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99|回复: 3

中国新闻网:“徽州”还是“黄山”?地名文化背后的利益之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19 10: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新闻网:“徽州”还是“黄山”?地名文化背后的利益之争
资料图
人民日报刊文称:“像‘徽州’这样重要的历史地名,不妨考虑恢复。”昨日,黄山市民政局局长朱学军就此接受安徽当地媒体采访,表示更改市级名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民政部门将深入调研,尽早提出建议。在人民日报官微随后发起的投票中,共有71.4%的网友支持老地名徽州。
“徽州”这个地名是什么时候消失的?有据可查,1987年撤销徽州地区,设立地级市黄山市,从此,版图上找不到徽州一名了。近年来,民间呼吁恢复“徽州”名称的诉求很强烈,但当地政府并不持明确态度。2014年黄山市民政局对此的回复是“目前不宜进行区划和管理体制的调整”。
该不该恢复“徽州”旧名,有着对立的观点。支持者认为要尊重文化传承,有人提出,“徽州”都没有了,何来“安徽”?反对者则觉得,近30年来人们对“黄山”的认同率趋高,若改名则会让当地品牌宣传费用打水漂,频繁更名会造成浪费,甚至会影响招商引资。各有各的道理,所以会相持不下。
其实,在这件事情上,当地政府应该想开一些。巴黎不会叫“埃菲尔铁塔市”,北京也不会叫“紫禁城市”,但铁塔与故宫,仍旧是这两个城市的标志。同理,就算把“黄山市”改回“徽州”,人们也不会误解黄山在别的地方。更何况,“徽州”比“黄山”具有更广阔的文化内涵。到底改不改,遵从民意就好。
不过,说到改地名,还真得反省一下以前的各种浮皮潦草。今年2月,《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实施方案》下发,之后民政部多次开会要求清理整顿不规范地名。一些地方纷纷整顿洋名。现在的恢复旧名,实际是在为以前的轻易改名埋单。
为什么会有这种状况?首先还是经济利益的需求。有的地方盖楼盘,为了能卖得好,弄出普罗旺斯、威尼斯、纳帕溪谷这样的洋名来,结果反而变得俗不可耐。有的地方为了搞旅游,轻易丢掉原先的名字,拿景点当地名,目的也是更好地赚钱。很大一部分的怪名、洋名和新名,都和经济利益有关。
如果说为钱改名还有点逻辑的话,那么还有一些改名就完全看不懂了。例如去年郑州非要将因古祭(念zha。四声)国而命名的“祭城路”改名为“平安大道”,就引发了诉讼,有居民将市政府告上了法庭。民政局的回复:改名是因为“辨识率低”。显然,这样的做法草率且彻底切割了文化,显示了管理者的文化水准不高,这是有待改进的。

一个地方是不是要改掉过去的名字,使用新名或恢复旧名,又该怎么确定,都是有学问的事情。开发商们乱起名字还好管理,但如果是政府行为,就难办了。
所以,地方政府需要对一个地方重新命名,哪怕只是一个胡同一个街道,也应该广征民意,拿不准的地方,可以去问问专家学者,最忌讳一拍脑门定个名字,那样不仅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烦恼,也会让一个地方失去自己的特色甚至历史地位。在地名上,是遵从经济效益,或者只按权力意识说话,还是尊重文化传承?管理者应该有一个态度。
这方面,若设立一个程序,规范下地名更改的意见征集、公示、讨论和实施,也是很必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19 11: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沙市和荆门合并改成荆沙市,后来听取民意,换成现在的荆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19 11: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澧县和津市合并是大势所趋,到时候名称如何?拭目以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19 15: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了解的谁说了也不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13:56 , Processed in 0.03432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