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779|回复: 5

再访钦山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5 12: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下午办差,再访钦山寺。过张公庙大桥,已过4时,驱车直奔钦山没商量。
      虽然6年前我慕名而去扫兴而归,但我却始终期盼着家乡历史文化的复兴,坚信那千古禅寺的辉煌再现。
终于,去冬一则新闻让我振奋不已:阳光和煦,暖意融融,钦山寺内梵音袅袅,瑞气腾腾,彩旗招展,华灯高悬。六千多人聚集钦山隆重举行钦山寺1160周年和大雄宝殿开光典礼。尤其是当激动的手搜索到钦山寺主持简介时,我更为之震撼:实施如此复兴工程的演佛法师,仅是一位与我儿子同庚的二十八岁青年。什么原因让他十一岁就从太青山走进佛界,又靠什么力量在几年时间里就创造出如此功德?

100838u12b6bcormn20zbr.jpg



      那些年联系党史方志工作,珍贵的地方文化史料让我略知钦山寺:
      钦山在澧县县城西约十公里处,北连彭山,西南与临澧铜山相接,均属五雷山余脉,丘陵起伏绵延,没有高大雄伟,但山中的钦山古禅院却声名遐迩。《直隶澧州志》载:“彭山西五里,唐大德中,僧文遂建。”文遂即文邃,乃中国佛教曹洞宗洞山良价禅师法嗣高僧。应国斌先生在《善卷邑里》一书中称:“文邃(834-896)福州人,少依杭州大慈山寰中禅师受业,得到僧众中同为福建人的岩头全豁和雪峰义存的赏识,‘知足法器,相率游方’,来常德德山。全豁、义存得得德山宣鉴印记,而文邃未被开悟,改投药山惟严法孙洞山良价,成为法嗣。文邃二十七岁时即公元860年止于钦山,直到圆寂,在钦山弘法36年。文邃属禅宗曹洞宗,文邃之后,载入《五灯会元》的还有云门宗的创始人云门文偃的第三代法孙钦山悟勤禅师,以及传临济宗的钦山普初禅师(南岳下十四世)。”
      显而易见,钦山法系自古以曹洞,临济并传,又接法眼,即成曹洞、临济、法眼三宗并传,因此山之灵、寺之名可想而知。据说,鉴真东渡日本弘法之前,曾来钦山寺研习佛门经典,东渡所率众僧中,没少乾明寺僧。因此,日本佛教曹洞宗尊钦山文邃禅师为其始祖。钦山寺规模宏大,香火旺盛,名驰湘楚。至嘉庆元年,据称有僧众数百名,田产几百亩,山林千亩,寺院规模雄伟,几百余间殿宇堂舍,前后五六进,依山行势,红墙黄瓦,檐牙高啄,辉光紫气,鼓鸣钟扬,气势恢弘。
      毛自银先生在《千年古刹钦山寺》一文中说:钦山寺“多次受到皇封。元时,仁宗皇帝亲赐“天宁报恩禅寺”。乾隆二十六年,乾隆下江南巡视途径澧州,听闻于钦山乾明寺大雄宝殿堂上有镇寺之宝——九火铜菩萨,于是前往山寺礼佛,并赠金匾一块,题名“钦山寺”,嘉庆年间立有寺碑记载。”又说:“更有不少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到此拜谒存迹,乾隆八年郑燮所赠一副竹联,至今仍存于钦山寺。即使近代,不仅曾有孙中山先生谴秘书刘善初给钦山寺送来一套梅、兰、竹、菊名画的尊荣,更有贺龙禅访改名的佳话。贺龙原本名“文常”,字“云卿”,传说“贺胡子”一次在钦山寺关王殿见“赵子龙师卧龙龙兄龙弟,张翼德尊玄德德君德臣”这副对联后,因仰慕赵云之情甚殷,这才将自己的大名改为“贺龙”,以致镇守澧州之后更是驰骋疆场,叱咤风云,大名如雷贯耳,让敌闻风丧胆,跻身开国“十大元帅”之列。”
      家乡接踵而至的佳音喜讯振奋人心,加快了我寻访钦山寺的脚步。
       一个晴空万里的春日上午,我和国平师傅从常德出发,一路从药山寺、嘉山寺、古大同寺寻访过去。下午奔钦山寺,车至彭山脚下只剩得一条简易公路,先后三个岔道问路三次,最后连简易公路也消失了,好在三菱吉普还能勉强行进。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车至目的地了,居然还去问路。也难怪,眼前的钦山寺与脑中的印象反差太大:


