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40|回复: 0

【党史上的临澧】基础建设大突破——水利设施 微临澧 今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24 20: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党史上的临澧】基础建设大突破——水利设施[color=var(--weui-LINK)][url=]微临澧[/url] [color=rgba(0, 0, 0, 0.298)]今天

第二节  水利设施

民国三十八年(1949),临澧水利设施仅有包括600多处失修堰塘在内的塘坝21175处。全县有17万亩天水田,4.5万亩大水田,频繁遭受旱灾水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临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集体力量,想大的,干新的,水利设施日新月异,抗灾能力不断增强。全县水利建设形成了塘坝、水库、水轮泵站、电力排灌、堤垸防护配套的设施体系,总提、蓄、引水量由民国时期的几千万立方增加到近5亿立方,有效灌溉面积52.7万亩,旱涝保收面积达到38.59万亩。整个临澧变成了水旱无忧的平安福地。

塘坝  1950年代初,县、乡、村都成立塘坝委员会,掀起塘坝新建整修高潮。至1957年,全县塘坝增加到40500多处。至1985年,全县塘坝除去水库淹没或改田种粮的1万多处,共有27773处,总蓄水量9496.4万立方米。“八五”“九五”期间,堰塘因为灌溉及时的特点,再度受到重视。全县整修骨干塘2800口。2001年至2003年,县委、县政府采取“以奖代投”的措施,发动起全县年度“百堰大会战”,新修骨干塘561处,增加蓄水648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1.78万亩。2008年至2012年,开展塘坝的升级改造,对堰堤进行硬化护砌,清淤扩容,整修堰塘5421口。2014—2017年,民生水利基础进一步夯实,全县共护砌、扩容塘坝6102处,整修疏洗渠道4226公里,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近5万亩。

水库  1958年,全县大办水利,以修建官亭、高桥、群英三处中型水库为代表,开展“百库”建设运动,当年竣工建成中小型水库29座。1960年代至1970年代,随着青山水轮泵站工程的建成受益,各乡镇又相继沿青山灌渠建成太山、太平等一批结瓜水库,至1985年,全县共建有水库139处,其中中型水库4处,小(一)型水库28处,小(二)型水库107处,总库容22437万立方米。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初,针对部分旱区的需要,又先后补修了陈二乡李家湾、官亭岩头湾等19座小型水库,浮山水库升级为中型水库,共增加蓄水库容540万立方米。全县水库增加到151座,除去淤积因素,总库容仍保持在2.22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达40.4万亩。1986年起,水库建设重点转向除险保安。1988年至2003年,争取国投省投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共投资4610万元,完成5座中型水库和凤兴、夏治口、何家堰、郝家峪、西坡堰、竹马、沃沙溪、潘家冲等8座小(一)型水库的不同病险进行专项处理,均取得防渗保安效果。2008年至1014年,继续实施除险保安工程,完成113座水库的除险加固。至此,全县水库已暴露的安全隐患都基本得到整治。其间,全县于2012年启动“渠道疏洗攻坚年”活动,当年疏浚渠道1045公里,其中重点干支渠350公里。

水轮泵站 1966年,临澧开始在澧水兴建大型水轮泵站即青山水轮泵站,1972年建成受益。受益面积35万亩,其中32万亩农田实现自流灌溉。1972年至1979年,临澧县委又实施道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自力更生,在澧水支流道水河兴建起金宝滩、清水堰、观音庵三座中型水轮泵站。实现有效灌溉面积2.77万亩。水轮泵站的建成,使临澧水利面貌发生根本变化,全县基本形成澧水、道水、水库水、堰塘水、溪沟水五水联网,南北联通、蓄引并举的灌溉体系。

电力排灌  临澧县电力排灌站建设,始于1964年常德地区大打湖区电力排灌歼灭战。当年,在群英水库、东堤水库建起6处电力排灌机埠。1970年代,在青山灌区水程以上修建起一批电灌机埠,至1985年,全县建有电力排灌机埠167处,装机187台11243千瓦。1990年代中期,在烽火垸、关山垸,新建邹家垱、星堰、陈家河等处电排站。1998年,国家投资80万元,建成临澧县第一个单机容量最大、单级扬程最高的烽火观音庵电灌机埠,装机1台220千瓦,净扬程50米,灌溉将军、花果、分水三个村2850亩农田。2003年止,全县机电排灌泵站共有402处,装机增加到422台,总容量12741千瓦,受益灌溉面积18.69万亩、排渍面积1.8万亩。“十五”以后,机电排灌泵站建设转为以更新改造为重点。2013—2017年,全县更新改造417处机电排灌站和13处青山工程的捆绑泵站。

堤垸建设 1980年至1985年,合口、新安、停弦、杉板等社镇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对合口垸、新安垸、洞坪垸、山洲垸、关山垸大堤进行培高加固,先后修起长37.488公里的防洪大堤,其中混凝土圬工堤3.232公里,心墙砂壳堤5.44公里,块石护砌堤19.49公里,保护农田13.93万亩。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洞坪垸、山洲垸、关山垸两次溃堤,都采取浆砌、干砌的办法,及时堵口复堤,培厚加高。新合垸纳入洞庭湖治理工程,全面进行大堤培修加固和设施改造,完成国家投资3600.2万元,12.2公里大堤全线达标,堤防标准从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其间,全县组织10万民工大会战,投资1900多万元,于1991年完成烽火堤垸围垸工程。堤垸经受两次超历史特大洪水考验,保护范围涉及7个村72个村民小组,保护农田面积1.28万亩、人口7900多人。


来源:《临澧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第二篇

编辑:史小杰
一审:朱   菲
二审:涂曼妮
终审:万平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5-5 09:58 , Processed in 0.03061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