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沅江樵夫 于 2021-5-28 08:33 编辑
将永存人们心中 文/刘小明
5月22日,当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湖南省长沙湘雅医院因病逝世。他的离去,是我国农业科技界的重大损失。 噩耗传来,山河呜咽,江河哭泣,亿万中国人民暗自垂泪。 看吧!长沙市街头,当运载袁隆平院士遗体的灵车队经过时,成千上万市民霎时停住脚步,自发站在原地,目送车队缓缓经过,眼眶涌满泪水,低头默哀;成百上千辆公共汽车、小车霎时停止前行,并鸣号致哀,以示悼念和敬意。 5月22日下午,袁隆平院士的家乡江西德安县,惊闻袁公逝世消息后,上万群众冒雨赶赴袁隆平雕像前,献上鲜花表达沉痛哀悼。23日上午,九江隆平学校全体师生冒雨来到德安县隆平广场,深切缅怀袁隆平院士。 一时间,全国各地自发组织了上千悼念团队,以不同形式深切悼念这位为中国、为世界的粮食丰产与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科技巨匠—袁隆平院士。其情之真,其范围之广,可谓前所未有。 当天,就有很多雕塑艺术家,把自己精心雕塑的袁隆平木雕、花岗石石雕呈现出来,供大家瞻仰祭祀;也有音乐艺术家短期内创作了《泪别袁爷爷》的歌曲,在各种视频媒体播放,其痛惋、惜别之声,在肃穆空旷的太空中久久回荡,在人们心中融化。 禾下乘凉梦渐臻,稻花香里拯黎民,瑶台此去仙班列,百世流芳奉米神。 袁隆平同志是江西省德安县人。西南农大毕业后,即致力于水稻高产项目研究。他的座右铭是:“我的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的两个梦想是:“水稻比高粱还高,籽粒比花生还大”,他的愿望就是:把饭碗牢牢的握在每个中国人手中。 袁隆平院士的突出贡献就是: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难题。提出用“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的技术方案,同时育成强优势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等一批组合,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并且突破了制种关。成功解决杂交早稻“优而不早,早而不优”的技术难关,实现早、晚双季杂交稻的配套,促成我国杂交稻的第二次大发展。指导两系法杂交稻研究取得基本成功并投入生产,超级杂交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并使杂交水稻长期处于高产稳产。在解除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上成功地走出了一大步,并相继获得国际国内很多重大科技进步奖。 袁隆平院士为中国和世界和粮食安全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逝世,对中国和世界的农业科技事业将是一个重大损失。22日前后,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成千上万群众自发的、以各自不同形式举行悼念活动,以深切怀念这位农业科技巨匠。 习近平总书记获悉此消息后,神色凝重,委托湖南省委书记许达哲专程看望袁隆平同志家属,并转达亲切问候。习总书记说:袁隆平同志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要向袁隆平同志学习。 袁隆平院士虽然逝世,但他的农业科技创新精神、他为全中国、全世界粮食高产稳产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将永存人们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