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78|回复: 7

永远铭记袁隆平院士,做追求梦想的时代新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30 06: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永远铭记袁隆平院士,做追求梦想的时代新人
——在新坡社区“童心向党迎百年红色基因代代传”主题活动上的讲话
                 (2021年5月30日)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家长、志愿者们:
   六一儿童节到了,我祝孩子们节日快乐!今天我们新坡社区组织这个“童心向党迎百年红色基因代代传”主题活动很好,社区领导要我向大家讲讲袁隆平爷爷的故事,我很高兴。我特地从三味书城购买了几十本《袁隆平的故事》,作为节日的礼物给每个同学送一本,我想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今年的5月22日下午1点07分,在长沙,有一位91的岁老人逝世了。他就是国家功勋获得者、杂交种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爷爷。5月23日,长沙10万市民冒雨自发前来悼念袁隆平院士。送别的群众队伍绵延了三公里。十字路口,所有的车辆集体鸣笛。有主播,边追着灵车边哭;有20多岁的女孩,追着灵车,喊着袁爷爷一路走好。5月24日上午10袁隆平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长沙万人空巷送袁公。长沙明阳殡仪馆外,数万民众排起长队。队伍绵延了好几公里,他们有的连伞都没有打,泪水和雨水一起刷下。一万多束花,很快被订购一空傍晚时,长沙市区的菊花和满天星,差不多已经被抢空。花店的菊花卖光了,一名女孩爬上山坡摘来野菊花送别,民众写给袁老的留言:“我们会好好吃饭的!也会好好学习的!”24日上午8时30分,许多人手持鲜花,有序前往殡仪馆。人群里,既有白发苍苍的长者,也有年轻的学生,还有满脸童真的孩子。带着对袁隆平院士的无尽哀思与敬仰,他们希望能送院士最后一程。那场面,令人震撼,令人动容。
    为什么袁隆平爷爷这样受人尊重爱戴,为什么他的逝世举国悲哀呢?因为他是伟大的人民科学家,他帮我们解决了天下第一件大事。民以食为天,是袁隆平爷爷让我们不再饿肚子了。就听我讲讲他的故事吧。
    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在五个兄弟中排行老二,小名叫“袁小孩”。小时候的他,曾随父母辗转多地,天津、九江、赣州、武汉、常德(澧县)、重庆、南京……那时候,他就见惯了许多吃不饱饭的人,立志长大后要为他们做点什么。
     袁隆平说,对自己一生影响最大的是母亲。“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袁隆平的父亲曾想让袁隆平去当官。可袁隆平看到无数人因为饥饿流离失所,回绝了父亲:“不当官,我要让大家吃饱”!
    1953年,他被分配到偏远又穷苦的黔阳县,在安江农校开启了时长20个春秋的教学生涯,并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杂交水稻探索之路。这一年他才23岁。在校期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想法。但周围人都嘲讽他:“一个又黑又矮小的教师,就想改变中国?还让所有人都吃饱饭?”没有多少人信他,杂交水稻是世界性难题,就连发达国家的专业人员也没有攻克。袁隆平总是默默做事,不去回应。在那个一切都尚待开垦的年代里,他在心里种下种子:“我要拿事实给他们看,我不当面跟他们争。”“外国人成功不了,不代表我们中国人不行”。26岁的袁隆平开始了农学试验。不久后,他的研究从红薯育种转向水稻育种。这一转身,改变了他的一生,也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生存境遇。
   袁隆平最初做实验时,经费一直短缺,但他依然坚持实验,哪怕是海南的烈日、云南的地震,只要他还活着,就会干下去。袁隆平每天上班只有一件事——我的水稻怎么样了?他说“靠电脑是种不出水稻的”,于是下田、实验、观察、整理数据、撰写论文。
   他为了一个“让全世界的人吃饱饭”的梦想而呕心沥血,埋头于田埂间几十年。他为了一个“让全世界的人吃饱饭”的梦想而呕心沥血,埋头于田埂间几十年。
   夏天的稻田又湿又热,他要顶着毒日头,光脚踩在烂泥里,一直弯着腰观察水稻。即使眼睛做了手术也坚持下田,仔仔细细过目一株株的水稻,就算肺部感染,一天要打三次针,他也从不间断。
有记者曾问他,支撑你做研究这么久的动力到底是什么?
袁隆平直言:“我就是这样的人,就是要挑战自己,能有更多的突破,永远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活到老,工作到老,只要身体好,脑瓜子不糊涂,不痴呆,有精力工作,我就不退休!”