4d7eae79g764a099a4c45&690.jpg


      已经破旧的三间半瓦房,面积百平米许,上屋门半掩,一尊不伦不类的菩萨面前几根残烛断香,也不知僧人何在。好在屋西灌丛中的一片寺僧基塔,多处尚可辨认的字迹,无声地佐证着寺庙的悠悠千古。寺东那株茕茕孑立的罗汉松,还有那口杂草半蔽的唐代古井,似乎在有气无力地向我们诉说着以往的沧桑和今天的无奈。我想,难怪日本佛界在此因“礼祖无寺”、“拜佛无尊”而泪流满脸,怏怏而返。




      车至彭山,今非昔比,鸟枪换炮,山脚下水泥大道宽阔平坦。前行约两公里,大道向临澧县境伸展过去。依路牌指示,向左转上村级水泥公路,又折过一个小弯,再右拐一个九十度,不足一分钟时间,小车驻足钦山寺山门前。
      复建的钦山寺,真可谓鸟枪换导弹!眼前的壮观又一次超乎我的预期:
      钦山雷峰下,青龙白虎间,木鱼山脚上的百亩禅院,鳞次栉比的殿堂亭阁,依中轴线随坡度逐级抬升,自东向西次第铺展。殿宇单檐歇山,错落有致,红墙青瓦,檐牙高琢。南风拂面,磬声悦耳,梵音悠扬,佛香袭人。蓝天白云,斜阳青山,深邃而悠远,静谧而闲适,此情此境,超尘脱俗,忘乎所以,飘飘欲仙!



u=1968752657,4032883369&fm=15&gp=0.jpg


      巍峨的山门殿,三间深八米,与左右钟鼓楼、侧门、耳门、围墙连成一体。门顶由省文化厅长周用金先生题款的“钦山寺”金光四耀,似乎在昭告天下:钦山寺高起点、大手笔、超历史地复兴啦!两侧围墙上的黑体黄色“爱国爱教,弘法利生”八字,昭示着佛教的宗旨。门前一口新建的放生池,足二百平米,波光粼粼,清澈见底,山门殿倒映其中,庄严宏伟中又显得几分幽静神秘,让人顿生“慈悲为怀,体念众生”的佛家情怀。


4d7eae79g9ee15ac55703&690.jpg


      山门殿中供奉的弥勒佛,尽管还没来得及装金,却依然笑态可拘,大肚可抚,布袋可捋。东西两旁供奉四大天王像,东方天王手持琵琶,南方天王手中持剑,西方天王手中缠绕一龙,北方天王右手持伞。不知何因,天王殿竟无楹联,想来,或在征集之中,或待名家题款。然我觉得,历经沧桑、饱受磨难的钦山寺最符合此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人无所不容。或:慈颜一笑了千事,大肚三通行万船。这两副联出哪个弥勒殿,确实一时想不起来了。


