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30日是第五个全国科技工作者节日。应常德市科协之约,科普讲师团的每个成员要结合党史教育写一篇科学界的纪念文章。我写了《留美科学家艰难的归国历程》这篇短文。不幸的是昨天两位院士、科学界的两位巨星陨落,国人甚感悲痛。尤其是袁隆平院士,为国人的温饱乃至小康生活做出了举世震惊的巨大贡献,也为世界粮食问题提供了新的增产途径。我们怀念他,化悲痛为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尽毕生之力!
在全国党史教育活动中,在全国科学工作者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格外怀念那些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国家强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科学家们。这里我要着重讲述的是留美科学家艰难的归国历程。他们的英雄事迹令人敬佩与震撼人心。
在建国初期,新中国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社会主义建设急需大批科技人才。1950年1月27日,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向海外各分会发出号召:“新中国诞生后各种建设已逐步展开,每方面都迫切的需要人才,诸学友有专长,思想进步,政府方面亟盼能火速回国,参加工作”。这里反应最积极最迅速的当属留美中国科技工作者协会。因为在1948年前的两年里,中共在美工作领导小组就在留美学生中开展“进步科学技术人员活动”,先后建立了“美中”、“美东”、“美西”等地区性中型科协团体。1949年6月18日,留美中国科协工作者协会在匹茨堡召开了成立大会。下属有纽约、芝加哥、波士顿、费城等13个分会,会员340人。其中有著名学者华罗庚、赵忠尧、郭永怀、陈省身等人。1949年的11月,留美协会公开声明“本会中心为科学技术之集体学习,以做回国参加建设工作之准备”。1950年3月,留美协会再次通过了响应国内号召展开回国运动的决议。1950年5月,区会发展到32个,会员718人。同时还成立了水利、金属、油脂等26个学术小组。几乎遍布全美的主要城市和地区。区会和学术小组主要活动是翻译书籍、搜集资料,开展学术交流,编辑发行《留美科协通讯》,为回国建设做好准备。1950年6月,留美协会召开年会,仍以推动高级专家回国运动为中心内容。通过留美协会的积极工作,留美科技人员归国热情空前高涨,日思夜盼,归心似箭。
但是挡在归国人员面前的最大拦路虎就是美国政府的百般刁难与竭力阻扰。以美国政府活动委员会主席麦卡锡为首的反华反共分子对共产党人实行全面追查,并无所不用其极地对中国留美科学家进行人身攻击与迫害。首先强行撤销中国“留美科协”,传讯、搜查、拘留留美科协负责人,有的在监狱里关押半年之久,后经交款保释出狱。其次由美国司法部移民局发布了“禁止中国学生出境之命令”的公告,严厉规定“限制所有属于科学部门之中国学生如研究物理、化学、工程、医药等一律不得离境。”三是强行收走中国留学生护照,使其成为“非法居留者”无法离开美国。四是重点管控甚至羁押拘留有专业特长的科技人员。众所周知,我国著名科学家、后来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就被美国当局无理羁留长达五年之久。强行收走了随身携带的800公斤书籍、资料与笔记本。他的几个学生也同样被美国当局无理拘留与羁押。汪良能等九位学理工的留学生也被拘留,等等,等等。时任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得知钱学森要回国后就恶狠狠地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那些对于我们来说致为宝贵的情况,他知道的太多了。无论在哪里,他都值五个师”。整个美国一时成为中国留学生的一所牢笼。
后来在中国外交,社会舆论、新闻媒体、科学界、教育界、中国留美学生抗争、全球华人抗议与支持等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周总理按照毛主席的要求动用了一系列外交手段,终于在1954年6月日内瓦会议期间,在英国驻中国代办的联络下,中美两国代表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了初步商谈。美方要求释放朝鲜战场上被俘人员与因在中国境内犯罪被监禁的人员,我方坚决要求无条件释放被美方无理监禁的钱学森等科技人员,允许中国留学生根据意愿选择自由回国。经过会谈,终于在当年9月10日发表了两国协议声明,中美双方各自国家的平民享有返回的权利。
1955年8月4日,钱学森收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1955年9月17日, 钱学森携带妻子蒋英和一双幼小的儿女,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途。1955年10月1日清晨,钱学森一家终于回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 用他一生的智慧和力量为我国的导弹与航天航空事业做出了功勋卓著誉满全球的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同期陆续回国的一大批科学家,都为新中国的建设和祖国的强盛贡献了毕生的力量。其中从美国归来的核动力学家郭永怀,为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成功,乘飞机回北京汇报时因飞机出事以身殉国。当人们费力地将他与警卫员牟方东的遗体分开时,才发现郭永怀的那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安然无损地夹在他们胸前。忠于祖国热爱科技的英雄壮举令人起敬。中国人民形成了一个强大共识:如果不是朝鲜战争的伟大胜利,如果不是两弹一星腾空而起,中国的强盛、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的安全等绝对不是现在这样的盛景。
(参考资料:关于钱学森、郭永怀等科学家的纪念文章与信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