他70年如一日,矢志不渝,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决心,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据统计,杂交稻自1976年推广以来,种植面积累计达到90亿亩,累计增产稻谷8000多亿公斤。每年因种植杂交稻而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8000万人口。
   袁隆平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一生追求“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两个梦想,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事业。袁隆平为近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全球共有40多个国家引种杂交水稻,中国境外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他花了50多年的光阴,。他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只为兑现一句对老百姓的诺言却改变了地球上许多人的命运。
    光是袁隆平这个名字,就已经达到了1008亿市值。可他每月工资只有6000多元。袁隆平曾对采访他的中央台记者说:我过的是简单而朴素的生活。记者问:能不能说说你这衣服多少钱?袁隆平:35块。要那么多钱做什么?我觉得我生活得很好;讲那些派头做什么?我生活上是不愁的。袁隆平几乎骑了一辈子的自行车上班。国家曾奖励给他一栋别墅。他入住以后,将别墅改成了科研室,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海水稻。对己简朴,对国慷慨2020年疫情爆发时,袁隆平曾向湖南省红十字会捐款10万元,请他们转交湖北抗疫一线。袁隆平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尽我一点绵薄之力。
      袁隆平有两个孙女,一个叫大米,一个叫小米。可见爷爷对水稻的爱有多深。在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典礼上,袁隆平眼含热泪说:“我还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的心愿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全球人民。”
     袁隆平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这样一段话: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要埋头苦干,不畏艰辛。要淡泊名利,踏实做人。在吃方面要以清淡和卫生为贵,穿方面只要朴素大方就行了。少走弯路,少留遗憾,身心才会健康,心情才会愉快,事业才会做得长远。1999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一场小行星命名仪式。一颗8117号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到了90岁高龄,已经不能下田了,但还是会每天坚持去田里看看,袁隆平说这样才踏实。“我如果不在家,就一定在试验田;如果不在试验田,就一定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他是《感动中国2004》获奖人物,颁奖词是这样写的: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同学们,这些故事,我给你们送的书上都有,大家可以慢慢地阅读。袁隆平院士逝世后,人们以各种方式向这位人民科学家默哀、致敬。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学习袁隆平“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和“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
   同学们,今天我们讲述袁隆平爷爷的故事,缅怀他老人家的光辉业绩,就是为了学习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学习纪念这位可亲可敬的老爷爷。我们学习、纪念袁隆平爷爷就要:
从小立志,追求梦想。
好好读书,学好本领。
热爱劳动,尊重劳动。
不怕吃苦,坚持不懈。
珍惜粮食,艰苦朴素。
    习近平总书记说,少年儿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希望,我们伟大民族的希望。他勉励同学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今天播下的种子在将来结出丰硕的收获。”每个人都是从孩子长大的。实现我们的梦想,靠我们这一代,更靠下一代。希望孩子们学习革命先烈、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从小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爱人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
     最后,再一次祝孩子们节日快乐,学习进步,健康成长!也祝我们的家长、志愿者和在座的所有朋友工作顺利,家庭幸福,快乐安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30 06: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精彩分享赞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30 06: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祝孩子们节日快乐,学习进步,健康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30 06: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张会长佳帖,点赞张会长为青少年提供精神食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30 09:29: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小立志,追求梦想。
好好读书,学好本领。
热爱劳动,尊重劳动。
不怕吃苦,坚持不懈。
珍惜粮食,艰苦朴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30 09:31: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拜读,欣赏,为张会长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30 17: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1938年8月,袁隆平随父母逃难至汉口辗转来到澧县,就读于当时澧县最知名的弘毅小学。2017年9月22日,袁隆平院士来到澧县参加中国城头山(首届)世界稻作文明论坛,前往母校为学校揭牌,并题写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校训,寄语全体师生。袁隆平还捐款20万元为母校设立奖学金,勉励学子们崇尚科学、奋发图强、追逐梦想。



链接  1、澧县弘毅学校师生悼念袁隆平        2、袁隆平院士将亲临母校揭牌   
3、我有幸和袁爷爷成为校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31 08: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袁隆平直言:      
      “我就是这样的人,就是要挑战自己,能有更多的突破,永远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活到老,工作到老,只要身体好,脑瓜子不糊涂,不痴呆,有精力工作,我就不退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12:00 , Processed in 0.03857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