4d7eae79g9ee15f4a993f&690.jpg
4d7eae79g9ee15e0ae8bb&690.jpg


      走出山门,抬头即见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所有佛寺的核心建筑,大雄是释迦牟尼的德号,大者包含万有,雄者摄伏群魔。宝殿的宝指佛法僧三宝。眼前的大雄宝殿面阔五间,中三间宽15米,边两间宽8米,前后回廊,雕梁画栋,镂空花脊。门楣“大雄宝殿”四字金亮遒劲,左书“佛历二五三四年岁次庚寅十月吉旦”。右落款“沙门释演佛”。由释演佛题款,门前的柱联,感激过去期盼未来:忆昔时诸先德建寺安僧累受辛苦;看未来众后贤弘法利生倍发道心。大殿正中佛祖正襟危坐,两旁分立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座联曰:大慧开圆觉意入无念禅佛理方晓是非无碍;雄智通妙境心注本寂悟玄机始知色相皆空。


4d7eae79g9ee162053d64&690.jpg


      大雄宝殿及广场右侧,十几个工人正在紧张施工,一栋三层楼房基本竣工,共三十三间,显然是先觉堂、寮房。寮房对门是一座平房,即斋堂。大雄宝殿后是三间观音殿,供奉着千手观音。


4d7eae79g9ee16407aafe&690.jpg


      至殿后就是六年前迎接我的那三间房子,里面依然是那尊菩萨。也好,留着这座简易建筑,让它同周边若干遗存一起,去见证钦山寺的来世今生。


4d7eae79g9ee7109d0e4e&690.jpg


      结束参观的时候,在方丈楼前见到了等待我们的释演佛主持。少年老成的法师,高大魁梧,天庭饱满,五官端正,英俊潇洒,聪慧刚毅,谈吐自如。在简陋的接待室里十多分钟,一杯清茶,简单话题,我不仅由衷地佩服、赞许、敬重眼前这位年轻和尚,而且在期盼中也难免生出几许父辈的心疼与惋惜。


4d7eae79g9ee1662e3cd3&690.jpg


      演佛法师俗姓胡,太青山人,1982年8月生。1993年因为一场大病无治,在钦山寺礼上宗下能法师出家,赐法号“百平”。后随师到古大同寺从师上妙下韬法师,赐法号“演佛”。1998年到岳麓禅寺上圣下辉法师处学修,同年在武汉宝通寺授受三坛具足大戒。1999年到河南省佛协参加僧伽执事培训班学习,又至福建莆田广化寺参学。2002年春,演佛法师应澧县宗教部门和居士之盛请,毅然回钦山寺主持工作。他以光复祖庭为己任,日夜奔波,不辞辛劳,既求教大德高僧,请益同参莲友,广接居士大道;又主动争取各级政府和佛协的重视、当地政府和周边村民的支持,终于化缘千万,祖庭光复,夙愿已偿。
      作为县政协委员的演佛主持,对未来信心百倍,规划示意图就是他的奋斗目标。

     《钦山寺规划示意图》是根据钦山寺周围老年村民回忆指点绘成,依次为:山门殿,两侧各有一放生池。过钟楼鼓楼后即是关岳殿(下殿),左为青龙亭,右为白虎亭,后侧韦驮殿、彻兰殿,下殿左侧千佛塔。中殿就是大雄宝殿,正中供奉佛祖,两旁分列十八罗汉。殿两侧有龙亭、弥陀殿、五百罗汉堂及各式寮房、客堂、斋堂。穿过花圃,登上台阶,自北往南依次为文殊殿、观音殿、普贤殿。三殿两旁各是禅房、寮房、功臣楼、药圃、伙房。再往后踏上台阶,是一宽敞庭院,正中坐落祖宗堂(上殿)。左侧是方丈室、住持室、居士楼,右侧是先觉堂、寮房。正对中轴线距山门大约400米的最高处屹立十八层宝塔……。
      演佛送我出寺,边走边聊。他说,规划在实施中根据条件做了修改,主体工程基本竣工,附属工程仍然相当艰巨。他指着寺院后高耸的山峰兴奋地告诉我们,那三百亩山林已经收回,东面的一百多亩也正在协商之中……
      当演佛向我握手告别的时候,我在热切的期盼中,又难免生出几许父辈的心疼与惋惜来,禁不住发问:“和尚现在可以结婚吗?”
        “道教可以!”他毫不迟疑地回答,看不出丝毫遗憾。
        “赵朴初不是有家室吗!”
        “他是居士!”
       在我心目中他毕竟还是一个孩子,和我儿子同庚的男孩。
      


