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055|回复: 6

六年前彭山谒思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3 05: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KhTglJwrikEAAAAAAAAAAAAAAA891.jpg

     下午五时,从钦山返经彭山,兴致依然昂然,伙伴们毫不迟疑地登上石阶,争先恐后往山顶攀爬。从钦山去澧县县城,必经彭山。彭山与钦山雷峰起伏连绵,堆蓝积翠,四时一色。巍巍彭山,傲视苍穹,悠悠澧水依山北蜿蜒东去。
      我这是第三次上彭山了。第一次也是和国平师傅,游览钦山前,先爬上了彭山。第二次是2005年10月曹老回乡视察,我负责事务性工作,当时曹老精力旺盛,兴致很浓,一气登上山顶。这一次,我倒成了半路出家的导游,这不?从钦山出发,直至现在气喘吁吁地登山,仍然没完没了地回答着同伴们关于彭山的故事。
      钦山因寺出名,而彭山却因人得名。
      彭山原名虎山,山上建有思王祠和娘娘殿,虽规模不大,殿宇平平,但思王祠却纪念的是唐皇子李元则。李元则任澧州刺史前曾封彭王,所以虎山也就趋炎附势地改姓彭了。澧州人民怀念这位年轻刺史,这不完全因为他是皇子,而主要因为他确实为澧州人民做了不少好事。
      根据相关史料考证:李元则,字彝,武德三年(620)生,高祖李渊第十二子,母亲王才人。《旧唐书》载:“武德四年封荆王,贞观七年授豫州刺史,十年改为彭王,除遂州都督,寻坐章服奢僭,免。十七年拜澧州刺史,更折节励行,颇著声誉。永徽二年薨,高宗为之废朝三日,赠司徒、荆州都督,陪葬献陵,谥曰思。发引之日,高宗登望春宫望其灵车,哭之甚恸。”
      胆敢穿龙袍、戴皇冠,当然龙颜大怒,不削封免职才怪。李元则也有自知之明,来澧时仅二十三岁,痛改前非,节俭清廉,抑豪扶弱,疏河治水。于是,年成大丰,政通民和,犬吠无警,政绩斐然,而深受百姓拥戴。可惜他英年早逝,三十二岁走了。澧州老百姓为纪念他,在金家岗建思王庙,尔后又在虎山上建思王祠。“每月朔望,州民远近祈祷于王者,肩踵相错于庭。王爱民无已,恒多灵应。”《直隶澧州志》:“彭思王庙,每春秋二仲致祭,祀唐刺史李元则。旧封彭王,以罪贬澧州刺史,有德政,澧人思之,故谥曰‘思’。祷雨有应,宋敕封昭应普济王,名其庙曰昭应,明为李彭思王庙。”
      山顶上的思王祠,不仅历代修葺,而且官宦墨客也留下不少诗篇。明户部尚书李如圭曾衣锦还乡,上山拜谒他的本家,感慨万分,诗兴勃发,即赋七律《颂彭山思王》:

雄才宗室寄干城,刺史分符万里行。
德在民心崇祀远,功施社稷荷封荣。
半山落日鸦声乱,古庙高松鹤影清。
瞻仰英风频感慨,断碑开藓读遗文。

      乾隆戊辰年间,适逢上游“山水暴发,远近田庐皆淹,州城数版灭没”,知州何璘主殿前方左右分立钟楼、鼓楼,南北诗廊与山门和整体围墙成一体。“目及民艰,救援无术,乃默号于王,求上天豁然开朗,晴霁一月,则灾黎有赖。已果如祷,民得以修葺败屋,补种晚禾,岁复有收”,于是“率同幕僚,报祀于王。瞻仰王仪,金彩剥落,殿甃廪坎,不堪布武,心甚愧之。夫以王拯沮洳之民,登之衽席,德施何厚!乃像设殿鹙如斯,岂所以隆报称?爰捐廉俸,焕修遗像,甃殿以石”,修缮了思王祠。
      和其它寺庙一样,1958年大炼钢铁时,彭山思王祠也被夷为平地。以后以一间茅房为“思王祠”,由一位老翁(当年的小和尚)守护达40年之久。尽管如此,这里终年烟雾缭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澧县艳洲水利水电管理局牵头重建了今天的“思王祠”。
      临近山顶,暖烘烘的斜阳迎接我们,一口气登至山门。
      红墙绿瓦的山门高置“彭山思王祠”五个镏金篆文,乃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张仃先生的墨宝。抱柱联曰:“澧带原襟祠领山川皆锦绣,尧风禹业功成古今共辉煌”,撰、书分别为杜修岳、刘大林这两位澧州方家。上得山顶,祠院中间雄踞主殿,红墙橙瓦,重檐叠角,雕梁画栋,依旧气势恢宏。门顶高悬“德遍荆南”扁额。柱联篆书,门联楷书,其内容没有留意,只见得彭山思王庙曾经有这么两联:一曰“彭王就国南来,幻梦一场,到此地方开觉路;澧水环山东去,回头是岸,教世人莫问前程”;二曰“道澧在后,澹澧在前,大川广原,隐然襟带;彭王不终,思王不朽,封建郡县,交有功名”。我想这两联与山与水与人与神都是贴切的。
      主殿前方左右分立钟楼、鼓楼,南北诗廊与山门和整体围墙成一体。主殿后面的娘娘殿,已经重建,只待开光,红墙红瓦,面阔五间,立柱回廊,庄严雄伟。又成一大亮点。
      大殿正中的思王,金身官服,手捧公文,正襟危座,在玉皇、玄武左右呵护下,好不谦逊地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不知何因,我始终没能屈膝。彭王也好,思王也好,普济王也罢,那年轻祀主的牧澧德政已早随澧水滔滔东逝,剩下的这尊享香一千多年偶像究竟还有多少灵气?即使象知州何璘炒作的戊辰应验,也是空前绝后的。不然,十三年前的澧水就不会如此疯狂咆哮,简直就是无视彭山的存在,蔑视思王的神力。当然,信则有之,诚则灵之,随着彭山寺的兴盛,也许,思王祠的悠悠罄声和袅袅香火会感天动地,澧水流域将水旱无忧,五谷永丰。
      接下来,诗廊的文化气息让我们流连往返。
      六十余幅古今诗词联画石碑依墙而立,收录最早的为杜甫的五律《晚秋长沙蔡王侍御饮莛送段六秀军归澧州观省诗》,当然少不了李如圭的七律《颂彭思王》。诗墙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字体亦形式多样,史穆的行书、全修道的篆书、周旭的隶书、颜家龙的行书等一批知名书法家的墨宝。
      落日余辉和县城的电话将我们催下山顶。
      刚下坡,只见右边宽阔平台,上卧一座石碑,花冈岩,斜仰面北,十平米许,底黑字金,周用金先生标准行书的曹阁老的《回乡随感》:

十七入伍浴血奋战大西南,
七十回乡反腐倡廉志更坚,
弹指一挥间整整五十三。
鞠躬尽瘁为人民,
两袖清风我心甘。

         这显然是曹庆泽同志2002年回乡时所作的。

wKhTg1JwrqUEAAAAAAAAAAAAAAA493.jpg
wKhTg1JwrtMEAAAAAAAAAAAAAAA54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3 06: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雄才宗室寄干城,刺史分符万里行。
德在民心崇祀远,功施社稷荷封荣。
半山落日鸦声乱,古庙高松鹤影清。
瞻仰英风频感慨,断碑开藓读遗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3 09: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吉祥 于 2014-10-3 09:33 编辑

                   鞠躬尽瘁为人民,两袖清风我心甘!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3 11: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游记杰作,拜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3 11: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游记杰作,拜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 16: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兄关注、抬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 16: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祥 发表于 2014-10-3 09:28
鞠躬尽瘁为人民,两袖清风我心甘!赞!

谢谢老兄关注、抬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09:59 , Processed in 0.03658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