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门老年大学研究所 第四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杨 万 龙
校领导、各系部负责人、全体研究员:
大家上午好! 今天这个会议是石门老年大学研究所成立以来第四次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除了研究所的研究员外,还有一部分教师,校刊编辑部的编委和大学的工作人员。老年大学研究所自2007年1月18日成立以来,已经有了7个年头。7年来,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以自己的学养和智慧,托起老年大学科研这块天,为繁荣大学的科研文化,提升大学的文化软实力做出了重要贡献,用自己的“出彩”成就了老年大学的“精彩”:石门老年大学已成为“全国老年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老年大学示范校”、“湖南省先进老年大学”。真是可喜可贺,可歌可颂。 在这里,我代表研究所对过去的工作成绩做一个简单梳理,对今后的科研任务,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一共三个问题:
一、石门老年大学研究所工作的主要成绩 这里向大家通报有关校研究所几项最主要的成绩: (一)为石门老年大学创建省级示范校提供了5篇省级以上学术论文,使之顺利通过了评估验收。具体情况是: 杨万龙:1、《略论老年大学之大》、载《人文科学》2006.12期,并获优秀论文一等奖;2、《开展工会活动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中的方法论意义》,载《工人日报》2007.1。 黄太阶:《用新观念引领科研创新》,载《今日科苑》2006.11期。 龚 理:《专业经济协会缘何能在新农村建设中挑大梁》,载《农民日报》。 杨碧忠:《论用人之道》,载《当代秘书》。 (二)为校刊《老年学苑》撰写了大批文章,使校刊的几大栏目越办越好。据不完全统计,共撰写了128篇文章,提供了多篇诗词、楹联和书法、绘画、摄影作品,使《百家论坛》、《教学研究》、《耆人笔会》、《诗词荟萃》、《历史回眸》、《金秋红叶》、《带刺玫瑰》等栏目长盛不衰。 (三)为全国老年大学协会学术委员会连续三届理论研讨会提供了5篇优秀论文(其中1篇获二等奖,两篇获三等奖,两篇获优秀奖)。依次是: 1、《老年教育的长宽高解读》(杨万龙) 2《创新,教学改革第一推动力》(黄太阶) 3、《努力谱写老年教育科研文化新篇章》(杨万龙) 4、《把理论研究贯穿办校全过程》(黄太阶) 5、《县级老年大学班级管理规范化刍议》(陈福珍、朱朝姣) (四)为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机关刊物《老年教育》杂志提供了一批高质量的文章。其中杨万龙:7篇;黄太阶:4篇;雷建生:4篇;贺文龙:1篇;唐明哲:1篇;陈福珍、朱朝姣:1篇。共18篇,平均每年3篇,上稿率远远高于全国县级老年大学平均水平。 (五)为石门老年大学的重大理论研究和课题调研活动提供了智力支持: 1、在“中医院杯·构建和谐石门建议大奖赛”中担任评委,确保了大奖赛的公平、公正。 2、在“石门县首期国学研讨班”中,积极参加学习,撰写应征文稿,有4人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他们是唐明哲、陈俊武、熊建春、金道德。 3、为《石门老龄事业发展论坛》积极撰文,成为获奖一族:张友亮、金道德、张圣华、熊建春、覃道健、贾国辉、龚理分获二、三等奖和优胜奖,其中覃道健同志一个人写了两篇文章,分获三等奖和提名奖。 4、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企业作为》重大管理理论课题调研活动中,发挥“顶梁柱”作用,谱写了大学参与社会科研的新篇章。此课题是石门老年大学研究所与石门县社科人文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共同担纲完成的。其中,研究所有7名研究员参与采访,或进行联络协调,或亲自撰写文章。他们是杨万龙、黄太阶、金道德、杨代漳、陈俊武、贺文龙、张友亮、郭玉才,在14名参研人员中占了一半;在形成的15篇调研成果中,研究所的6名执笔人撰写的6篇文章中,有4篇获得一等奖。 (六)为石门老年大学赢得了社会声誉: 1、石门老年大学设立研究所引起了省老年教育领导小组和省老年大学协会的重视,曾派领导小组成员、协会副会长朱振基和秘书长蒋省吾等同志专程来石门调研,示意要把石门老年大学作为全省老年教育的科研基地。 2、石门老年大学的科研工作经验受到业内人士关注,益阳市老年教育研究会一行8人,专程来校考察,听了我们的情况汇报后,给予了很高评价。 3、由校研究所主办的校刊《老年学苑》,在省内外交流,刊中有近200件(篇)文章、诗词、绘画、书法、摄影原创作品被《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老年教育》以及省、市《老年教育通讯》等媒体刊登或播报。县内外作者的文章、诗、书、画、印和剪纸作品等纷纷投向校刊,2012年以来,陕西宝鸡市《工人时报》的赵小燕等三位同志,连续寄来稿件,真是:“花儿红,有人捧”。 4、由校研究所拟定的一整套办校规章制度,全部入选由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主编、华龄出版社出版的《老年教育实用手册》,向全国老年教育系统推广。 二、石门老年大学研究所取得成功的几大机理 任何工作之所以能取得成绩,都是有逻辑联系和因果关系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机理。我认为,石门老年大学研究所取得成功的机理主要有四个: (一)老年教育作为新生事物,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的研究员都是冲着老年教育、老年大学这一新生事物应聘任职的,都是为了使这一新生事物茁壮成长。 (二)老年大学领导礼贤下士,有很强的凝聚力。校研究所虽然只是老年大学的内设机构,但有在职的县委、县政府领导出任顾问,黄校长亲自担任所长,并聘请了省内有名望的专家、学者欧阳绪清、覃正爱等进行学术指导,所以能够凝聚如此多的社会贤达参与其中。 (三)研究所高举旗帜,务实创新,对社会“正能量”具有较大的激发力。校研究所一建立,就围绕“学、乐、为”做文章。同时,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的研究员,对在研究所举办的各项赛事中取得名次的研究员,对在校刊中担任执行主编和专栏编辑的研究员都给了适当的奖励或微薄的报酬。 (四)老年大学工作人员,信念坚定,有较强的执行力。研究所要靠人来办,老年大学驻校的工作人员在黄校长的带领下,有规划、有愿景,信念坚定,务实求真,具有很强的执行力。这一点,从历次以老年大学或以校研究所名义开展的一系列活动都能取得圆满成功的事实中得到了充分证明。 