的关系,同中共临澧小组的领导取得联系,邀请胡求仙、王帮范等数十人到宋玉城王家岗王帮范家里进行会商。蒋保炯在会上介绍全国一日千里的革命形势,号召与会同仁把国民党临澧县党部组建起来,以便公开领导全县广大民众开展革命运动。其实,在会商之前,中共临澧小组已经决定帮助蒋保炯组建国民党县党部,为今后党领导工农运动创造同舟共济的环境。会商的结果,一致通过了成立国民党临澧县党部筹备委员会的决定。
1926年8月,趁着北伐军进军临澧的胜利,国民党临澧县党部筹备委员会宣告成立,在原县参议会正式挂牌。县城大街小巷张贴“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之类的标语,县参议会的议员们吓得手足无措,县参议会及县行政委员会随之解体。国民党临澧县党部筹委会成员,由特派员蒋保炯提名,报省党部批准,中共党员胡求仙、王帮范、王宪、明恕、周家昆和国民党党员张鹿门、余庶初等为筹备委员会委员。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派驻湘西的特派员王基永也前来指导筹建工作。
1926年9月,在中共临澧小组和北伐军贺龙所部第二旅某团政委袁裕的帮助下,国民党临澧县党部筹委会召开党员大会,宣读《县党部成立宣言》,正式成立临澧县党部。中共临澧小组执行中央确定的统一战线政策,中共党员、共青团员都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进入国民党县党部担任职务。县党部的领导成员中,党务特派员蒋保炯任书记长,余庶初为常务委员,其他部门职务均由中共党员担任。王帮范任组织部长兼商民部长和财务部长,王宪任宣传部长,明恕任工人部长,胡求仙任农民部长,徐承镛任青年部长,颜泽春任妇女部长。
国民党临澧县党部成立之时,省党部湘西党务专员王基永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着重强调了农民运动的重大意义,指示县党部要大力抓好农民运动,这给临澧革命形势的发展平添了助推力量。国民党临澧县党部成立后,中共党员、共青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也为国民党注入了革命性。中共临澧小组帮助组建国民党县党部,实现国共两党的成功合作,加强了统一战线。这为发展壮大中共临澧党团组织提供了良好契机,也为发动全县工农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共临澧地方组织以合法身份发展党的组织,加强党的活动,组织活力更加朝气蓬勃。可以说,自1926年下半年至1927年的上半年,中共临澧地方组织的工作呈现出呼风唤雨的态势,无论在临澧的政治舞台,还是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共临澧地方组织都发挥了充分的领导作用。
二、支援北伐战争
1926年6月至7月初,临澧马鞍山、赵家巷、七重堰、牌楼岗、停弦渡、杨板桥、清水堰、观音庵一带,为反动军阀部队北军王都庆部和护湘军叶开鑫、贺耀祖部盘驻。县城各机关推举县参议会会长谭鹤岭为行政委员,并成立行政委员会以维持社会秩序。
1927年7月,建国联军即北伐军第一师师长贺龙率部进军临澧,击溃直系军阀吴佩孚部门炳岳师。贺龙仍为第一师师长。7月15日,第一师第二旅旅长贺敦武率卫队营、步兵四、六团暨第二独立团、骑兵团进军临澧。17日晨,国军与北军在临澧县城交战,下午三点,战斗结束,双方及百姓死伤百余人,国军占领县城,绅民箪食壶浆,国军给钱不受。第二旅旅部驻劝学所,骑兵团驻县城河街,独立二团驻西门外龙腿子岗,步兵二、六团驻马鞍山、赵家巷。8月6日,,建国联军改为国民革命军,贺龙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据当年8月20日《大公报》载:临澧“农民以粥饭送来作慰问,妇孺亦不避开”,北军“狼狈逃窜,所有行李概行抛弃”,北军败退津市、澧县,护湘军撤往慈利、石门。8月21日,中共临澧小组联合国民党临澧县党部、县公署暨各公法团举行北伐祝捷大会,与会者数千人。夜间举行提灯会,欢庆北伐胜利。
1926年9月,贺龙率部进占澧县,准备攻打黄金口,强渡长江,进军津沙。为了帮助贺龙部实现渡长江、取津沙的战略意图,中共临澧小组派出王帮范等人,联合国民党临澧党部筹委会成员,帮助国民革命军紧急筹措,历时一月,动员蒋家将松培、蒋松润、蒋松泉、蒋松益等17户松字辈开明财主,捐筹军谷5万石,折合银元15万元,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受到贺龙嘉奖。
三、输送培养革命力量
中共临澧地方组织推进国共合作,支援北伐战争,十分重视培养和造就人才。1926年8月下旬,中共临澧小组联合国民党临澧县党部筹委会,选送了侯方宇、彭述等人参加贺龙创办的澧州政治讲习所学习。这批人次年3月下旬结业,彭述任贺龙部特务营政治指导员,侯方宇任连长,随贺龙部挥师北上。1927年3月,中共临澧特别支部又先后选派卢兴林、滕宁康、杜南樵、张如统、肖忠岳、肖干卿、陈毓南、雷汉池等20余人上黄埔军校、武汉教导大队、黄埔军校长沙三分校学习。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中共临澧地方组织的重要骨干,在领导临澧人民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中立下了不朽功勋。
来源:《临澧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第一篇
编辑:史小杰
一审:朱 菲
二审:涂曼妮
终审:万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