       回常德后,因为惆怅和失望,也因为自信和期盼,我一直关注着钦山寺的前世今生,尤其是当代的兴衰与时下的中兴。
      从应国斌先生抄录的《重修钦山寺缘由碑》看,钦山寺清代前期的发展脉络还是相当清楚的。《碑》载:“钦山乾明寺唐代文邃禅师开建,至宋元明,代不乏人,迨至国朝康熙年间,有成燮上人住持几载,又有照民和尚接住十余载,在此圆守。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湖北公安报慈寺澍可禅师受太祖灰如老和尚派遣到此,几费经营,重为修理,接众安禅,撑持祖庭,四方善土,无不皈崇。”七年后澍可禅师圆寂,接下来的几任住持,不仅“毫无培植”,而且“殿宇朽坏,田山当出”,最终“不肖四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澧州善众邀请公安报慈寺上嵩下山老人师徒,入主“荒凉不堪,此场为洗”的钦山寺。周师徒二人忍饥受冻,不分昼夜,苦撑门庭,又“栽蓄竹木,培植山林”,逐年开垦耕种积攒,逐步收回田产山林。又四方募化,日积月累,历十五年寒暑,至嘉庆元年(1796年)大佛殿(中殿)重修竣工。而其师积劳成疾辞世,可还有观音殿、方丈斋堂未修,周“日系心焚,夙夜在念”,又“茹苦自甘数年”,托佛祖默佑,功德终于圆满。至此,钦山寺开始进入全盛时期,常住僧众百余人,拥有田亩三百、山林千亩,寺院占地两万平米,大小房屋四百余间。
      然而,时值清末,内忧外患,国力日衰,西学东渐,教育救国,庙产兴学,钦山寺新式学堂于1899年春在钦山寺开学,首届就读有澧州、临澧、石门、安乡等县三十余人。虽然一直办学堂,但寺院基本无损,后期还装修过山门殿。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新中国建立后,钦山寺历经二十八年劫难。1952年打泥胎、打菩萨,寺中仅剩三个外地和尚;高级社在山门殿办公,下殿、中殿、后殿也改做了榨坊、仓库。1957年下殿拆毁,修建了刘市区公所。1958年修建城关一完小教室时,上殿和400多米围屋、西边客堂等有做了牺牲。可怜的大雄宝殿(中殿)先后于1969年、1970年被拆毁,献身县党校、县干校,剩余建筑包括柱基、阶石、墓塔、碑林等,为修补街道、兴修水利而做了贡献。
       过去的已成历史,没有必要再去深究是非功罪,只有吸取教训,痛定思痛,求真务实,再现钦山佛教文化,给祖宗一个交代,还民族一个复兴。所幸的是,敢为人先的家乡人民,经过多年的努力,禅寺复活了,钦山沸腾了,各地诸山长老、高僧大德、社会贤达、三宝弟子、十方居士,万人云集钦山寺。于是,礼乐与罄钟齐鸣,爆花与佛光共耀,善信与佛祖同乐。

    (于2011年3月18日,照片系作者手机拍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5 14: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钦山寺高起点.大手笔.超历史地复兴啦!
     爱国爱教,弘法利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5 16: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祥 发表于 2014-10-5 14:47
钦山寺高起点.大手笔.超历史地复兴啦!
     爱国爱教,弘法利生!

谢谢老兄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5 17: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复修过的钦山寺是有其亮点。拜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9 10: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大作。关注钦山寺的前世今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9 19: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于乾松 发表于 2014-10-9 10:06
学习大作。关注钦山寺的前世今生!

谢谢老兄关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10:00 , Processed in 0.03856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