三、凝聚共识,继续为石门老年大学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这个问题准备从两个方面来讲: (一)在校本科研上,要开展四个方面的“理论探讨”: 1、围绕老年大学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开展理论探讨。理论研究要服务于老年大学的发展。老年大学的发展是社会事业发展的一部分。从普及的角度来看:要建立省、市、县、乡(镇)、村(社区)五级办学体系,实现老年教育的全覆盖;从提高的角度来看: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国家部委以及省会城市的老年大学要办成“全国老年大学示范校”,并实现老年教育现代化;地市级老年大学要建成规范化的老年大学;基层老年大学(县及其县以下的老年大学或学校)要按照边发展、边规范的要求,在形成特色的基础上体现规范化的要求。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升全国老年大学的整体办学水平。老年大学的理论研究则要为解决发展中的一系列难题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2、围绕老年教育的“理念群”开展理论探讨。老年教育有两个“理念群”:一是“老年教育发展”的“理念群”。主要解决老年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到精的问题;二是“老年教育实践”的“理念群”。主要解决提升老年教育、老年大学办学水平的问题。 3、围绕老年教育的发展规律开展理论探讨。老年教育目前还处于“人治”阶段。即主要凭所在地区领导的重视程度来发展老年教育。而要真正成为党和政府必不可少的工作,就要立法,按照老年教育的发展规律办事。因此,我们的理论研究一定要围绕探索老年教育的发展规律来进行,这正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4、围绕老年大学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管理开展理论探讨。老年大学的学科建设和老年大学的科学管理(教学、班级、财务等等)这是办好老年大学的方法论问题,学术性问题,这些都是我们进行理论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在社会科研上,要尽参与社会发展之责,做到五个“充分体现”: 1、充分体现老年教育在国民教育事业中的积极作用。教育是最大的民生问题,老年教育自然置身其中,是国家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研究加快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可以推动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促进国民教育的科学发展。 2、充分体现老年教育在老龄事业中的积极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我们认为,老龄工作中的“六个老有”是一个整体,他们互为条件,互相补充:“老有所教、老有所学”搞好了,对“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可以起到提升水平,增强效果的作用;对“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可以提供智慧、精神和技能支撑。通过办好老年大学,可以使全国1.87亿(石门12.17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参与社会发展的贡献会更大、更多。 3、充分体现老年教育在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社会建设一共有六项任务(见十八大报告第七部分)其中第6项是“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与老年教育的关系尤为密切。老年大学参与社会管理,主要通过抓好“第三课堂”来实现。尤其是社区和村级老年学校办起来后,老年学校的学员完全可以成为党的政策的宣讲员,社区、村委决策的咨询员,社会矛盾的调解员,社会安全的保卫员和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促进员。老年大学的科研机构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促进社会建设,强化社会管理,助推社会进步。 4、充分体现老年教育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即通过老年教育科研,把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向社会扩展。在三个方面为文化强国做贡献:一是用老年学员年高德劭的表率作用,促进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二是用老年大学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繁荣全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通过老年大学人才培训功能的发挥,促进老年人才特别是老年文艺人才的开发,以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5、充分体现老年教育在其他各项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在“五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小康建设中,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直接融入的关系。即把老年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一部分,作为老年事业的一部分,作为社会建设事业的一部分;二是整体联系的关系。老年教育作为手段,同加强社会管理的整体联系着;老年教育作为文化,同社会文化联系在一起;三是个体联系的关系。老年学员作为个体(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农民、居民)同各领域的组织和活动相联系。 总之,老年教育、老年大学、老年学员都是“五位一体”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参与者,要使他们更好地参与社会发展,就要研究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对研究所的每一位成员提出了“校本科研”和“社会科研”的任务。具体来讲,可以按照发给大家的参考选题进行深入研究。 就讲这些,希望引起大家的讨论,并提出批评意见。 (作者系石门老年大学副校长,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